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知识

文章内容

气象科普视频_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作品

tamoadmin 2024-06-13
1.科普作品有哪些2.参观气象局作文3.7部地理科普纪录片 怎么可以把地理讲得这么有趣4.气象作文5.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品6.感受气象魅力,天籁陪着我们一起走进气

1.科普作品有哪些

2.参观气象局作文

3.7部地理科普纪录片 怎么可以把地理讲得这么有趣

4.气象作文

5.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品

6.感受气象魅力,天籁陪着我们一起走进气象局

气象科普视频_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作品

胡锦涛同志2003年初带领政治局同志参观西柏坡,提出了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即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为新闻宣传寻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源泉,成为新闻宣传媒体开展工作的指针。就笔者看来,气象科普写作更要切实遵循“三贴近”原则,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创作出更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经典性气象科普作品,进而提升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全民科学素质。

“贴近实际”是气象科普写作的本质要求,由气象科普作品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其实质是科学性。第六版《 十万个为什么 》编委李大潜、汤钊猷、周忠和、褚君浩、陈佳洱等著名科学家指出,“科普不是简单地普及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科学品德的普及。”

气象科普作品是对相关气象现象、理论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关系的科学解释和说明。它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公众对气象现象、理论的距离,满足公众对知识和未知领域的探索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科普写作作者要熟知气象现象、气象理论,在消化吸收之后,运用类比、类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讲 故事 ”给公众听。对于气象现象的科学解释,要秉承科学性的原则,不牵强附会,不妄下结论,要力求“一字一句均有出处”。对尚未有定论的气象现象或理论,更要集纳当前研究成果及进展,呈现给公众各方面的意见和结论,切莫非此即彼,引导读者走向科学的极化。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与一位文字表现能力很强的年轻学生,合作写了一本科普书籍《再造一个地球》。他认为,这种“科学家+专业写作者”的方式也是一种科普 方法 。以笔者的气象科普经历而言,在创作之前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创作之中实事求是,广征博引,结稿后更要聆听相关领哉专家意见,最后才是让作品到达普通读者手中,确保气象科普写作的科学性。在此,笔者作为非专业气象人员,也大力呼吁气象各领域专家拿起手中的笔来,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写作,繁荣气象科普工作。

“贴近生活”是气象科普作品科学内涵的根本要求,是对气象科普写作内容的界定,也是传播学“受众决定论”的鲜明体现。欧阳自远认为:“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但科普不能居高临下。”

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要把群众需要不需要,喜不喜欢作为气象科普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一位师友,四川省科学作家姜永育先生,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推出气象科普作品《虎嘟嘟历险记》,对暴雨、大雾、暴风、山洪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防御进行了系统阐释,在亚马逊、当当网上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便是气象科普创作“贴近生活”的有力佐证。

气象现象尤其是引起群死群伤的气象灾害,是读者最为关注的 热点 和焦点。以气象灾害基理、原因、防御为内容的气象科普作品,无疑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同时使气象科学知识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

此外,气象科普作者更为关注一个时期的气象焦点问题。高温、雨雪冻害、雾霾、大气污染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积极寻找切入点,将其纳入气象科普写作内容,都将引起公众的关注与支持,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贴近群众”是气象科普创作的外在需求,是由气象科普作品的受众所决定的。气象科普作品的受众绝大多数是没有气象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他们渴求“短、平、快”地获取对气象现象、气象理论的或深或浅的了解。

气象科普写作者一定要在动笔前,明确自己的大致读者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写作,而且也会方便作品的传播。

气象科普写作要照顾读者的学术背景。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科普作品究竟是给什么 文化 水平的人看的。比如说,“我这是给小学生看的”,那么文稿中,就尽量少提什么“高压脊”、“中尺度”等更高学术层次的术语。非要提,最好也加个简单的介绍。以国内读者为主的作品,其中引用的外文,也应该有相应的中文标注——为了“普”,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作者确实有必要亲自做得更好一些——何况,也没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所说的东西。

