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远程培训_中国气象干部远程培训
1.地质灾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2.气象局观测场都有什么设备,需要多少功率?需要接弱电的设备都有什么?
3.中国气象报怎么样?
4.教育领域近期的法律
5.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工作方案
6.工作方案及进度
7.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8.武汉市气象局的武汉市气象局简介
会议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应用在网络会议、协同办公、在线培训、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各个方面,能广泛应用于、军队、企业、IT、电信、电力、教育、医疗、证券、金融、制造等各个领域。
会议系统主要有以下四种使用环境:
1.商务型会议系统:商务型会议系统要求较为简单,主要是服务于一些商务活动,这类会议系统要求性价比较高,一般电视会议终端都能满足业务需求。
2.特殊环境下的会议系统:为了满足生产调度、军事指挥这样特殊群体的需求,会议系统既不同于教学型的,也不同于会议型的,它既有教学系统的复杂需求,又有会议系统的宏大场面。
3.教学型会议系统: 教学型会议是为了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让老师如同站在讲台上讲课一样,方便自如地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需求最为复杂,要面对各种学科的老师,又要面对老师的各种不同教学习惯,为老师提供一个讲演的舞台,还要为学生与老师提供方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与老师如面对面一样便利交流。
4.会议型双向会议系统: 会议型双向会议系统主要针对和行业的行政会议,特点是场面较大,会议内容比较单一。
高效管理平台
会议是实现企业、组织高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系统具有大容量、移动性强、安全性高等突出优势,已全面应用在各种会议中,包括日常会议、高层会议、大型会议、跨国会议、移动会议等,可代替企业90%以上的现场会议。
■ 日常会议
日常会议是各种会议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传统日常会议受时间、地域限制范围小、效率低,运用会议系统后,各企业、组织可跨越时间、空间阻隔,随时召开异地多方开展日常会议,缩短时间消耗,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差旅成本支出,打造沟通无障碍的工作空间。
■ 高层会议
高层会议涉及的内容往往关系着组织、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求会议必须具备极高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安全性上,会议系统用最先进的云安全、云加密理念,双层加密(MD5、DES)技术和动态数据加密技术等先进数据,全面确保数据安全。
■ 大型会议
大型会议与会人员多、沟通内容多,要求会议必须具备大容量、稳定、可靠的特性。
领先的会议系统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支持服务器集群,支持高达几万、几十万方同时在线的并发会议,会议容量得到几何级的扩充,满足大型会议甚至超大型会议需要。
在会议过程中,会议系统所有会议通讯数据自动实现高速路由、负载均衡和实时热备份,极大地提升了会议的流畅度和稳定性。
■ 跨国会议
由于距离所产生发送信号的问题和国际公网环境下复杂的网络情况,跨国会议组织难度极大,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网络适应性和稳定性。
针对复杂的国际网络环境,领先的会议系统具有极强的网络适应性,系统用自主研发的传输协议,具备先进的防火墙和NAT穿透能力,支持拨号、ISDN、ADSL、专线、LAN、卫星网、3G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并用集群路由自动选择的方式,加上系统良好的稳定性,使用户无需考虑网络的差异性,更无须进行繁复设置,只要接入网络就能进行了、快捷跨国交流。
■ 移动会议
在移动会议方面,会议系统已支持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话等接入方式,弥补了PC端会议灵活性不强的缺点,用户无论身在何处,只需通过网络就能进入会议系统平台,极大地拓展了会议应用范围,让随时随地视讯沟通成为现实,彻底满足人们对移动会议的渴求。
在远程医疗的应用
交互式远程医疗系统安全的网络技术,优良的网络支持性,为远程医疗、远程会诊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支持;系统领先的视音频解码和传输技术,让医生,患者感受卓越的视音频享受;系统广泛的互动能力,提供多选择的呼叫方式;系统先进的开发技术,实现各操作系统平台间的无缝连接;系统良好的扩展性、兼容性和稳定性,在充分利用硬件提供的有限的前提下,实现大流量的网络输出和高效的事务处理。
利用会议系统,用CT、核磁、X光机等医疗设备拍摄的DICOM3.0规格医学影像可完整无误的进行即时快速传送、同步处理,再加上、音频同时进行,三者的有效结合,保证了远程医疗的高质量和有效性。
会议软件具有良好的数据兼容性,提供了与PACS、HIS等进行数据交换和互动的接口,保证了医院现有的利用。
会议远程医疗系统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和通讯条件,提供不同规格的硬件配备提案,方便用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会议在机关中的应用(以某市气象局为例) 作用:实现与省局会议系统的互连,各个分局可以实时的收看和收听会议内容。
能同时支持多个会议通道,保障各会议通道的相对独立和信息安全。
能进行远程的Web方式管理,组织会议和会议授权简单、方便。 有较强的控制功能。
无延迟的音传输,图像清晰、流畅,语音清晰、连续,保证音的同步性。
有会议录制记录功能。 具备点播功能。 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良好扩展性。
满足会议室终端、桌面终端、移动终端等需要。
满足各部门各类会议、教师培训、专题讲座等需要。 满足音频、以及数据的综合应用及拓展。
确保系统在多种网络带宽环境下稳定运行。 支持文档共享、电子白板网页同步等多种文本交互手段。 支持屏幕广播、程序共享等多种协同办公的功能。
地质灾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办公室
负责全局性会议管理和组织安排工作;负责气象科普的管理、组织协调;负责政务信息、文秘、机要、保密、目标管理、宣传、综合档案、信访、安全生产、外事、办公自动化工作;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工作;组织草拟综合性文件、报告、总结、及有关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检查、催办。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局后勤保障中心。 应急与减灾处(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服务发展规划、农业气象及专业气象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及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气象服务业务管理工作;组织突发公共气象保障工作;承担海南省突发公共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管理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管理。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台(预报服务部分)、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 观测与网络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布局规划;负责气象信息网络的规划布局和管理;负责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的管理、指导;按照职责权限审核气象台站调整;负责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业务管理;负责无线电频率管理;负责拟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 。 科技与预报处(气候变化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预报、气候预测业务发展规划;负责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气候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灾害性天气联防;负责气象科研工作的管理;组织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组织协调气候变化科学相关工作;负责气象资料开发应用的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台(预报业务及科研部分)、海南省气候中心、海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 财务处
组织编制全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协调以双重财务体制为基础的气象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落实省级双重财务体制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国有资产、基本建设、财务、统计、购等管理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资金账户管理,监督部门各类资金支出情况,检查、分析部门各类资金使用效益;负责并指导基层气象台站建设规划;负责指导全省气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人事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人才发展规划;负责省气象局党组管理干部的任免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全省气象系统机构编制、劳动工资、保险、教育培训、职称评聘、人事档案、干部录用调配、考核、奖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等各项人事改革和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局培训中心 。 政策法规处(海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
负责气象法规拟定及监督实施、规范性文件法核、气象行业管理、气球施放管理、防雷减灾管理、气象标准化管理和综合调研等工作;负责气象法制事务工作,监督指导、协调和管理全省气象执法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听证工作;负责防雷、施放气球人员资格认定的指导监督工作;负责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承担省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防雷中心 。 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
