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知识

文章内容

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_气候系统五大圈层

tamoadmin 2024-06-14
1.今年冬天会是千年一遇的寒冬吗?今年冬天菜价会很贵吗?2.气候资源的形成因子3.大气圈层从上到下的顺序地球圈层是指地球上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分层的总称。

1.今年冬天会是千年一遇的寒冬吗?今年冬天菜价会很贵吗?

2.气候资源的形成因子

3.大气圈层从上到下的顺序

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_气候系统五大圈层

地球圈层是指地球上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分层的总称。圈层如下:

1、大气圈:包括地球上方的大气和悬浮物。大气的底部称为对流层,其上部被称为平流层。平流层上方还有一层臭氧层,它为地球提供了紫外线辐射的保护。水圈:包括地球表面的所有水体,如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大气中的水。

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这是地球上最坚硬的部分。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陆地和海底地壳。生物圈: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生命。这个圈子中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生物总纲,并且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3、地幔圈:地幔圈位于岩石圈和地核之间,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地核圈:地核圈由两层组成: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主要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地球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地球是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家园。地球的结构复杂且独特,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酸盐矿物组成,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地核则位于地球的最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涵盖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大气中的水的广泛领域。水圈的形成和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和悬浮物质的集合。这个圈层与地球的水圈和生物圈有着密切的联系。

4、地球的生命来自于其自然环境的稳定和适宜性。其中,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的重要屏障之一,它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生命的DNA和其他有机分子。

今年冬天会是千年一遇的寒冬吗?今年冬天菜价会很贵吗?

人类与大气圈。大气圈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在地心引力作用下,50%集中在距地表5km以下,75%在10km以下,90%在30km以下。大气的主要成分的N和O2,还有氩氦氪氢氙(音:先)甲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气、一些固态和液态杂质。地球各圈层,尤其是生物圈各组分,与大气保持十分密切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大气各组分之间保持极其精细的平衡。如目前,下层大气中氧的浓度为21%,就是亿万年来生物圈进化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的存在,对地表温度的调节至为重要。

人类与水圈。海洋和陆地上的固态水和液态水构成一个大体连续的圈层覆盖地球表面,称为水圈。它包括:江河湖海中一切淡水、咸水、土壤水深、浅层的地下水以及南北两极冰帽和各大陆冰川上的冰,还包括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和水滴。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地球之所以成为一颗智慧星球,水是关键因素。各种生命起源的假说都少不了水这个要素。生命的产生和进化都离不开水。水对人类和生态的特殊意义:

水是无色透明的。使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可以达到水面以下一定深度,对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线可被阻挡在外。对生命进化有意义;是一种很好的溶剂为生命过程营养物和废弃物的传输提供基本媒介。水具有高比热和高蒸发热的特性,因此能够调节地球气候和温度。书在40C时密度最大,这个特性可控制水体温度分布和垂直循环。

人类与土壤圈。土壤和岩石共同构成大地,但是土壤和岩石是有区别的。土壤由岩石演化而来,并覆盖在岩石表面。它具有肥力,即提供和调节水、气、热和营养元素的能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条件。

人类与岩石圈。在这里是地壳的同义语。包括地球最外层的岩石、风化层,平均厚度33-35km。岩石圈向人类提供丰富的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

人类与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其发育大约经历了30亿年的历程。30亿年前,出现原始细菌;20亿年前,出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固氮生物,释放氧气,在16亿年前形成含氧气的大气圈;7亿年前出现多细胞生物;5亿年前出现无脊椎动物;2亿年前出现哺乳动物,到今天已经形成由大约由107 物种组成的五彩缤纷的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从海平面以下10km到海平面以上9km的范围。

气候资源的形成因子

“千年寒冬”之说不靠谱 不如说是一种恶意的炒作

据气象台专家介绍,气候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仅仅依据单一影响气候的因素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显然是不科学的。人类对气候预测的能力只能局限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异常总体趋势的预测,还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尤其是针对“千年极寒”这样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更缺乏可以信赖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因此,“千年极寒”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

大气圈层从上到下的顺序

气候资源的形成因子不等同于气候的形成因子,而是比其更复杂。因为气候只是气候资源的来源与基础。气候还必需同一定的社会因子结合起来,才能转变为资源。从70年代起,世界气象组织开始将气候看作是气候系统的产物。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海洋、大陆、冰雪圈与生物圈等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换言之,气候是地表层五大自然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当前人们所熟知的太阳活动、海温、地温、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等都只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的一些突出的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现象都有可能对气候系统有所冲击,进而影响到气候的异常;但是却不能决定整个系统的运转,或者对气候异常起决定性影响。当前,对气候系统各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尚没有进行全面和精确诊断分析和作出预测的客观条件,这也是气候预报的准确率难以迅速提高的原因。但是,同样的气候却可以有相差很大的利用效益,甚至也可能转变成为灾害。这主要决定于人们拥有的技术条件(如水利工程、作物品种等)和所采取的决策与管理措施是否正确和得力。这就说明了气候从一种自然现象转变成为一种资源是完全离不开社会因子的作用的。

因此,气候资源的因子是一个既包含许多自然因子,又包括许多社会因子在内的庞大系统。至今人们还没有能完全弄清这一系统的各个成员及相互联系。因此,只能采取一些简化的办法。比如,进行理想化处理。如计算某种资源的潜力时,假设其它生产条件与资源均达到理想要求,只估计某一种气候资源量所能达到的产量极限。如竺可桢估计光能在农业生产上的潜力。他认为,在每年只用一个季度的辐射量,光能效能以1%计,则长江流域单季水稻每亩可得941市斤产量。如提高光能效能达3%,则每亩可得2823市斤产量。虽然这些简化的办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粗略描写气候资源的分布与丰度,但对于这一资源的数量仍可给出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于规划与管理这一资源都是很有用的。

大气圈层从上到下的顺序是散逸层、电离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对流层:大气圈中最接近地球固体表面和水面的圈层。高度、厚度依纬度和季节而异,平均高度11km。热力梯度明显,每升高100米平均降温0.6℃,水平、垂直运动显著,主要天气现象发生处。

平流层:对流层顶至离地面50km高度的大气层。气体垂直交换微弱,空气干燥,很少有天气现象发生,平流层空气主要成分是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中间层:平流层以上至85km高的大气层,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极稀薄,有垂直运动,顶部偶有极光出现。

热成层:中间层顶至250km高度处的大气层。紫外线被空气大量吸收,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上升。

电离层:热成层上部至1000km处的大气层。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散逸层:地球大气圈最外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使质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过中性氢原子的含量。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以从这层飞出地球致力场进入太空。逃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该层的上界在哪里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实际上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逃逸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