气象科普写作要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即文字要活泼,故事要精彩。气象学理论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员而言是深奥难懂的,一篇充斥着拗口的专业术语,冷冰冰的科技论文腔调的气象科普作品。我敢打赌,除了作者,估计没人愿意看第二眼。文字,该怎么活泼起来?个人体会,一个使文字更活泼的偷懒好办法,那就是口语化、再口语化,不要管主谓宾定状补的天然顺序,话怎么出来的,就怎么说。写稿的时候,你就当自己在跟一个朋友对话聊天,不过是用键盘在记录文字而已。如果再适当加上一点幽默,效果当然就更好了。

另外,气象科普作品要学会“讲故事”,引导读者进入一次愉悦的阅读之旅。(文/孙彦)

本文为原创 文章 ,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孙彦(微信公众号:鲁小象)

科普作品有哪些

八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我去参观了气象科普基地。它南一个观测场和配套的现代化数据处理传输室及60m2气象科普展教室组成。那儿可是我们未成年人校外课堂之一,而且它只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开放。

观测场内绿草茵菌,流水清清,十分美丽。因为每个月只有一天开放,所以那儿的人十分多,汽车也停成了一条长龙。

我们分批参观观测场,一位叔叔给我们做讲解。首先是矗立着的观测塔,它是用来测量风的,风杯测量风速,风标测量风向。

接下来,是两种不同的温度湿度计,一种是可以自动记录成一张表格的;另一种是非常高科技的,它像一支笔的形状,但它下面有一个像笼子一样的东西;还有就是最常见的了,但它可以算出最高、最低温度。

参观气象局作文

科普作品按照其所介绍学科知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

比如物理学科普(如《时间简史》)、医学科普、生物学科普、 数学科普(如《拓扑学奇趣》)等等。

折叠按照阅读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也可分为

儿童科普、中学生科普、成人科普等等。

折叠按照科普作品的内容深浅可分为

常识性科普、 通俗性科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专业性科普(如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折叠按照科普作品的叙述风格可分为

传记型科普(如《我的大脑敞开了》)、 故事性科普(如《物理学奇遇记》)、探索型科普、纪实型科普、历史型科普(《古今数学思想》)、学习型科普, 百科型科普(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等。

7部地理科普纪录片 怎么可以把地理讲得这么有趣

参观气象局作文1

 8月27日下午,平潭气象局门口排起了一堵“人墙”。原来,是我们平潭时报小记者们来参观气象局啦!

 点完人数,我们兵分两路。我们这一队先来到了机房旁的工作室。在这间工作室里,我们了解“怎样制作天气预报”和“自然灾害怎么预防”等关于天气的知识。“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晴天和雨天。晴天并不是说有太阳,而是指空中的云量不足三成。雨天,云量是三成到五成;暴雨就是指云量达五成以上。”工作人员为我们娓娓道来。“最可怕的天气是雷雨,当人们在野外时不能站立树下或打伞,应蹲下,跨脚抱头。”那位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自然灾害分为13种,它们有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其中,四级蓝色预警是最弱影响,红色预警是最高影响。工作人员讲解后,我们整理出了制作天气预报的四步骤。1、收集资料。从历史的天气资料中收集信息。2、处理资料。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初步整理。3、分析资料。每天都要进行天气会商,对平潭气象局与北京中央气象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讨,得出结果,并再次修改。4、发布天气预报。

 离开工作室,我们来到了值班室。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怎样看懂天气资料。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观测场。

 观测场的设备应有尽有。在绿色草坪的衬托下,设备显得愈加神奇。这么多设备中,有蒸发水量器,能见度传感器,深浅层地温传感器。其中,有一个叫百叶箱的设备,里面是个温度表,测空气的温度,必须离地面1。5米。以及雨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它们的样子千奇百怪,却充分良好的发挥它们的不同作用。

 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遇到一些自然灾害该怎么处理,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还有一些神奇的机器令我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快乐。

参观气象局作文2

 好久没有听到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了:今天下午(星期五),学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到气象局去参观。

 好消息像风一样,吹遍了五年级的六个班。

 下午来了,大家排着队伍来到操场上集合,那穿着黑白相间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红领巾随风飘扬,迎着和煦的春风向气象局出发。

 来到气象局,这儿美极了!繁花似景,绿草如茵,并且还有热情的叔叔阿姨们,在叔叔阿姨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监测基地,这是块25×25平方米的草地,这儿有井然有序的“井”字形地砖小路,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气象仪器。如风向塔、百叶箱等测量仪器。可别小看它们,它们可是叔叔阿姨工作的好帮手哦!