负责全省气象部门效能监察、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党风政纪教育和党内纪律检查工作;负责干部违纪案件的查处和申诉工作;加强行风建设指导;负责组织全省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以及接待和处理群众对监察对象违纪违法的检举等来信来访工作 。 行政审批办公室
负责归口管理全省气象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统一组织安排资质、人影组织资格及其他气象行政许可(审批)的现场勘察、检测、检验、鉴定、专家评审、听证、培训、考核、认定等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气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实施办法、审批流程和审批程序及各项制度;统一调配并监督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按照法定期限完成行政许可(审批)事务性工作;组织协调有关执法或管理部门对管理相对人遵守行政许可(审批)决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完成本部门与省政务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 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承担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党建工作;协助地方党委推进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指导市县气象局的党建工作;负责省局机关工会、妇女、共青团、青年、侨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和侨务工作,归口管理省级机关、直属单位生育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青年工作。承办省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具体工作;负责指导全省气象部门党建、群团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指导检查全省气象部门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等工作 。 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负责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实;负责省气象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 海南省气象台
制作和发布全省范围内中期、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向省委、省、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所需的气象服务;为重点工程和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保障;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指导;开展天气预报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等工作 。 海南省气候中心
负责制作和发布气候、气候变化等预测服务产品和信息;承担气候应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大气环境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组织开展相关业务技术研究和开发;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 。 海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海南省气象档案馆)
负责气象信息网络建设和维护、气象信息传输与共享、气象信息网络实时运行和监控、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开发等工作;承担省气象档案馆的日常工作 。 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
负责全省气象装备保障业务与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气象计量检定、技术监督和技术保障工作;负责全省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运行监控、技术保障与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大气探测技术、方法的试验、研究工作 。 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负责发布全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负责全省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负责省级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发布;负责行业和专项气象服务;负责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公众满意度调查;负责气象节目制作、专业气象服务网站的管理和维护,负责市、县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指导;承担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建设、运行和维护;承担公共气象服务技术和产品研发;承担气象频道本地化管理实施工作;参与全省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规划制定;负责中国气象报记者站日常工作 。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气象中心)
负责制作和发布热带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卫星遥感等预测服务产品和信息;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负责气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 海南省防雷中心
负责雷电监测预警专业服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事故调查和技术鉴定、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防雷工程质量监督及竣工检测、防雷装置检测、雷电防护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等工作;向社会提供雷电防护技术服务 。 海南省气象局后勤保障中心
负责省气象局大院和永庄大院土地、办公用房和住宅的产权、产籍管理工作,房产、公共设备、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改造、修缮工作,饮食卫生、饮食安全和餐饮保障服务工作,水电、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环保、防疫、卫生、绿化等物业管理工作,节能管理工作;承担省气象局机关公务用车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户籍、生育管理工作;负责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海口市、区、街道有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及相关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工作 。 海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负责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和有关单位资金往来、会计和税务业务;负责监督、审核各单位财务活动;承办各单位国有资产的财务核算工作;承担会计档案工作;承担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工作;承担财务核算软硬件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 。 海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承担海南省气象学会日常工作;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承担气象科普工作;承担《海南气象》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开展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民间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负责防雷、施放气球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考核及认定工作 。 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承担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承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的管理工作;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研究;收集、统计上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情况,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评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负责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作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指导 。 海南省气象局培训中心
承担面授教育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在职教育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承担远程教育网的运行和监控管理 。 儋州市气象局 琼海市气象局 文昌市气象局 万宁市气象局 东方市气象局 五指山市气象局 澄迈县气象局 临高县气象局 定安县气象局 屯昌县气象局 琼中县气象局 昌江县气象局 白沙县气象局 乐东县气象局 保亭县气象局 陵水县气象局 海南橡胶气象台 海南农业气象大丰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保亭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南滨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东和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西庆试验站
气象局观测场都有什么设备,需要多少功率?需要接弱电的设备都有什么?
#报告# 导语情况报告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地质灾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欢迎阅读!
