海城天气预报一周7天_海城天气预报一周7天查询
1.台风杜苏芮登陆,对辽宁有影响吗?
2.世界上哪些国家地震预报水平较高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历史上地震就相当频繁,自建国以后,大家熟知的地震就有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2018年5月12日(今天),是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日。在10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5月12日也成为了中国防灾减灾日。
我们纪念这个日子,不仅是追思逝者,也是祈祷灾难不会再一次重演。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震对于经济社会的风险也在加大,除了建立完善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许多人或许也要问: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地震不能预报吗?当强大的地震来临前,如果能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测,人们及时疏散撤离,那不就能极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吗?
事实上,尽管人类已经追踪地震了数百年,但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科学界的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起源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国家开始对地震预报进行摸索。而我国在进行了持续多年的研究,唯一一次被认可的“成功”的地震预报,是辽宁海城地震。
15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点36分,在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3级的强烈地震。在地震之前,中国科学家对该次地震进行了一系列监测并在地震临近时给出了预报,在2月4日上午发出临震预报后,工厂停工,集会取消,救援队待命。根据当地人口密度和邢台、唐山等地震的平均伤亡率推算,如果不进行防御,地震可能造成5万人以上死亡。而海城地震实际死亡1300多人,伤亡共18308人,仅占总人口数的0.22%。
尽管这是一次可喜的成功,但在当时的落后的观测条件和科学仪器下,我国科学家们对地震的预测方式其实普通:一是通过看地下水、动物异常等偏离正常的情况,同时,在海城地震之前,营口、海城两县交界处出现了类似邢台地震的密集小地震,在确认了多重特征后,我国科学家才给出了临近预报。但实际上,海城地震的预报是唯一一个声称预报成功的例子,在这数十年的探索中,只能说是一次经验预报的偶然。
事实上,我们目前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地震预报也很难展开。现有的地震预报研究,大多都是基于各种异常:动物异常、水位、地磁形变、地下水化学量等各种变化,来预测地震,除此而外,还有根据各种先兆反应进行的预报,其实说明白一点,就是基于统计和经验进行的预报。且不说这些林林总总的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联性,这种预报的不确定性也很高。
地震预测目前解决不了的一大问题是,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与天气预报完全不同,若是盲目预报,当地居民在撤离后地震并没有到来,这不仅影响社会生产生活,还可能诱发社会。这种后果和地震本身一样严重。
目前人们无法预测地震,不要神化海城地震的“成功”,因为也有运气成分存在,同样的年代,松潘地震、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却是不一样的结局,这足以说明问题。因此,面对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地震预测”,基本都没有相信的必要,而“地震云”之类的论调更是无稽之谈,它只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恐慌。目前,我国已建成了22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监测网,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即能够在地震波抵达地面之前的数秒内进行警报,使人们能够迅速寻找避难场所。
如今我们的探测设备遍布大江南北,平原高山,我们的技术在飞速发展。相信有一天,我们能在地震发生前发出及时精准的预报,从而防御这种灾害,但在此之前,掌握地震应急知识、生活在地震带上的居民绷紧防灾的弦才是正道。
台风杜苏芮登陆,对辽宁有影响吗?
地震科普知识资料
地震局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左右人们能感觉得到,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我们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 地震基础知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地震波主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主要地震带。
第二部分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
微观异常如地形变、地电磁异常等,主要靠高精度科学仪器探测。
宏观异常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异常,主要有地下水异常、动植物异常和地声、地光等异常。
井水变化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
当地下水发生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异常反映。当然,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地下水的异常,地下水也可能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二、动物异常
历史上很多大地震前,许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异常行为”。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
老百姓把这些异常编成谚语:
骡马牛驴不进圈,挣脱缰绳往外逃
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群满街跑
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
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
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三、地光和地声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色除了蓝白色也有其它颜色的。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大震很快就要发生了,15年我国辽宁海城和16年河北唐山地震前,地光现象非常突出。如果此时能够迅速果断地取一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害的。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据调查,唐山地震前,在没入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听到了地声。这些地声比较低沉,忽高忽低,与平日城市噪声全然不同。
第三部分 识别和杜绝地震谣言
由于地震巨大的灾害性,容易使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慌心理,这时地震谣言就出现了,并很快地传播开来。地震谣言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它不仅有可能打扰我们的学习、生产和生活,而且可能扰乱社会安定秩序。
怎样识别地震谣言呢?