 风向塔乳白色的长杆似乎碰到了白云姐姐,它们两快活地交谈,咦,那是什么在转动,近一看,是“小杯子”呀!讲解员叔叔告诉我们,风一吹过,“小杯子”就欢快地跳起“舞”来,叔叔阿姨根据“小杯子”的“舞姿”来测量风速。我不禁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个小不点的作用这么大呀!”

 咦,那个小房子是干什么的呀!哦,那是百叶箱,叔叔告诉我们百叶箱是来测量一天当中最高以及最低温度的仪器。呦,那我可真小看它呢!

 办公楼座落在监测基地的对面,片刻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二楼的气象会商室,讲解员阿姨向我们介绍了每天的工作流程。检测后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意见,最后得出结论发布国家气象局和电视台,哦,原来我们每天看的“天气预报”是这样来的呀!

参观气象局作文3

 阳春三月,我们即将迎来今年的“世界气象日”。x月x日上午,泰州晚报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晚报小记者组织了一次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参观气象局。

 一路上,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不停地催促着妈妈:快点,快点,再快点。到了气象局门口,我的嘴便变成了o字型,人太多了。等了几分钟,伙伴们全齐了,,老师令我为小组长来带领整个队伍,我的心里又添了几分自豪。

 首先我们来到了六楼放映厅,两个大屏幕左一个,右一个播放着关于极地气象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影片,从中我知道了许多知识:雷雨天气里要躲进房屋,关掉电源;台风天气要关好窗户,用胶带纸在玻璃上贴个米字型,防止玻璃破碎;今年的主题是:人与气候;气象灾害有雾、暴雪、道路结冰、寒潮、高温等十多种;我们可以通过96121获取预警信息……一个个画面看得我心惊肉跳,这些灾害天气在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没有及时预报,不采取预防措施,将会造成无数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由此可见,气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我们还参观了四楼,一位高个子叔叔给我们讲了天气预报的制作,随着仪器的准确度日渐提高,现在3天以内预测天气准确度已经达到了70%,5天内的准确度为50%,并且最精密的电脑仪器就在气象部门呢!

 最后我们参观了一楼大厅,只见一张张图纸贴在墙上,使我们受益匪浅。

参观气象局作文4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王主任和晶晶老师带我们科学小组的15名同学到石家庄市气象局参观。气象局坐落在鹿泉市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因为那里地势开阔,适合观察天气、观测气象。

 气象局的叔叔先带我们参观了人工降雨降雪的'火箭弹模型和火箭弹发射器。火箭弹分三个部分:底部装有火药,负责把中段和弹头发上天,中段是火箭弹最主要的一部分,里面装有碘化银,可以充当雨和雪的凝结核,这样就可以把高空的水分聚集在一起,形成雨雪落下来,今年下的一场大雪就是发了40枚火箭弹形成的。弹头内部装有一个降落伞,可以让弹头安全降落,不会伤到地上的人。

 然后,叔叔又带我们参观了测地温、气温、风向、雨雪量、潮湿度、风力和蒸发量的地方,那些仪器被放在一个小广场里。一进门,就是一个有风杯和一个像鱼尾巴一样的东西,这个是测风向和风力的;然后,有两个象信箱一样的仪器,这里面装着两根两寸长的小铁棒,是测湿度和气温的;接下来有两排被埋在地下的管子,这个是测地温的,分别有人工和自动两种观测方法;还有一排是测蒸发量和降雨降雪量的仪器,最后一排是测雨、雪深度的。

 这次的参观让我长了许多见识,学到了很多关于气象的知识,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我希望还能再参加。

参观气象局作文5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渭南气象局去参观。

 随着社会行业的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化,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对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的需求差异越来越大,所要求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各不相同。专业气象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各种气象专业服务,服务面涉及工农业、商业、建筑、旅游、保险、交通运输等诸多不同行业=。