1.地质灾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篇一
一、本年度工作总结
1.统筹安排,制定全年防治。召开区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工作会议,讨论和审议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的《深圳市盐田区20xx年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工作方案》,并经区常务会议通过印发实施。
2.完善防控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完善区、街道、社区及责任单位“3+1”的网络防控体系,明确区的领导监督职责,街道办的组织协调职责,社区工作站的管理指导职责,以及责任单位的巡查维护职责,各负其责,层层把控,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区与各街道办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
3.继续“群专结合”的巡查模式。一是坚持“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群测群防“三查”制度。二是继续引进专业技术单位对我区地质灾害防治进行咨询服务,增强专业力量。三是加强对街道办、各责任单位的联动,以此达到各部门间的交流学习。
4.加大应急能力建设,及时处置隐患。一是加快完善制度建设,根据《盐田区突发总体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对《盐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二是加快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入汛历来,我区经历“4〃30”“5〃11”两次暴雨袭击,造成多处山体崩塌滑坡,共出动应急队伍进行抢险处理3处次,清理土石方达600多方。
5.加快治理进度,及早消除隐患。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深圳市民生实事项目,也是我区“公共服务白 皮书”督办项目,20xx年我区治理项目7个,其中6个有我区负责治理,1个由外国语学校负责治理。目前这7个项目开展顺利,都已经完成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现已移交区工务局进行实施,估计在明年汛期前能完成施工。
6.加强技术更新,建立新型群测群防体系。贯彻落实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构建“人工巡查全覆盖、人工监测占主导、智能监测为补充”的盐田区地质灾害防治模式。我局积极行动,一是继续完成危险边坡和建筑挡墙人工监测项目,在4、5月的暴雨中,通过人工监测发现变动较大边坡3处,其中海山中英文幼儿园挡墙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大,经报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土部门同意,现已经加固完成。二是加快实施危险边坡及建筑挡墙远程监测与预警系统试点工作,现已完成系统的集成,正在试运行,年底进行竣工结算。
二、存在问题及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季节性,多发生汛期第暴雨时期;二是突发性,我区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已得到治理,但偶有小型崩塌和滑坡。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地质灾害应急清理不可或缺,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应急队伍的除险工作很及时,但应急清理资金申请时间较长,出现活干完了,钱迟迟下不来的情况。为化解这一问题,我科将完善应急流程,取资金申请和应急清理同时进行的做法,同时拟引进监理参与应急工程的监督。
三、下一年
一是实施区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远程监测预警系统二期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并继续进行实施人工监测。二是积极推进深圳市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项目的申报,今年申报15处隐患点,争取列入5-8处。并积极实施。三是继续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及时安全的处置滑坡和崩塌情况。
2.地质灾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篇二
20xx年年以来,我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州国土局的领导下,按照县委、县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各乡镇(场)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将上半年的地质灾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局成立了以尼郎局长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陈渠副局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泽仁达瓦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分管地质灾害的乡镇长为成员,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日常事务性工作,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工作局面。
二、广泛宣传
我局于今年3月份组织工作组到全县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工作:
1、对排查出来的比较严重的隐患点取了应急处置措施(主要是搬迁避让)。
2、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范的危害,共发放各类宣传藏汉语资料1860份,提高了全民防灾减灾避灾意识。
三、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1、落实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
2、与乡、镇(场)相关部门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
3、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具体的责任人和监测人;
4、制定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抢险专项预案”;
5、与县气象局会商,将每天的气象预报通过短信发送到每处地灾隐患点地灾信息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的手机上,请他们注重防范;
6、我局在今年4月初聘请了九零九地质队专家到我县6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和应急抢险处置;
7、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
8、加强了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上报制度,明确了灾情的上报程序,做到了警钟长鸣,时刻绷紧责任追究这根弦;
9、共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1200余份,在65该隐患点都立了地质灾害警示牌;
10、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周一例会制度,会商地灾隐患情况和处置措施;
11、真达乡乡应急排危工程,正在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12、州国土局下达20xx年度84户避险搬迁,我局正在收集资料和资料的复核中,我局将尽快落实此项民生工程,让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及时搬进安全的家。
四、存在问题
上半年,我县降雨较往年增多,特别是进入主汛期后,我县强降雨天气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出现过大雨,给防治工作带来严重挑战。为此,我局在取各项积极防治工作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和信息预警发送。我县在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2、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近几年来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部分群众对灾害的创伤已开始淡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大灾离自己很远,灾害不可能年年有,防灾减灾意识降低。
五、下半年工作
1、做好汛期日常防灾工作;
2、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
3、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治理项目立项与申报工作;
4、协调、指导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地质灾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篇三
今年,我乡本着发扬严谨、务实、团结、奉献的精神,顺利地完成了汛期防灾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及趋势分析
我乡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地陷、地裂、崩塌以及河道淤塞、塌岸。其中奋斗煤是地陷、地裂主要分布区,西山石场主区、铁路沿线山体是崩塌隐患的重点区域。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山体滑坡,规模较小。今年铁路沿线已发生山体滑坡达到了中型。其次公路沿线沙坑、铁路沿线的水沟、逊比拉河、北卧牛河及其两岸因大量砂、金,造成的河道淤塞及塌岸也表现较为突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形成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并有加剧的趋势。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以及历年汛期地质灾害的特点分析,我局确定了三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奋斗煤矿的地陷分布集中,地裂也明显加宽,个别处距生产生活设施较近给附近人民生活造成不安全隐患,列为重点预防区。
2、西山石场主区矿体开落差达40多米,易造成崩塌或滑坡发生。
3、铁路沿线山体落差高,出露的上部覆盖的松散层(残破积层和全风化层)、岩石风化在汛期更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落实
为切实抓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任务,会后我局及时向县汇报了会议内容,重点强调了会议的任务和要求,并召开全局职工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贯彻会议精神和要求,汛期到来之前我们迅速做好了防灾落实工作。
(二)做好宣传
我们在汛期前、中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特别是“4.22”世界地球日,我们围绕“善待地球,珍惜,持续发展”的主题,取电视字幕、宣传车、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哓,重点防御区要做到明白。
(三)加强领导
编制了《20xx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审批备案,同时编制了《20xx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报县和市局备案。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xx县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县人民县长担任;常务指挥由县人民副县长担任;副指挥由县人武部部长、县办公室主任、县国土局局长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局局长担任。统筹规范和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对突发性地质灾
害防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工作机构。由于工作和人员的不定期变动,我们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配齐人员,各负其责,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的重要工作日程。
(四)完善制度
建立了《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并张贴上墙。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要求地质灾害重点防预区建立了相关制度、防灾预案、监测记录;地质灾害危险处建立了警示标志,做好群测群防,使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五)责任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把宣传工作做到矿山企业,把矿山企业业主及矿工作组织起来让他们随时监测各自区的汛情和险情,责任到人,发挥群防体系功能。重点监测和防治区,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定地质防灾应对和措施等,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大检查力度
在5月20日对全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并整理备案,划分重点防治区,重点监测区,其中:xx县奋斗乡煤矿地陷为重点监测区,我们在煤矿建立了监测点,负责对地陷异常的监测记录工作,北黑铁路清溪站174公里附近及平顶等沿线为重点防治区,我们与地方铁路积极沟通,通力合作,在汛期前开展以消除隐患为主的大排查和综合治理工作,小金沟砂金过区,西山石场、202国道xx县至辰清段沿线废弃矿山和山体滑坡也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在各个重点隐患监测区我们都指定专人负责。对全县的矿、探矿活动进行了全面检查,治止乱滥挖破坏地质环境的现象发生。
4.地质灾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篇四