谣言往往有以下特点:
1、“预报”的地震震级很大,发震时间、地震很具体,如“某某市”、“几月几日”要发生地震。
2、说外国人、某专家或某地震机构作了预报。
3、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预报。
地震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曾成功预报出辽宁海城等地震。但目前我们只能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特别是临震预报,远远不能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
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因此,地震消息传来时,千条万条,千万记住最基本的一条;地震预报消息,只听的。
对待地震谣言,我们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第四部分 地震来了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地震同刮风、下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也在不断增强。
一旦真的遇到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能惊慌,不要盲动。根据感觉判断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还是远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颠动,后左右晃动,而远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动感。如果是小震或者远震,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
其次,要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
在不同的地方,避震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们讲讲在学校、家里和公共场所如何躲避地震。
在学校怎样避震:
安全提示:1、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2、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
3、在课桌下避震,有顺序地撤离,千万不要拥挤。
设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讲台旁,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应当马上在老师指挥下有顺序地撤离,撤离时把书包顶在头上,前后同学要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教室门口、楼梯间等狭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发现有摔倒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并及时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发生拥挤。
跑到室外后,一定要躲在尽量空旷开阔的地方,周围和头顶没有易掉落物的地方。
如果我们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回到教室去。
在家怎样避震:
安全提示:1、先躲后跑,不要先跑;
2、往牢固地方躲(床下、开间小的地方,有支撑的地方;)
3、来得及的话先开门,关煤气、电源等。
避震时,要根据地震时你所处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如:桌、床等,也可以赶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如:厨房、卫生间等。
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
在避震时,要爬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把身体卷曲起来。要注意保护头部和颈部,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顶在头上,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
三、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安全提示:1、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2、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
3、如果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
大震发生后,如果附近有应急避难场所,要在大人的引导下赶赴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般依托公园、绿地、操场、广场建设,里面具备突发应急应急的基本功能。比如,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发放、应急棚宿、应急厕所等。
地震发生后,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不要急于拥向楼梯口,容易造成挤踏。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不要急于打电话,以免线路拥挤,影响救灾指挥通讯。
第五部分:地震的自救互救
当灾害来临时,我们不仅要掌握灾害基本知识,更要懂得自救的基本技能,了解自救、互救的基本措施。据统计,唐山大地震时,被压埋的人数为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人左右。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下面我们来简单学习关于自救和互救的知识:
一、自救:
它要求被埋压人员
(1)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
(2)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
唐山大地震中,有许多许多少年儿童被埋压,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坚持挺住,临危不乱,化险为夷,终被营救,保住了性命。
二、 互救
救人的主要方法有: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持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时,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世界上哪些国家地震预报水平较高
台风杜苏芮登陆对辽宁有影响,会导致降雨。
虽然台风离辽宁还很遥远,但台风将大量海洋水汽吸纳过来,水汽沿着副高后部向北输送,为辽宁降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来看,受“杜苏芮”水汽和高空槽共同影响,预计7月28日到29日,辽宁省多强对流天气,东南部地区雨量偏大。丹东地区及庄河、普兰店、瓦房店、长兴岛、岫岩有大雨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
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盘锦和沈抚示范区及沈阳市区、大连市区、旅顺、金普新区、长海、鞍山市区、海城有中雨,局部有暴雨;其他地区有小雨,降雨的同时,还可能伴有强对流天气。
台风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1、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台风的走向
台风来临时,要及时了解台风的动态,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开容易造成伤亡的地点(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不要在以上地方避风避雨。
2、降低高空坠物的可能
空调悬空、高空设施要进行加固,并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3、固定门窗
门窗要捆紧拴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取防护。收起屋内外的各种悬挂;关闭门窗,必要时加钉木板。
4、准备逃生应急物品
检查线路,准备手电、蜡烛,储存饮水,以防断电停水;多准备一二日食物蔬菜,非必要时不要外出,停止各种露天集体活动和室内大型集会。
“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区别在哪?
