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知识

文章内容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英语_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tamoadmin 2024-06-14
1.气候对朝代的兴衰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气候变化会引发农民起义?2.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历史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3.了不起的传承,中国古代气候变迁对历史进程有何影

1.气候对朝代的兴衰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气候变化会引发农民起义?

2.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历史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3.了不起的传承,中国古代气候变迁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英语_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频发

我国近海蕴藏了丰富的油气和生物资源。“十一五”海洋发展规划指出,到“十一五”末,我国海洋经济点GDP比重要超过12%。海洋动力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变异会显著影响海上军事活动和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

气候变化对中国沿海和海岸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海平面不断上升,各种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持续增加,滨海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多呈恶化趋势。我国易受极端天气和海洋过程影响的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巨浪、咸潮等,受全球大气和海洋增温影响的灾种主要有赤潮等,其他灾种如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等和海平面上升有密切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过程和海洋灾害频发,沿海地区由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平均150多亿元。“十五”期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30亿元,死亡人数约1160人,特别是2005年的海洋经济损失就有近330亿元,占同期海洋经济总产值的近2%,全国各类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6%。2008年海洋灾害造成死亡152人,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海洋灾害,并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海水增温海洋灾害加剧

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进而引起全球尺度的海洋动力环境变异,如年际变化的厄尔尼诺现象和年代际变化的北太平洋涛动。海洋变暖,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异,极端天气事件和海洋灾害加剧,如赤潮、动物种群变化等。因此,气候变暖对海洋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IPCC在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全球海洋增温已伸展到水下3000米深度。这一增暖引起海水膨胀和极冰融化,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并有加速迹象。目前海洋已经吸收了80%以上增加到气候系统的热量,并且仍在吸收,这些热量的再分配,已经使海洋的环流和热力状况发生变异。

全球海洋的变异,最后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海洋灾害的加剧,如南北极冰盖融化、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变弱等。海平面的升高,降低近海和近岸工程设防标准,海岸侵蚀、台风灾害和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加强等。同时,海温的上升还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灾害发生变化,如海洋酸化、红树林被淹没、珊瑚礁白化等。

适应措施建议

我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海洋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研究,完善有利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依法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推进中国气候变化重点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加强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气候变化公众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系。

在加强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落实的同时,逐步加强了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不断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政策与措施。继续积极推动和参与《气候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努力创建有利于国际技术转让的国内环境;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实施。(左军成: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研究)

气候对朝代的兴衰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气候变化会引发农民起义?

1.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气候变暖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历史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你的气候变化真的能引起朝代更替吗?校易搜为您提供了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农牧业生产。中国过去2000年的气候变化与朝代的兴衰有很强的相关性。一般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人口增长疆域扩大的朝代,都会与气候温暖期重合。

而诸侯国政权的割据乱年,农民起义,外敌入侵,大多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或寒冷期。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外族入侵是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寒冷干旱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会面临水草枯竭和生态恶化的威胁,所以他们会扩展到农耕地区。而且中原王朝在游牧政权之前建立的越早,被游牧民族征服的可能性就越高。

每个朝代开始的时候,因为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粮食供应充足,所以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逐渐减少,粮食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朝代的衰落随之而来。

战争和饥荒过后,人口危机消失,新王朝可以经历下一个周期。在中国古代,由于缺乏工商业活力和科技突破,农业社会常常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当线性增长的生活资料不能满足指数增长的人口时,就会出现贫困和战争,从而形成“王朝周期律”。

气候对汉代的影响

秦汉时期是有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温暖时期,当时黄河流域可以种植水稻、竹林等亚热带植物。据《史记》年记载,“齐鲁桑麻千亩,渭川竹千亩”。今天只有南方才有的桑麻和竹子,在山东和陕西渭河流域都能种植,说明当时的气候比今天要温暖。秦朝时期,今天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地区能够种植农作物,这也是秦朝如此强大的原因。

汉代温暖期持续,经过“文化山水之治”,社会稳定,边疆多年无战事。汉武帝凭借多年积累的物质保障,主动将匈奴驱逐到西亚东欧。

东汉光武帝时期,匈奴遭遇罕见的蝗灾,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南匈奴坚持不下去了,向东汉求援。之后光武帝补贴南匈奴粮食2.5万,牛羊近4万只。

从公元元年开始,整个地球迎来了小冰期的寒冷期,这是大时期中的一个小时期。随着南匈奴的回归及其南迁,东汉名将窦宪两次进攻匈奴,在今天的阿尔泰山打败了匈奴的主力。接着,他征服了30多万北方匈奴人,大汉彻底打败了匈奴。

但从西汉称帝四年开始,气候进入寒冷期,出现了“四月雪,秋桃花,梅花”。而且中国历史进入了汉末魏晋南北朝的乱世,长达300多年。

根据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的研究,在这段从北到南的寒冷时期,从4世纪到5世纪,平均气温比现在低3摄氏度。如果平均气温下降1摄氏度,我国降雨带将南移200-300公里,降雨量也将减少100毫米。当时在山西、河北向南移动了500多公里。

随着降雨南移,意味着农耕区南移,可耕地面积

当然,大量汉人的南迁也是吴栋和韩曙繁荣的主要原因。乌桓骑兵等少数民族武装也是曹魏家族能够平定天下的重要军事力量。

唐朝的兴衰

公元600年,隋唐时期,中国气候结束了近600年的寒冷期,进入温暖期。唐朝天宝年间,长安甚至长出了橘树和竹林。良好的气候条件延长了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提高了复种指数,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产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从公元8世纪开始,北方气候转冷,冬季风使东亚气候干燥少雨。据《新唐书五行志》年的记载,在随后的290年间,发生了75次大旱,40多次饥荒,几乎是两年一旱,三年一旱。