为确保我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师生安全及学校的财产不受损失,严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按照上级规定,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做到层层负责,分级管理,提高对地质灾害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坚持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切实将学校防治落到实处,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强化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2、学校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地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对危害特别严重的隐患点优先上报治理。
三、落实制度,加强协作
学校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合作,确保学校的信息畅通,达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
经排查,学校及周边没有发现任何地质灾害隐患。学校会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师生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监测,严加防范,密切关注学校及周边地质变化情况,认真制定防地质灾害安全预案、认真落实值班、报告制度,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
5.地质灾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汛前工作的通知》(宝地灾指办〔20xx〕4号)文件的精神要求,XX乡党委、高度重视,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要求,站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结合我乡实际,扎实有效的在XX乡境内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星期的地质灾害应急防灾演练,现将演练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防灾职责
XX乡党委、始终将保障全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到地灾演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接连召开了乡党委会,乡村干部大会,4月10日XX乡召集XX乡职工干部、辖区内四个村村组干部、XX乡各监测点监测员、学习省地质勘探院专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知识的培训会,传达了县级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指示精神,对演练工作做了动员部署。
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及演练总指挥,乡长任组长及演练副总指挥,乡分管国土领导及全乡干部及各村应急组人员组成应急抢险分队。
深入实地调研。乡分管国土领导多次到演习现场调查,了解实地情况,并就演练方案的制定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和完善,确保了全乡4个村15个地质灾害点地灾应急演练万无一失。
对重点区域、监测点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能力
对XX乡境内的学校,XX乡于4月18日组织XX乡中心小学、XX乡卫生院、基层民兵应急排等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模拟山洪地质灾害应急安全应急演练。整个预演过程紧张有序,从“警报”响起,学生就地避险到疏散撤离至安全地带,仅仅用了两分钟时间,整个预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日XX乡曹家村、XX村、罗家村、XX垴村陆续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确保群众能够明确逃生路线,做到及时有效的避险措施。截止4月20日XX乡境内的15个监测点完成了个地质灾害点的地灾演练工作。全力做好汛期工作准备,为XX乡20xx年安全度汛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普及避险知识力
XX乡党委、和各村充分利用板报、宣传册、发放明白卡、进村入户宣传和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及防汛减灾避让知识宣传,向群众明确灾害隐患地点、诱发因素、注意事项、预警信号及撤离安置方案等相关事项,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截至目前,全乡共召开村组干部和群众大会2次,针对全乡15个地质灾害点发放20xx年防灾工作明白卡16份,防灾避险明白卡508份,制定紧急避预案19份。
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我乡在即将到来的汛期安全隐患方面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地灾防灾减灾责任,充分认识我乡汛期地灾防灾减灾形势的严峻性,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在落实具体工作当中坚决根除麻痹思想,在XX县委、县的统一领导下,与XX县国土、气象、水务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精心部署策划,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汛工作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进一步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做好临灾避让准备。密切关注我乡雨情、水情,特别是我乡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气象变化,进一步做好与XX县气象局的对接,获取气象趋势预测信息。加强我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时向我乡群众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我乡预警渠道畅通。继续做好我乡如先锋村滑坡等大型地质隐患点的临灾避让地点、线路、指引等各项工作,如遇险情,要坚决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避让,不存侥幸心理。
(三)进一步落实强化我乡地灾隐患排查,认真落实我乡地灾应急预案,继续组织乡村组干部对我乡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再摸排,再巡查,再复查,针对一些隐蔽性强、突发性强或难以调查的隐患点积极与地勘部门沟通对接,确保地灾隐患排查无遗漏。
(四)进一步加强我乡培训演练,搞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加强对国土工作人员、地质监测员的培训和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受威胁群众的演练,同时组织各种形式宣传各地区成功避险的经验和导致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中的深刻教训,切实提升XX乡防灾减灾的意识和临灾能力。
(五)强化制度,严明纪律。进一步做好应急值守,及时向XX县国土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报送信息,加强即将到来的汛期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多渠道关注和获取灾情险情信息,按照XX县委县要求,信息报送坚决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瞒报。
中国气象报怎么样?
气象局又称中国气象观测站一级(或二级)站。
1.有三个百叶箱,里面分别放着温度计 湿度计 干球温度表 湿球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和 温湿传感器(自动站用)
2.有一个虹吸雨量计 一个雨量筒 一个雨量传感器(自动站用)
3.有一个蒸发器,一个校对蒸发雨量筒。
4.有一个日照计,一个冻土管。
5.有一块地温场,里面有一个最高地温表 一个最低地温表 一个0厘米地温表 一个5厘米地温表 一个10厘米地温表 一个 15厘米地温表 一个20厘米地温表,有一个地温传感器(自动站用)
要说用电,就是百叶箱里的灯泡,规范上要求小于25瓦。
观测场周围又一圈栅栏,高度小于1.2米。
教育领域近期的法律
中国气象报1989年4月创刊,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报是中国气象行业报。经新闻出版署1988年8月9日批复同意创办,1989年1月16日出试刊,4月5日正式创刊,中国气象报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张爱萍题写报头。委员宋健在报社创刊时致信称“中国气象报正式出刊,标志着中国气象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党和国家领导多次为报社题词祝贺,委员长在报纸创刊十周年时题词:“希望中国气象报为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服务社会作出贡献”。
中国气象报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忠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宣传优质的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服务及其巨大效益、迅速发展的气象现代化建设、蓬蓬勃勃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大力普及气象科学技术,为气象工作服务社会、社会了解和应用气象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中国气象报社加强编自动化建设,现已建成新闻编远程网络系统和局域网系统,并出版电子版报纸,进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和中国气象局网。
中国气象报社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共气象服务这个中心,始终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两大主题,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着力打造引导舆论、交流工作、科普宣传、传播文化的平台,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创新宣传,精心打造一流媒体,充分发挥气象宣传主力军作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气象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气象报社着力推进精品工程、人才工程和文化工程,坚持精品强社、人才兴社、文化立社。
中国气象报社机构设置:
办公室:负责全社重要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党务、纪检、财务、目标管理、资产管理、人事、后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总编室:总编室是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新闻编业务的综合协调、运行管理;重大新闻活动的宣传策划组织和协调,负责新闻编业务的考核、考评和社内业务学习培训。
通联部:负责记者站管理和通联队伍建设,负责社会媒体宣传与合作,编辑出版《中国气象报通讯》,负责与中国记协、产业报协会、行业报委员会的沟通与联系;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新闻摄影协会及中国库的管理工作。
访中心:负责制定访、选题策划,承担中国气象局和行业重大活动、重要选题的的访报道,负责《内参》《网摘》的编辑出版工作。
编辑中心:负责《中国气象报》的各版稿件的组织、编审及组版、校对工作;负责版面栏目、专题等策划。
CMA网站中心:负责中国气象局网站中、英文版的新闻和信息集、编辑、发布工作,负责网站直播、专题设计策划、以及公众留言回复工作,以及网站的业务值班和汛期应急宣传工作。
网络技术部:负责中国气象报社办公平台、业务平台的建设规划和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新气象”网站的建设和信息集、编辑、发布等日常运行,负责中国气象局中、英文网站的技术支持和安全设计部署及与相关部门的技术协调,负责数据存储统计、编辑、剪辑加工等工作。
在全国设有35个记者站,报社基本业务格局为:“一报三网两内参”,即《中国气象报》,CMA中、英文门户网站,新气象网站,《内参》、《网摘》
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工作方案
行政法规
1 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2007.05.18
2 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2007.05.13
3 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7.05.09
4 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2007.02.07
部门规章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高校招生录取秩序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中介招生的通知 2007.07.19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7.07.13
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 2007.07.12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7年教育部援助新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通知 2007.07.10
5 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 2007.07.10
6 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2007.07.10
7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7年教育部援助西藏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通知 2007.07.06
8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 2007.07.05
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的通知 2007.07.05
1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级技工学校标准的通知 2007.07.05
1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7年暑期西部农村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的通知 2007.07.04
1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7.07.04
1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中央部属高校学费标准的通知 2007.07.02