在地震学界,“地震预测”主要是地震部门利用现有地震仪器和监测手段,集,记录提取地震异常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作出的科学预测,一般用于表示对地震的长期形势进行判断——比如尼泊尔坐落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带上,那么长期来看这里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当然更大,这也符合大家看到有文章说有科学家预测尼泊尔将发生大地震的说法;“地震预报”(prediction)则用来表示对中短期甚至是即将发生的地震发出警报。我们通常所关心的,其实就是对地震的“短临预报”,希望预报发出后,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及时逃生。1966年以来,我国虽然在海城地震、松潘地震等取得了有减灾实效的成功预报地震的例子,但地震预报仍是尚未攻克的世界性难题,各国仍在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中,能做出预报的地震仍占少数。在当前尚未攻克地震预报难关的情况下,地震预报只能预测出一段时间内、一定区域发生一定震级的地震,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都说得非常准确的地震预报非常可能是谣言。
为什么不做地震预报,就像做天气预报一样?
我们习惯向地震频发的日本学习先进技术,但是你知道吗,日本已经放弃放弃地震预报幻想回到防灾现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地震预报很难做到。地震预报之难其实来源于人们对地震缺乏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称,地震预报存在三大困难:
一是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迄今最深的钻井是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钻井,达12公里,和地球平均半径6370公里相比还是“皮毛”,还是解决不了直接对震源进行观测的问题。
学界对地震的描述还停留在李四光给下的定性表述“当地下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但是并没有量的表述。也就是说,并不知道能量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引发地震。地震的临界点是聚集多少能量,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也没有理论支撑,地震科学家们把这种现状形象地比喻为还处于对地球了解的婴儿时期。而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看来,地震发生机理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无法钻入地底下一查究竟,正如上天易入地难。
二是大地震的非频发性。迄今对大地震之前的前兆现象的研究仍然处于对各个震例进行总结研究阶段,缺乏建立地震发生的理论所必需的切实可靠的经验规律。
三是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地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兆出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与地震震源区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地震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复杂性密切相关。
向日本学习:预报不如预防!
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是世界闻名的多地震国家,在日本,一年一度全国统一的“地震防灾日”甚至像节日一样,搞得轰轰烈烈。和现在的中国一样,屡受地震之害的日本民众,也曾寄予地震预报以无限期待,他们相信,只要我们的科学技术够先进,地震的蛛丝马迹总会被提前捕捉。1965年,日本有关地震预报的研究正式启动,承担有关科研项目的专家们众口一词地追随“预报可能论”,一时间预报研究竟成了摇钱树,当时累计投资达2000亿日元。后来,随着地震复杂机理的逐渐明了,对近期预报的希望反而越来越渺茫了。1962年的《地震预报的现状及发展规划》这一调查报告称“10年后将做出十分可靠的预报”,如今看来已经无法兑现。
从世界范围来讲, 在20世纪70年代, 地震预报是很多国家地震研究的主流方向, 进入90年代才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方向。当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专家小组曾做出1992年一1993年会发生大地震的预报,结果预报落空。不过它也终于让人们理性起来,各国学术界都开始接受这一事实: 地震的近期预报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
虽然走了一段弯路,但转换观念后,日本科研进程却显著加快了步伐。日本气象厅以1995年阪神大震为契机,将全国的强震观测点扩大到了约600个。科学技术厅也在全国铺设了由1000台强震仪构成的地震观测网。这样一来,通过安装密度比过去高达数十倍的强震仪,就能够正确且迅速地获得地震发生时震动强度的分布状况,这是巨大的进步。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重新审视了国家的防震减灾对策,《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也应运而生,将一直广泛使用的地震预报研究一词,一律改为地震调查研究。日本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地震监测体制也相应改变了以往的观念,以前只围绕特定地区开展地震前兆的研究,现在已扩展到全国。很多企业,如日本国铁及电力系统,就已经率先取了不依赖预报的防灾措施。日本国铁各公司在沿线各车站设置地震仪,并引人了一旦出现异常值能使整个列车停驶的自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