 通过这次去渭南气象局的参观,我了解到很多气象科普知识。等我们到气象局时,气象局的阿姨早已在门口等着我们了。先跟我们合了影。又跟我们讲解了有关气象的知识。阿姨又带我们到了5楼气象值班室,看了一些有关气象的知识。比如像三七高炮、高空火箭炮这些能把冰雹分解的机器,非常壮观。我们还了解到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先把全国的天气测量数据卫星接收,再把数据整理发送。由卫星发送到网上,再由网上发送到电视台。我们平时以为制作天气预报很简单,没想到制作天气预报这么复杂。

 通过这次参观气象局的活动,不仅使我增长了不少的气象知识,懂得了许多气象道理,又使我大饱了眼福,真是一举多得!我们利用这些气象知识用于指导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气象预测无时无刻在为我们服务着。特别是预测出像冰雹球形闪电这种气象灾害,提前告诉人们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地消灾减灾,把损失与灾害降到最低的程度,使人们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天气、气候和水与人们是息息相关的,与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同学们,关注天气,保护环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关注天气,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的美好!

参观气象局作文6

 上一个星期五,我被老师选中去气象局参观,我心里很激动。

 我兴高采烈地坐上了大巴。路上,我听老师说:“待会儿去气象局,那边的老师会给你们看一些关于天气的短片,看完后老师会提出问题,回答真确的同学会得到一个小礼物。”我一听到“礼物”这个词就有一种兴奋劲涌上来。我决定要拿一个礼物回家。

 到了气象局,老师先带我们参观了一个放仪器的“花园”。里面有很多我没见过的机器,其中有百叶箱,雨量收集器和测量温度和湿度的机器。老师在一旁耐心的讲解,可是我和其他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啊,浪费了老师的一片苦心。

 我们在”花园"里待了一会,听到管理员阿姨说:“可以进去了。”我高兴极了,我听见“轰”的一声,原来同学们都很开心,一下子冲了进去。管理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气象局的“景色”,以及他们的工作机制,和每昙一个气象局。接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还跟我们说天气预报的由来,我心想:原来叔叔和阿姨们的工作这么辛苦呀!然后,管理员给我们播放了短片,通过了短片,我明白了很多知识。

 他们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打动了我,我从今天开始,也要和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学习,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参观气象局作文7

 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来参观气象局。

 “啊,到了,到了!”我们兴奋地喊道,走进气象局,一阵凉风吹来,我感到特别惬意,一路上的劳累似乎早已消失到九霄云外了。

 来到气象观测站,工作阿姨为我们大概地讲述了每天天气预报的来源:首先要会使用气象仪器,来准确的判断天气如何;还要工作人员们亲自观察自然界各种景观来进行推测,从而获得天气预报。

 为了让我们对气象了解的更深度一些,一位叔叔领着我们来到了气象观测台,带我们认识了一下气象仪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根大铁架子,叔叔向我们介绍:“这个大铁架的名字其实叫做‘风向塔’,风儿从哪一方吹来,上面箭头便清楚指向那一方,我们就可以知道风向了。”同学们听了,连连点头。

 叔叔旁边的一个同学指着一个好似箱子的东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叔叔。”只见叔叔笑呵呵地说:“这个呀,叫‘百叶箱’。”我仔细观察,“百叶箱”就像一架小空调。叔叔接着说:“‘百叶箱’作用可大了!它能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保护仪器免受风、雨、雪的影响,而且啊,它有许多通风口,可以适当通风,能够准确地感应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

 “哇!”同学们惊喜地喊道,“这不是百叶箱,简直百宝箱嘛!” 随后叔叔又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温度测量仪、地表测量仪等许多气象仪器。

 回到学校的路上,我想: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气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用慧眼去观察,用双耳去倾听,用大脑去思考,这样才能学好科学,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妙!

参观气象局作文8

 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气象局一年只在气象日时开放一天。上周日我幸作为小记者志愿者参加了小记者俱乐部去气象局了解气象知识的活动,终于了解了气象局的大致工作,揭开了气象局神秘的面纱。

 一共有一百多位小红帽参加了下午的活动,我和其他四个人被分到了一个小组里,这个小组的成员有:高大宏伟的肖宏峰、队长叶逸文、我妈妈同事的女儿冯心蕾、还有幽默的邹欣芮。还有谁呢?当然是无名氏我啦!