1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级免费教育师范生签订协议工作的通知 2007.06.29
1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暑期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通知 2007.06.29
16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7.06.27
17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7.06.27
18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7.06.26
19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7.06.26
20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7.06.26
21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向朱庆来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2007.06.25
22 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7.06.21
2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7.06.21
2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 2007.06.19
25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机构的通知 2007.06.07
2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7.06.04
2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注册设备监理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 2007.06.04
28 教育部关于切实落实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通知 2007.06.01
29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2007.05.31
30 教育部关于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通知 2007.05.31
3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教育信访工作的几点意见 2007.05.31
3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 2007.05.30
33 教育部关于应对猪肉价格上涨做好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7.05.29
34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免理论知识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05.28
3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系统开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通知 2007.05.28
36 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7.05.25
37 教育部关于确定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的通知 2007.05.24
38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7.05.23
39 国土部办公厅关于组织2007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 2007.05.18
40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 2007.05.18
41 教育部、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保安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 2007.05.17
42 教育部关于公布备案的高等职业学校名单的通知 2007.05.14
4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 2007.05.11
44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05.10
45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几点意见 2007.04.30
4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全保密和考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7.04.30
47 教育部关于宣布废止《国家教委关于在九十年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意见》等规章、文件的通知 2007.04.30
4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 2007.04.29
49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诚信等级评定办法 2007.04.29
5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诚信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 2007.04.29
5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7.04.28
5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不受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的通知 2007.04.28
53 中国残联、教育部关于印发《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 2007.04.28
54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中等中医类专业招生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04.27
5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网上评卷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7.04.26
5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安排的通知 2007.04.26
57 教育部关于增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的通知 2007.04.19
58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2007.04.18
59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04.13
60 交通部关于开展向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孔祥瑞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07.04.13
61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 2007.04.11
6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 2007.04.06
63 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的意见 2007.03.29
64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2007.03.27
6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2007.03.26
66 教育部关于同意在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正式设立武夷学院的通知 2007.03.19
6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做好秘书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 2007.03.16
68 教育部关于同意天津商学院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的通知 2007.03.16
69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2007.03.16
70 教育部关于同意在厦门卫生学校基础上建立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 2007.03.16
71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注册环保工程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03.13
72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7.03.13
7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03.07
7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创建和谐校园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 2007.03.05
75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03.02
7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7.03.02
7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的通知 2007.02.25
7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7.02.17
79 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关于印发《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的通知 2007.02.15
80 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 2007.02.13
工作方案及进度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
承办单位:潼南县委 潼南县人民
指导单位:重庆市国土和房屋管理局
协办单位: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7日)
此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是市人民组织开展的大型地质灾害应急综合演练,由市人民主办,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具体承办,市国土房管局负责技术指导。为了让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顺利开展,达到锻炼队伍、展显先进的科技救援手段、提升防灾救灾能力。现就演练的筹备及演练活动编制如下工作方案。
一、演练概况
(1)演练背景。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以潼南县“6.30”特大暴雨为背景,因特大暴雨引潼南县体育公园重大地质滑坡,威胁群众413人,造成房屋倒塌,陆路交通严重堵塞,大量群众被困。通过市、县、街联动,利用高科技设施设备,实施远程会商与指挥,启动《潼南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干部群众有效实施救援。
(2)演练方式。本次演练取前期录制播放与救援现场实况直播相结合。一是前期录制。对演练的预警预报、险情发生、先期处置、部门联动等环节进行前期录制,演练时进行播放。二是实况直播。对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紧急救援等环节进行实况直播。取现场解说员现场讲解,实现录制资料与现场直播的有效衔接。
(3)演练程序。本次演分七个步骤进行: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调查,启动预案、部门联动,现场指挥、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科学决策、应急处置,灾后评估、重建家园。
(4)演练重点。本次演练突出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展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高科技术设备和技术实施远程指挥、远程会商为重点;二是现场指挥部根据远程专家会商情况和接受远程指挥情况组织现场实施救援以重点。
(5)演练时间及地点:演练时间12月17日;演练地点:潼南县体育公园。
二、演练前期筹备工作安排
为顺利开展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顺利实现市下达的演练的效果,拟成立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蹇泽西 县人民县长
副组长:代重久 县人民副县长,刘立民 县人民副县长、公安局长,贺雪松 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向毅 县国土房管局局长,李永恒 县应急办主任,陈铁 县公安局副局长,张义强 县财政局局长,谭达友 县民政局局长,张红军 县交委主任,刘春英 县卫生局局长,陈世权 县水务局局长,杨春 县文广新局局长,邹华 县气象局局长,曾伟 县机关事务局局长,张文军 梓潼街道办主任,张海 潼南电视台台长,刘辉 县新闻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演练策划组、道具设备组、场地布置组、前期录制组、人员组织组、演练培训组、会务接待组。
(1)综合协调组:由县办牵头,县应急办、县国土房管局参加。负责本次演练筹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积极与市级部门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市级部门的要求,主动争取市级部门的指导。
(2)演练策划组: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县办、县应急办、县电视台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本次演练的全过程的策划、方案编写、脚本编写等工作。
(3)道具设备组: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交委、县民政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根据演练设置的各类场景,制作场景所需各类道具,准备无人驾驶飞机、、旋挖钻机、挖掘机、车辆、帐篷、编织袋等各设施、设备。
