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知识

文章内容

气候变化风险指数_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政策

tamoadmin 2024-09-08
1.流行病、气候变化和核战争会毁灭世界吗?2.灾害与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一)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开发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包含碳循环过程、

1.流行病、气候变化和核战争会毁灭世界吗?

2.灾害与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

气候变化风险指数_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政策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

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开发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包含碳循环过程、地球生物化学过程、陆面、冰盖和生态模式以及高分辨率的海洋和大气环流数值模式的气候系统模式。

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重建过去两千年以来中国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序列,利用气候模式进行气候变化自然和人为因子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确定不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开发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技术,监测气候变化的过程和要素,模拟预测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情景,预测人类活动影响下全球主要地区未来气候变化,预警极端天气/气候和灾害及其风险评估。

亚洲季风系统与气候变化。研究亚洲季风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分析人类活动对亚洲季风系统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在全球气候异常产生中的作用。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与灾害的形成机理。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与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亚洲和中国区域能量和水循环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旱涝的关系,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规律。

冰冻圈变化过程与趋势。研究冰冻圈的气候、水文、生态、环境效应,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气候影响的机理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南北两极、欧亚大陆积雪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碳、氮和水循环过程及其耦合机制,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

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等各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商业和民用节能技术和设备,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等。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重点研究低成本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水电、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沼气等的开发利用技术。

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煤炭高效开技术及配套设备、重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开发和应用液化及多联产技术,开发煤液化以及煤气化、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等。

油气和煤层气勘探和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重点开发复杂断块与岩性地层以及深海油气藏勘探技术,深层油气勘探技术,稠油油藏和低品位油气提高收率综合技术,油气和煤层气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

先进核能技术。研究并掌握快堆设计及核心技术,相关核燃料和结构材料技术,突破钠循环等关键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建设与研究。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和措施;制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图,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力建设、工程技术示范。

生物固碳技术和固碳工程技术。研究林业等生物固碳技术和各类固碳工程技术。

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研究通过调控农业生产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

(三)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模型。在现有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区域影响评估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影响评估工具和综合评估模型。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脆弱领域的影响及适应技术和措施。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水、海岸带、森林、草原、湿地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特有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等方面的影响,开发相应的适应技术并提出应对措施。

极端天气/气候与灾害的影响及适应技术和措施。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与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减灾的技术措施,建立相应的预测预警和适应技术、对策与响应机制。

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脆弱区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通过影响评估划分中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评估气候变化对各类敏感脆弱区影响的风险水平,研究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风险管理体系。

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提出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与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的交互作用及应对措施。研究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荒漠化、环境污染等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的交互作用、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技术和措施。

气候变化影响的危险水平及适应能力。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危险水平,科学地评估不同部门和地区的适应气候变化危险水平的能力。

适应气候变化案例研究。选择典型部门/区域进行适应气候变化案例研究,提出具可操作性的适应政策和措施,分析适应措施的成本有效性。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

应对气候变化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分析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趋势,研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中国能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科学评估能源供给多元化和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技术潜力。

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研究不同时期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的发展态势,分析其各种可能方案对中国的潜在影响,研究提出中国自己的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制度方案。

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研究中国未来能源需求情景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研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稳定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中国各行业、各地方节能减排潜力及其宏观经济成本。

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制度。研究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对全球碳市场的影响,研究与清洁发展机制相适应的国内政策与机制,研究以清洁发展机制为核心的中国碳交易制度的发展方向及其内容。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能途径与潜力,研究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

国际产品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隐含能源进出口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综合评价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对制造业国际转移和分工的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战略。研究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态势,建立自主创新、引进吸收与知识产权保护相互关系的新机制,形成中国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

流行病、气候变化和核战争会毁灭世界吗?