 我们先来到一片空地上,看到了雄伟的防雹增雨火箭弹。这个火箭弹有半米长,发射器有整整一米长!我们还看了灾害应急指挥车声的、激光发射器等设备,零距离接触到这些气象设备,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还成功采访了四名游客,采访了气象台台长和专家,从他们的口中我还知道了台风的走向是由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台风是从海上形成的这些学校里学不到知识。

 最后的小组分享环节,队长叶逸文上台进行了汇报,他的汇报精彩生动,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为了地球的未来,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出行不开车,尽量骑自行车或步行,环保意识要增强。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非常多的气象知识,也让我体会到了团体的精神。

参观气象局作文9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日子,我早在上上周就报了学校组织的气象局实践活动。一大早我和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气象局。

 首先,讲解员先给我们放了一个短片,讲述了中国气象局的工作。中国气象局专门负责预警或预报天气以及突发自然灾害,为了减少人民财产损失。看完短片后,讲解员给我们介绍了一款机器人——Rokid,这款机器人定位为家庭机器人,它可以帮助人们用语音查询全球的天气情况。你可以问它一些奇怪的问题,它的回答非常有趣。它可以放在家里,既可以随时查询天气,也可以用它听歌,听笑话,真是方便。我在想,如果我们把这个机器人用渔船上面,渔民就可以跟进天气进行出海的工作,这样就会减少很多危险。

 接下来,我们去了新闻演播间,在这里我也过了一把主持人瘾。我还上台拍摄了自己的天气预报新闻节目。在拍摄的过程中,我竟然发现在摄像头上有题词,只要翻动鼠标或让他让帮着翻,就可以看着念了,而且正对着摄像头。我觉得他们这样也有点算作弊,但细想想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一天播出那么多节目,主持人也不可能把每一篇新闻都背下来的,这样是为了播报不出错误,原来平常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电气预报节目是这样录制的。

 活动最后我们还和著名主持人拍了合影。因为一会气象局有直播节目,我们只能恋恋不舍地回去了,我头一次觉得时间过的这么快,还没有参观够,就这么快的结束了。

 经过这次气象局的参观,我既体验了主持人,又增长了见识,真是一举两得啊,希望有机会还能再来体验一次。

参观气象局作文10

 “3.23”日是世界气象日,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便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去青阳气象局参观学习。

 这天, 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排着长龙似的队伍,一会儿便来到目的地——青阳县气象局。这里的环境十分优美,吸引我们的不仅是美丽 的风景,走廊上的宣传栏介绍的许多气象知识,更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和气象来个亲密接触。

 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 青阳天气预报的电脑控制中心。这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电脑,工作人员将搜集来的天气数据输入电脑里,经过认真的分析再传送给千家万户,此时此刻制作中心内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青阳当天的天气情况。工作人员还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让我们知道了雷是怎样形成的。从他的介绍中,我还知道中国人还发射了两颗卫星到太空上来预测天气,同时,我还认识了许多天气小标志,真是收获不小。

 接着,我们又来到室外的气象观测台,这是获取天气信息的观测区,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仪器,有的像个小箱子,有的像个小球,有的还像学校里的升旗杆。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知道了它们是测量温度的百叶箱, 测量风向的风向标,还有地下温度测量器……看似简单的天气数据正是通过这些仪器测量出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便结束了愉快的参观活动,同学们都意犹未尽,想着回去后还要多了解一些气象知识,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气象作文

1.地球的力量

Earth: The Power of the Planet

豆瓣评分:9.4

这部纪录片也被称作“地球自传”,由BBC团队历时三年拍摄制作,走访世界各地,探寻了45亿年来地球演变的过程和原因。

纪录片的解说人 Dr.Iain Steward 是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由他为我们细说地球的故事,讲解通俗易懂,穿插真人现场演示,很有说服力。

纪录片共有五集,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形成历史和构成要素:原来是火山、大气、冰川、海洋这四种力量联合起来塑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星球,它们也是人类以及所有生命的源头。

第1集:火山(Volcano )

第2集:大气(Atmosphere)