(4)场地布置组: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梓潼街道办、县电视台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演练场地协调、各类工作用台及设施的搭建、演练现场布置、示意图制作等。
(5)前期录制组:由县电视台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气象局、人武部、公安局(含武警、消防)、民政局、梓潼街道办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按演练脚本要求,对演练的预警预报、发现险情、先期处置、部门联动等环节进行前期录制、剪截、编制等;负责演练过程的解说、各类资料的录制、输入、输出、转接等。
(6)人员组织组:由梓潼街道办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组织群众、民兵、武警、消防等,并组织参与演练。
(7)演练培训组:由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电视台、梓潼街道办、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按照演练脚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演练培训、现场演练预演等工作。
(8)会务接待组:由县机关事务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参与。负责各级来宾的食、住、行的安排与接待;负责现场来宾的引道与安排等。
三、演练实施工作安排
为了确保演练工作按预定实施,达到预期的演练效果。演练工作设置了预警预报、发现险情、先期处置、部门联动、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紧急救援、救援结束等九个环节。
(一)演练机构设置
1.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内)
负责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对现场情况的远程研判,并发挥相关应急救援指令。
2.现场指挥部(设在演练现场)(18人)
指挥长:代重久 潼南县人民副县长
副指挥长:刘立民 潼南县人民副县长,公安局长,贺雪松 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向毅 潼南县国土房管局局长,陈春贵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义强 县财政局局长,李永恒 县应急办主任,陈铁 县公安局副局长,刘秋月 安监局副局长,邹华 县气象局局长,刘春英 县卫生局局长,谭达友 县民政局局长,张红军 县交委主任,陈世权 县水务局局长,童光彬 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文军 梓潼街道办主任,地质专家2名。
3.抢险救援组(200人)
由县人武部牵头,梓潼街道办、公安、武警、消防、国土、水利等部门组成(人武部官兵、民兵、公安、武警、消防、梓潼街道办、国土、水利、交委)。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利用其装备优势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
4.调查监测组(40人)
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气象、地质队参与(国土、气象、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第二分队、市地理信息中心)。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进行应急调查、监测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根据气象、水情和汛情信息,适时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出划定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的建议,报现场指挥部。
5.救护防疫组(16人)
由县卫生局牵头,相关医院参与(医生、护士、防疫)。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做好灾区突发公共卫生的防控工作,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包括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调拨等。
6.治安交通组(90人)
由县公安局牵头,县交委参与(公安、交委)。
主要职责: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治安,依法打击蓄意扩大、恶意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等违法犯罪活动;负责救灾物资和人员、财产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道路畅通,实行交通管制;及时组织抢修损毁的交通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
7.后勤保障组(11人)
由县民政局牵头,财政局参与(民政,财政)。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做好避险救济物资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妥善安排避险人员的生活等工作以及筹备必要的救援资金。
8.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组(25人)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国土房管局、电视台、新闻中心参与(宣传部,国土、电视台、新闻中心)。
主要职责:灾情发生后,分别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灾情的调查核实、上报,以及灾情发布与新闻报道工作。
9.群众(413人),由梓潼街道办负责组织群众参演。
(二)演练程序安排
详见《2013年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脚本》略。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此次演练是全市性的综合大型演练,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科室具体抓。并于10月底前本部门、本单位参演领导、参员人员名单送县国土房管局地质矿产科。
(2)明确责任:各小组牵头部门要组织各参与单位进行任务细化,将具体任何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各部门、各单位要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
(3)严格纪律:从演练的筹备至演练结束的全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筹备领导小组和演练指挥部的要求和指令,参与和配合演练工作,县督查室将对各部门和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对有碍于演练的各种行为进行通报。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创新人才推进实施方案一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以下简称推进)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和人才培养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三、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创办不足5年;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牵头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
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四、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进度安排
推进分三个阶段实施: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六、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实施效果。
规划项目实施方案二
为推动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根据省人民《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赣府发〔2014〕1号),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关于加快推进江西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农经〔2014〕3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井冈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气象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1.监测系统。全市建设5套乡镇6要素自动气象站、10套单雨量站;对厦坪国家级台站进行新型自动站建设;配置一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建设2套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平台等。
2.网络通信系统。对茨坪和厦坪站地面气象广域网络、局域网络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历史气象资料安全管理和数字化平台、信息业务软件进行升级和改造。
3.预报和风险评估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系统;对MICAPS预报系统和市本级数值预报释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4.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市乡村信息接收终端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市公共气象服务发布系统等。
5.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建设气象仪器设备运行监控、维修、检定、试验等装备保障系统。建设1套运行监控系统、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建设1套运行维修平台。
6.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业务运行配套基础设施系统。对茨坪、厦坪2个气象台站的业务值班室、供电、环境等,按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要求进行配套升级改造等。
7.综合业务平台。建设2个综合业务平台。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
1.空中云水跟踪监测系统。补充现有空中云水监测系统的不足,配备激光测云仪1台。
2.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完善作业指挥系统,配置信息传输和作业指挥平台设备;统一开发集资料分析处理、作业潜力识别和条件预报、地面作业指挥、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业务软件系统。
3.地面作业系统。补充现有作业装备的不足,新增移动火箭作业系统1套、固定火箭作业系统1套;建设1个标准化火箭作业点。
(三)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雷电灾害监测。建设1套雷电灾害监测大气电场仪。
配备1套气象灾害调查装备。配置雷电灾害调查、现场取证设备,包括摄像机、执法记录仪、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仪、雷电灾害调查专用设备、现场调查交通设备等。
(四)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1个科普展厅;建立1个社区校园气象站。建立健全培养、引进人才配套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创新团队,鼓励、支持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建立远程培训教育示范点。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建立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五)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值守能力建设,建设1个标准化应急值班室,配备必要的应急值班、信息传送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扫描仪、通信设备、舆情监控报警设备等)。
2.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1个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应急突发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无纸化办公系统;加强宣传能力建设,购置单反数码相机、笔记本等编设备。
(六)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1.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市、乡农用天气、作物产量、病虫害气象条件等服务系统,购置1套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专用数据库及数据库软件。
2.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建设市、乡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配置1套农业气象情报专用数据库软件、服务器等。
3.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完善市、乡农业灾害地面监测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作物生态观测点、土壤水分观测点,新增1套重大农业灾害调查设备等。
4.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完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防御适用技术。
5.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完善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建设1套高分辨率地理背景数据库、1个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平台等,开展灾前风险分析、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
6.现代农业决策支撑系统:配置1套ARCGIS决策服务系统,开发农业气候区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气象决策支持系统。