工党执政后,澳大利亚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逆转,刚上任仅两天,陆克文总理就签署了 “京都议定书”。12 月 3 日在成立新时,又组建了新的气候变化部 ( 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专门处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反映了新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突出重视。

事实上,尽管上届霍华德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但澳大利亚举国上下,从联邦到州,从部门到产业部门,一直都在十分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一直都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和后果分析,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澳大利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澳大利亚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澳大利亚的未来。

澳大利亚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有以下因素在起作用: ①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 ②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国; ③农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农业又明显受气候影响; ④澳大利亚的水土流失问题仍较为严重; ⑤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所有这些都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

未来一段时间,澳大利亚国土管理决策将更多或综合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以下这些因素: ①全球性气候变化已为世界所公认; ②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澳大利亚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并扮演起一个负责任国家的形象,就必须要有所作为; ③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澳大利亚的工农业生产,影响着澳大利亚经济; ④气候变化影响着澳大利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气候变化也影响着澳大利亚民众的基本生活,因此,代表澳大利亚全国、协调着各州与领地利益的联邦,必须要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和考虑,必须要未雨绸缪。

从各州的管理动向与发展趋势来看,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州和领地均积极取了行动和应对战略。

昆士兰州为应对气候变化,于 2007 年 3 月成立了昆士兰气候变化优势中心 ( QCCCE) ( Queensland Climate Change Centre of Excellence,该机构隶属于昆士兰州自然与水部) ,旨在加强州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作用,为昆士兰州研究、解决正不断浮现的气候变化优先性政策和科学问题提出建议。这些政策和科学方面的问题包括对未来基础设施、城市和区域规划、人类健康、危机应对与服务、旅游、地方、矿山和能源、自然利用和农业生产等诸方面的规划和决策等。

该机构有雇员 52 名,包括 36 名科学家、9 名政策人员和 7 名管理者与后勤人员。2006 ~2007 财年拨款预算为 450 万澳元,2007 ~2008 财年增加到 760 万澳元。昆士兰气候变化优势中心目前的工作焦点集中在 5 个领域:①顺应和减缓系统; ②气候变化研究; ③影响和气候变化应用; ④信息和知识系统; ⑤特别项目。其中,顺应和减缓系统涉及有关气候变化的多学科的科学与政策活动,包括系统分析、各行业对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和脆弱性评估等; 气候变化研究则涉及在缩小的区域和流域规模上,使用通用环流模型,促进和改善对气候科学的了解; 影响和气候变化应用涉及制定气候风险评估方法并提供工具,使企业和社区能够评估气候风险、包括水规划、农业和农村生产、人类居住、自然环境、危机服务和人类健康等。2006 ~ 2007财年 QCCCE 政策与科学小组的工作涉及: ①开始为昆士兰州区域和行业制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②开始制定 “气候精明适应性”行动的项目; ③开始制定州气候变化规划政策以及评估、制定碳抵消政策———昆士兰州气候变化战略 2007; ④帮助制定昆士兰州远北区域,确保该考虑气候变化问题,包括鉴别区域未来可能面临的主要气候变化风险等。

昆士兰州还于 2007 年 6 月出台了 “气候精明适应 2007 ~ 2012”,一个管理气候变化影响的 5 年行动,具体阐述了昆士兰州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该明确,在对: ①水规划和服务; ②农业; ③人类居住; ④自然环境和景观; ⑤危机服务和人类健康; ⑥旅游、生意和产业;⑦金融和保险等产业和领域作出决策时,和产业应考虑到潜在的气候变化影响。

昆士兰州各部门同样在开展行动。如在 2007 年出台的昆士兰州自然与水部 “2007 ~2012 年战略”中,就明确提出 “将开展气候变化对植被、放牧和庄稼土地可能影响的评估、监测和模型化研究,以确保在未来政策、规划和分配决策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等等。

为应对气候变化,2007 年 5 月,西澳大利亚州则正式公布了 “总理气候变化行动声明” ( Premier's Climate Change Action Statement) ,该声明阐述了西澳大利亚州的行动,核心点是,到 2050 年,西澳大利亚州将在 2000 年基础上减少 60%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新南威尔士州,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他相关问题,于 2007 年 4月 27 日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与气候变化部 (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Climate Change) 。该部的首要职能就是: 处理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问题,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战略。

北方领地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于 2006 年出台了 “北方领地温室行动战略 2006”,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北方领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立场和行动。该行动战略明确表明,北方领地支持联邦批准京都议定书 ( 当时联邦还未批准) ,该行动战略同时明确,无论联邦是否批准京都议定书,北方领地温室行动战略都将帮助澳大利亚满足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即从2008 年到2012 年,达到1990 年排放量的108% 。该战略确立的目标是: ①在处理与气候变关相关的问题时,为领地民众管理风险并最大化机遇; ②制定和实施可行的与成本有效的方法,限制不断升高的、起源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引发的全球变暖影响; ③以整体的方式,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该战略确立的原则是: ①提升意识; ②尽早行动; ③着重可持续发展; ④综合与一体化方法; ⑤共同承担责任; ⑥灵活性。