贞观元年,唐太宗曾下令饥民到他州免费领粮。在高宗时期,34年中有12次干旱,甚至在东都洛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长时间不下雨给水运,尤其是长安的粮食供应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唐朝时期,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发展。长安是政治中心,扬州是经济中心。

扬州是江南水运的集散地。物资从扬州经运河、汴水、黄河、渭河运到长安。唐代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导致黄河和长江流域同时或交互干旱。

明朝元年十二月,黄巢入长安,称帝建国,唐朝绵延不绝。连年干旱造成财政紧张,引发了中央政府和缓冲城镇对税收的争夺。缓冲镇往往截留地方上缴中央的税收,养兵自重,造成“内轻外重”的局面,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据史书记载,中原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时,边陲少数民族酋长趁乱而入,抢劫,大肆掠夺。

清代气候的影响

清朝时,气温比今天低1至2摄氏度。在农业不发达的清代,低温引发的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清朝引进了红薯和玉米,大部分时间人口都比前朝多,在19世纪中叶甚至达到了4.4亿的最高水平。

清初人口增长缓慢,进入康乾时期,人口增长迅速。整个成长一直持续到太平天国爆发。太平天国和其他列强侵略战争后,人口减少了1/5,直到清末“同治中兴”时期,人口才恢复到最高峰。

与前朝相比,清代人口增值率明显上升。在清代农业技术没有重大创新的情况下,人口膨胀导致了马尔萨斯危机。19世纪以来,清朝气候变冷,农民起义频繁。当然,饥荒是起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气候变化会导致朝代更替?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寒冷干旱的气候不利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也不利于游牧民族的发展。如果气温下降2摄氏度,饲草生长周期将缩短40天,导致草地产草量明显下降。在生活的压力下,游牧民族必须南下。

而中原的汉人则因粮食产量下降,导致国力下降。再加上农民起义不断,引发的内耗也榨干了国库。因此,他们无力抵抗游牧民族的进攻,不得不向南撤退,所以游牧民族入侵了

同时,汉族地区的经济中心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寒季来了,农业的重心会南移,而南方的少数民族相对较弱。原来的人迁移到南方,冲突就少了,甚至会把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先进的文化带到南方。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嘉杜南,不仅建立了汉政权,甚至主导了文化方向。

南宋时期,大量汉人迁入长江流域,创造了江南富庶的天地,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从表面上看,经济中心的南移是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入侵,政治中心南移的结果。本质上,气候变冷是潜在的驱动力。

中国的战争数量高峰通常发生在寒冷期,即天气寒冷时,战争数量较多。从唐末到清末三战高峰,元末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明末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和满清入侵,清末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气候寒冷时期。

气候寒冷影响农牧业生产,导致生产生活物资短缺,往往引发战争,这是人们在生存的必要性下做出的必然选择。寒冷的气候往往伴随着干旱,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下降,土地产量减少,农民无力纳税,产生社会矛盾。当矛盾彻底激化,农民揭竿而起,游牧民乘虚而入,大规模战争爆发。

了不起的传承,中国古代气候变迁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1、每逢气候变冷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大量牛羊冻死,而游牧民族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来自畜牧业,畜牧业受损导致他们粮食紧缺,进而南下袭取中原政权的物资甚至南下灭亡中原政权,历史上不少的北方南下犯边都是这个原因。

2、有些气候的变化也会导致中原王朝的更迭,例如明朝崇祯年间华北大旱导致民变,李自成就是在那时候起兵的。

知道的大概就这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补充,不对的地方也请各位指正~

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深刻影响了历史进程,王朝的兴盛衰亡历史通常与当时的气候条件挂钩,气候寒冷的时候王朝容易灭绝而气候温暖的时候这个王朝比较兴盛。

由于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民的日常生活比较依赖于小农经济,人们可以通过耕作来获得能够生活的粮食,国家能够通过农民上交的粮食变得富有,养得起保卫国家的士兵,而气候对于农民的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年代,降水量大,雨水多,气候温暖,那么粮食的产量就会多,如果降水量少,气候寒冷,不仅会出现许多自然灾害,粮食的产量也会变得很低。

所以说气候影响着小农经济的稳定,而小农经济作为王朝的基础,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整体走向,如果气候适合种植,那么这个国家的农民就会安居乐业,能够交得起赋税也能够养活自己,这样农民们就比较稳定不会想着造反,并且国库充盈,即使遇到天灾人祸,也能够有足够的金钱去赈灾,去即使治理,国家也能够拥有强大的军队,可以抵御外敌,并且由于气候舒适,外面的游牧民族也不会随意发起进攻,这就让王朝比较兴盛。

而气候寒冷的时候,降雨量也会随之减少,人们的收成就变少了,越来越多的灾民会让朝廷的统治变得不稳固,如果这时候有人揭竿而起,开始号召农民起义,那么王朝内部就会陷入混乱,此外没有足够的赋税,就会导致军队力量不强大,外面的敌人也会因为生存物资减少开始铤而走险,发起进攻,就这样王朝会面临着内忧外患,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王朝可能会比较衰弱,甚至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