(七)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完成井冈山气象局业务用房建设;对观测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台站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资金安排
(一)总体安排。
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井冈山市总投资1479.57万元,投资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47.3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23.09万元,市级配套投资209.18万元。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具体项目资金安排在现有项目内容和设备配置基础上,由市财政核实,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年度逐步逐项予以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1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92.09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15.2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144.70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47.26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47.26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32.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3.8万元,省级配套投资8.5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9.93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1.6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7.19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07.23万元,全部由中央预算内投资。
(二)分项目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1152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监测系统409.05万元,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80万元,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230.78万元,信息网络支撑系统85.83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19.34万元,装备保障系统19万元,综合业务平台8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47.26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空中云水监测系统9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11.27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26.99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总投63.10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现场取证设备61.10万元,雷电气象灾害调查取证装备2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科普展厅3.93万元,校园气象站6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应急值班室标准化建设1万元,应急突发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建设1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7.6万元,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4.5万元,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7.7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1.2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6.3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防御技术1.5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207.2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台站观测场地标准化改造12.23万元,台站业务用房建设、维护160万元,台站水电路等设施改造30万元,台站文化基础设实建设5万元。
四、实施进度和时间表
(一)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实施。
2014年1-3月市气象局会同发改委和财政局完成所有项目的分项实施方案,并报审核。
2014年4月-2015年12月,按照分项实施方案要求及各单位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项目建设资金安排。
1.2014年度安排1003.0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7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777.79万元,省级配套安排72万元,市级配套16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监测系统、预报预测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网络信息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等建设。
2.2015年度安排476.51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69.51万元,省级配套安排51.09万元,市级配套45.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评估系统、人影各类业务系统及作业效果检验系统,以及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科普和人才保障能力、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创新外场效果检验示范点等建设。
3.以上两年建设项目及资金安排,详见《吉安市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分解表》。
五、建设任务分工
“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在市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分工协作,共同推进落实。市牵头负责项目的落实工作;发改部门负责规划项目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内容把关,并将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足额落实到位;气象部门要根据省市气象局要求,加快有关工程建设进度,区分轻重缓急安排和启动工程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全市成立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由张伏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强化经费保障。
市财政要加强统筹集约,多渠道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三)强化项目管理。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等制度,科学组织施工,严格质量管理,确保项目规范推进。要健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制,强化工程验收、检查、审计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投资和项目进度符合要求。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在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的同时,气象局要充分利用建设项目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边建设边发挥建设项目的效益,全面提升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武汉市气象局的武汉市气象局简介
志愿服务工作总结(精选5篇)
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好好地做个梳理并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工作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志愿服务工作总结(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志愿服务工作总结1
20xx年,我开始了在xx区xx街道xx社区的志愿者工作,至今已将近一年了,一年的志愿服务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学习、认识到了许多,个人能力也在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考验和锻炼。
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工作,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有、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我解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总体而言,社区工作是繁琐的,但却又是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在xx街道xx社区,我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有:收发文件、做档案和工作台帐、网格化管理、xx区远程教育服务、xx信息员等。
一、收发文件
收发文件看起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把文件的时间、内容等登记一下就好,但事实上对上级部门发来的文件,要进行文件、文号、机要编号的核定,如果其中一项不对口,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登记差错文件的文号,然后进行登记编号、保管,登记编号要清晰明了,便于以后查找。
二、工作台帐
这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工作台帐是上级对本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所以台帐的内容涉及各项工作的准备、实施、成果等每一个环节,需要大量的资料。所以在做台帐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经过社区前辈的指导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后,及时纠正了工作中的错误,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又得到了提升。
三、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即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组团式服务,即根据网格划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组织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社区所属的网格组长在平时走访和活动中发现的或群众反映的问题,都会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提交给社区处理,社区不能解决的就由管理员提交给街道。作为管理员要及时把提交上来的问题和困难,汇报个领导,待领导了解情况之后,及时地作出答复。
四、远程教育服务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作为管理员要了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基本性能,掌握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方法。根据远程教育节目播出安排和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按时收看节目,联系搞好教学辅导,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和反馈工作,发现并总结,为上级提供课件制作线索和素材。
五、xx信息员
信息员队伍是教育宣传工作的基础,为更好地服务于街道的各项工作,搞好新闻报导、宣传、传递信息,要求信息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注意身边的事,发现身边的典型;要关心本单位全局工作,对本单位整体性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并主动与其他信息员横向联系,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主动搜集、整理、发布本单位会议、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在社区的各项工作中,我都经历了从不了解到开始接触,然后进行学习,到初步接受再到掌握的过程。经过这一年的社区工作,我感受到从高等教育的课堂走进基层社区是个“双赢”举动。社区里的工作人员需要大学生的热情和知识,而大学生需要社区这块可以充分发挥特长的沃土。我对社区工作的体会可以总结为一句话:“社区让我真正地接触了社会,给了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继续努力。
志愿服务工作总结2很荣幸,这学期参加了首届我校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省气象局联合举办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普及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我们对志愿者这个名词非常敬仰,对志愿服务非常向往,同时,我们也是院青年志愿者站中的成员,所以我们积极地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此次活动经过层层筛选,在我院共选了50名志愿者,很能成为其中成员。