以上事例充分表明,一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领地已在全面和加速行动,未雨绸缪。另一方面,也表明,澳大利亚未来的矿产与土地管理会更多地或综合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灾害与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

来自美国牛津大学的人类未来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报告称,如果各国***仍未取有效措施,流行病、气候变化和核战争或在不远的将来毁灭世界。

星体撞击、瘟疫肆虐、爆炸场景等灾难场面不时会映入我们的脑海,形成地球毁灭的恐怖场景。这或只是我们的幻想,但专家警告称,这些可怕的场景,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他们表示,流行病、气候变化和核战争的威胁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剧,目前迫切地需要世界各地***来共同努力抑制这些风险。

为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报告的研究人员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并基于这些访寻求能够减缓这些风险的具体方法。

针对流行病

芬兰驻伦敦大使馆的一份报告称,世界各地的领导者必须在极端流行病上加大功夫,尤其是埃博拉和寨卡等。

新兴疾病带来的最大问题,除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还因为它们涉及未知病原体,没有现有的疫苗,对全球性防控造成困扰。报告的主要撰写人塞巴斯蒂安·法夸尔表示,当埃博拉和寨卡肆虐全球时,流行病防治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责任,但大多数防控方案都还只是停留在国家和地区个体上,亟待形成全球性防控疾病的合作。同时,他也警告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人为制造上。报告同时强调要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到生化武器上。

针对核战争

报告称,具备数秒内毁灭一座城市能力的核武器已经成为这个星球最具威胁的因子。特别是在国际环境仍然多变的今天。报告呼吁各国***能够切实认识到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并对核武器更多目光。

 针对气候变化

平流层的地球工程,包括硫酸盐的释放来降低地球的温度,一直是个管理地球变化的重要工具。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便成为扰乱大气活动的主要原因。报告的作者称,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地球工程的治理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集中的治理框架来管理气候变化风险。专家呼吁国际社会认识到人类未来的重要性,需要减少存在威胁。

他们要求一个从全球关键***产生的责任声明,以管理未来的风险,并提议建立国际团队管理世界范围内的灾难性风险,并将这些承诺到国际法中去。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风险问题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毕竟“疾病、气候变化、核冬天不尊重国界。”

1.1.1 灾害风险

从事发展和人道主义事业的工作人员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赋予女性、男性和儿童并保障他们的权益G。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展战略和人道主义行动需要纳入相关措施,以降低主要风险。然而,一直以来,灾害G带来的各种影响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据记载,仅在2001—2010年,平均每年受灾人数达2.32亿人,造成10.6万人死亡和10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1。除此之外,无数规模较小且鲜有报道的灾害也不断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计G带来沉重的压力。

通过快速地提供紧急援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然而,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发展过程中未考虑到风险G管理。灾害发生是有条件的,当危害G(如洪水或者地震)发生在生命、财产和环境暴露和脆弱的地区时,通常会形成灾害。

因此,通过实施减少脆弱性G和暴露度G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灾害风险,进而促进减贫和社会公平。在灾害和其他危机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的规划和实施中,需要保障受影响群众的短期与长期的生命安全和其他基本权益,这一理念称之为灾害风险管理。

专栏1.1 灾害和灾害风险的定义

灾害G:在发展和人道主义领域,灾害指对社区或社会的人民生活造成广泛而巨大损失的情境,大多数人在没有他人援助的情况下,很难从灾害中恢复过来,而这些援助通常来自于该社区或者社会圈子以外。灾害通常造成大范围的生命损失、基础设施和其他资产的损害,对人民福祉、安全、健康和生计产生影响。有些灾害的影响会立即显现,而一些灾害的影响可能由于人们响应和试图恢复的方式不当而加重。

灾害风险G:指发生在未来特定的时间段,在社区或社会中可能对人们生活、健康状况、生计、财产和服务等方面带来潜在损失的。

1.1.2 灾害风险管理

灾害风险管理被定义为:“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管理致灾因子,降低灾害风险的理论与实践,包括降低对致灾因子的暴露度,降低人们的脆弱性和贫困,优化土地和环境管理,完善应对不利的防范工作。”2

世界各地人民一直致力于寻找降低灾害风险的途径。有些地区将多样化生计策略(例如、农耕和打工)与降低脆弱性和减少当地损失相结合;有些地区通过社交网络获取优良牧草或即将发生的灾害(例如洪水)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行动。然而,在某些地区,边缘化和贫困阻碍了当地居民取有效的措施;从农村迁徙到城市的居民面临不熟悉的生活环境,缺乏应对新生风险的知识和措施。当今社会逐渐认识到,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尊重、履行和保障,有责任降低灾害风险;同时国际社会有责任为履行这一义务提供支持并创造有利环境。2005年世界减灾大会上,168个国家和所有主要的发展和人道主义组织签署了《兵库行动框架》(HFA),通过了一项为期10年的多组织和多部门参与的灾害风险管理,致力于构建灾害恢复型社会。

自《兵库行动框架》签署以来,许多出台了灾害风险管理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建立了早期预警系统G,提高备灾G水平。然而,《兵库行动框架》所提出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未能充分保证受危人群全面参与到风险成因、风险评估、规划和项目实施过程等方面。通过动员从地方到国家层面的所有灾害风险管理部门和利益相关者G,转变各个国家的发展体制,仍需要作出巨大努力。

专栏1.2 《兵库行动框架》

《兵库行动框架》提出五个优先行动事项:

(1)通过实施领导负责制、出台相关政策、组织项目、分配相关等举措,使灾害风险管理成为工作重心之一。

(2)识别、评估和监测灾害风险,优化早期预警系统。

(3)提升全社会对风险的认识并提供抗灾减灾信息。

(4)优化所有部门的发展规划和灾后重建,降低与社会、经济、环境及土地利用相关的脆弱性。

(5)增强备灾能力,促进全社会的有效应对。

资料来源:UNISDR.2005.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2015:Building the Resilience of Nations and Communities to Disasters.

1.1.3 气候变化风险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和对全球气候变化G科学认识的深入,取更广泛的应对措施降低气候变化风险迫在眉睫。

专栏1.3 气候变化的定义

气候变化有很多定义,本指南中对气候变化的定义是:气候系统的长期平均状态的改变,诸如数十年或者更长时间3。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显著增加4,诸如化石燃料G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G(例如毁林G)。温室气体是地球大气层中的自然组成成分,为地球上的生物保存热量。但是,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层中的热量增加,从而导致气温升高5。

预测的气候变化包括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冰川和冰盖融化、降水格局变化和异常等。这些变化将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将导致极端气候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以及更多渐进变化G带来的巨大影响6。气候变化的特点、强度和持续时间因地而异。降低气候变化影响的努力被称为气候变化适应。

1.1.4 气候变化适应

气候变化适应是指由多方参与的管理气候变化风险的行为,为了满足不同参与者的目的,气候变化适应有许多技术上和科学上的定义。本指南中气候变化适应的简化定义如下7:

(1)为适应平均温度、海平面和降水的渐变而取的应对行动和措施。

(2)与频率和强度增加、不可预测的极端气候有关的风险减少和管理行动。

一直以来,人类都在取各种措施适应气候变率G,例如,种植晚移栽水稻品种或者选择其他生育期较短的作物。然而,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渐超过受危群体传统的应对和适应气候变率的能力G,而且增加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和暴露度,从而加剧了人们的脆弱性。

和公共机构逐渐认识到,如何将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纳入各个部门的规划,以及各个层面的执行情况关系到社会安全、减贫和社会繁荣。在倡导优先保障高风险地区的女性、男性和儿童的权益,以及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与当地发展项目相结合等方面,发展和人道主义事业的工作人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手段,气候变化适应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这是因为气候变化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帮助受危群体:①分析当前的灾害特征、增加的变率和未来趋势;②管理风险及其不确定性;③提升适应能力8。

表1.1 与气候有关的致灾因子和效应及适应措施的范例

*列出的例子尚不详尽。设计适应措施时,需考虑当地特殊情况。

专栏1.4 灾害风险的变化

气候变化促使灾害风险改变,不仅导致与气象相关的灾害增加和海平面与温度的上升,而且增加了社会的脆弱性,例如,加重了对可用水、农业和生态系统的胁迫。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减少社区脆弱性,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