通过学校组织的这次充满意义的活动,都希望自己能够真正践行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光荣义务。因此,我们开始了这趟为期3天的充满期待的社会实践之旅。8月7日,我来到了北林区气象站,希望来到这里可以更多地了解和学习有关气象知识,丰富我们的关于气象知识,这样,我们便可以宣传更多地气象知识。首先,热情的工作人员带我们对气象局进行参观。在这里不仅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一流的气象监测仪器,还有一群兢兢业业的工作人员。走进气象局,里面的仪器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有风向标,百叶箱,蒸发筒,量雨器,地面温度计,还有风杯,传感器,避雷针……听讲解的气象工作人员说,这些仪器的作用可大了!百叶箱能测出空中的温度,量雨器能测出今天的雨量是多少;地面温度计能测出地面的温度;风向标能告诉我们今天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
之后我们又观看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过程,看着节目主持人三言两语就把未来两三天的天气娓娓道出,显得轻松自如,其实这短短几分钟的节目,却凝露了气象工作者的劳动和心血。据工作人员说,有各种天气雷达,多颗气象卫星组成的天气监测网会在每天规定时间内进行观测,从地面到高空,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天气变化,并将观测数据迅速汇集到气象中心,气象台的计算机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得到天气图,为预报员提高预报依据,预报员作出预报后及时发送给电视节目制作单位进行制作,这才有了节目主持人“指点江山话风云”的那份潇洒和自信。
一个伟大的追求,一个伟大的理想,让我们扬起青春的风帆把我们的热情奉献给这个社会,弘扬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做现代文明公民,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紧紧抓住时代主题,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
志愿服务工作总结3上半年,为了使志愿服务活动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我村积极组织,广泛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促进学雷锋志愿活动进一步延伸、扩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对我社区20xx年上半年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各项职责建立了健全的志愿服务活动队伍。在xx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由15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作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按制度办事。
二、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xx村宣传栏、党员学习日、村举办的文体活动等活动载体,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了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志愿者,结合村实际开展活动。
1、组织志愿者及村民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学雷锋月开展辖区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两次,清运垃圾16车,为整治辖区的环境卫生做出了贡献。另在端午节活动中,我村志愿者同村干部、各组组长一起为辖区孤寡老人送去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令辖区孤寡老人、低保人员过上了一个温暖、快乐的节日。
2、积极组织志愿者举办知识讲座,与村民进行交流。例如安全消防知识讲座、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卫生健康讲座、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了村民知识水平和加强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3、及时了解村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情况,定期到老人们家中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成为老人们诉说衷肠、解疑难的好帮手,让村里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4、以满足村民多层次需求为己任,组织志愿者主动为村民群众提供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和、医疗卫生、群众维权、计生、治安管理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使村民逐步实现小事不出门、方便在村,真正实现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利益的服务宗旨。
上半年,我们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村两委的重视和村民的热心支持是分不开的',下半年工作中我们会再接再励,继续做好志愿者工作。
志愿服务工作总结4在这金秋时节,已走过风雨20载的机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修车队迎来了新生力量。9月26日,为了让新成员尽快掌握基本的修车技能、融入青协这个大家庭,青协修车队在六号楼架空层开展了对新队员修车技能方面的培训。在青协会长xx的安排下,培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首先,吴方熠同学对大家讲解了修车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将大家进行分队,每个小队都有一名“指导老师”。然后,大家便开始行动起来。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兴致高涨,小到一个垫圈,大到一个轮胎,志愿者们都以饱满的热情和执著负责的态度去面对。有条有理的配合,认真细致的工作。同学们学的很用心,学长学姐们看的很放心。
碰上一些不懂问题,新队员们总能自己讨论斟酌或是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们”,“老师们”也倾己所有、耐心细致地讲述零件结构与解决方法,或是和新队员们一起探寻新方妙招。汗水中夹带着笑声,疲惫里附带着欣慰。活动一直在团结合作、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着。配合的更加默契了,递扳手的,拿螺丝刀的,传橡胶锤,送剪线钳等等,就好似医院手术一般有条不紊的进行。新生的技艺也是越来越娴熟,越来越有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辆又一辆的车被拆解,一辆又一辆的车被安装。最终,修好的自行车伫立成一道亮丽风景,队员们看着自己的努力成果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秋风袭袭,却吹不散队员们的热情。此次活动提高了队员们志愿服务的能力,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年复一年,桃花依旧,队员们传承着机械修车队团结互助的精神。这是修车队的不变理念,是修车队始终会延续下去的凝聚力。
志愿服务工作总结5每一次的活动都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受,意外的收获。继上次在部长的殚精竭虑和部员的积极配合下成功举办“走进老年公寓”的松鹤家园文艺演出志愿活动,这次部长为进一步培养部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将活动的主要工作交给两位部员。经历困难曲折,这次志愿活动有完美落幕。工作总结如下:
1)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我部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文明礼貌。在部长的带领下,我部全部工作人员多次冒着严寒走出校园出访,确定志愿服务活动地点。经过几次奔波与我部内部协商与讨论,最终与龙沙公园的王部长谈妥,确定于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在龙沙公园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王部长还给我们请了记者,替我们宣传这次活动。事后王部长谈起,他这样做主要是被我们志愿者代表的礼貌与诚心感动。所以这次活动告诉我们可贵精神之所在,我们应该将他发扬与传承。
2)从记者的访到活动的结束后,各志愿活动区的带头叔叔阿姨的连连赞语,以及王部长不辞百忙给我们的表扬信,以及让我们以后到龙沙公园玩时找他的盛情邀请,这次活动的成功效果令我们惊叹。当然他是我们各志愿活动组积极工作的结果。他让我们意识到除了主要活动负责人的统筹与策划外,各小组长,各志愿者代表,以及各个志愿者的积极与热情才是活动成功的制胜法宝。这也是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该注意的。
3)上面所说的都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关心。部长在关键时刻统筹局面,活动前期的宣传等。虽然次活动中的前期的宣传与当场指挥任有瑕疵,我们会在今后的活动中汲取教训,办的圆满。
总之,我们部会深刻认识本次活动所暴露的问题,发扬传承我们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文明礼貌。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超越与发展。
;
全市气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武汉、和谐武汉、幸福武汉的建设需求,突出做好大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保障,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气象”的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坚持主导,加强部门联动,扩大公众参与,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正确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全面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四个能力”(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能力),促进了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武汉市气象局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为主的管理体制,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领导下,根据授权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湖北省实施〈气象法〉办法》赋予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机构规格为市属局级(副厅级)。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2.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资料的汇总、分发;加强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运行工作,提高综合观测数据质量,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涉外气象活动。
3.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气象服务。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强化重大气象灾害的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恢复评估工作;强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完善联动机制;为本级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4.加强气象公共服务。负责武汉市天气预报预测服务;负责武汉市决策气象服务;负责对武汉市的农业、林业、水文、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气象服务;提高天气、气候、农业气象与生态、雷电、人影等多轨道预报预测、预报产品的应用能力以及对所属区气象局的业务指导能力;加强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工作,加快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5.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在本级人民的领导和协调下,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管理、防雷技术服务和雷电业务轨道建设工作。
6.负责向本级人民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的建议;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经济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7.组织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教育,负责监督有关气象法规的实施;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执法工作,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气象法规相关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承担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8.统一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的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等工作;会同地方党委和人民做好当地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9.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开展与多轨道业务及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 4个职能处室:办公室、业务科技处、人事政工处、政策法规处。
6个直属处级事业单位:气象台、观象台、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市防雷中心。
5个新城区气象局:东西湖、黄陂、江夏、新洲、蔡甸、汉南。
全市气象部门现有干部职工112人,其中市局65人,退休职工61人,其中市局32人。全市副研级高级工程师达到17人,占总人数的15.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74人,占总人数的66%。硕士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