第3集:冰川(Ice)

第4集:海洋(Oceans)

第5集:珍稀地球(Rare Earth)

无论是地理跨度、探险设计还是拍摄技巧,BBC这部耗时三年的纪录片处处可见其诚意和用心。画面极其精美,大量俯视远景,非常开阔。

与很多自然纪录片表达的环保思想不同,这部片子并没有很多的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地球,而是站在一个宏观的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来观察。人类不过是地球45亿年来发生的种种的一个片段而已。所以,到底是人类要保护地球?还是人类要保护自己?值得更深的思考。

2.地球造人 How Earth Made Us

豆瓣评分:9.2

这部纪录片第一次通过电视展现地球的神奇力量对人类发展的影响,BBC制作团队跑遍全球,收集了人类文明受四大自然因素水、金(地球内部)、火、风影响的历史痕迹。

解说还是地理学家 Iain Stewart,他从地质学、地理学和气候的角度,带领观众探究地球是怎样改变人类生活的。

纪录片共有五集,前四集讲述地球的四种自然形态对人类的影响,最后一集分析了人类的活动怎样改变了地球的面貌,片子很好地诠释了的人类和地球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1集:地球深处(Deep Earth)

第2集:水(Water)

第3集:风(Wind)

第4集:火(Fire)

第5集:人类星球(Human Planet)

影片将历史故事的讲述和绚丽的摄影镜头紧密结合,有网友看完后说,又一次被BBC震惊了,怎么可以把地理和历史讲的这么有趣、这么惊险!航拍、特效、模拟场景等都很精致,看完很感动,也很震撼,对自然、历史又有了新的想法。

3、寰宇轨迹 Orbit - Earths Extraordinary Journey

豆瓣评分:9.1

地球的公转、自转运动有点抽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起来也有点困难。BBC这次又来了一次壮举,他们的制作者跟随地球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绕日航行,见证了这一年的奇异旅程带给地球的变化。

这部纪录片首次展示了地球绕日环行的全过程,把基础的地理知识用CG动画和亲身体验的方式呈现,让地球运动部分表现的更通熟易懂,形象直观,画面唯美精致,很值得学生看看。

纪录片中,从更替的四季到破坏性的气候现象,科学家们绕太阳环行感受由航行带来的极致体验;他们也试图向观众解释在时间的长河中,地球轨道如何发生着变化,以及这些微妙的变化给地球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网友@Au.尚: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绝佳的科普作品。气象、地理、空间都涵盖到,远不像当初学的时候那么枯燥。

4、向深海出发

Oceans

豆瓣评分:8.9

这是一部BBC海洋系列的地理科普纪录片,也是一部集中了生物、探险、科考、环境等各类题材的综合性专题纪录片。

英国科学考察团队耗时近1年,深入海底的未知领域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整个科考过程中,科学工作者们在全球海洋范围内,对地球上的七大地区海洋、近1000多处海底深处进行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探索。他们记录下了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最新发现,这些发现的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它们不仅填补了此前海洋生物学有关记载的空白,而且也就此揭开海洋研究的新的篇章…

这个系列总共包括8集:

第1集 加利福尼亚湾(The Sea of Cortez)

第2集 南大洋(The Southern Ocean)

第3集 红海(The Red Sea)

第4集 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

第5集 印度洋(The Indian Ocean)

第6集 印度洋近海(The Indian Ocean - coastal waters)

第7集 地中海(The Mediterranean Sea)

第8集 北冰洋(The Arctic Ocean)

5、大陆的崛起

Rise of the Continents

豆瓣评分:8.5

了解了海洋知识,再来认识一下大陆版块。这部纪录片还是出自BBC,解说依然是Iain教授,主要介绍了地球几大板块的形成过程:非洲、澳洲、美洲、亚欧大陆版块的形成及奇特的地理地貌。

第1集:非洲(Africa)

非洲是人类诞生的地方,似乎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发现,非洲从远古大陆分裂出来后,造成了今天的种种面貌,野生动物,贫穷与财富,甚至古文明。

第2集:澳洲(Australia)

澳洲,它在我们印象之中是偏远孤绝。看似千百万年恒久不变,但其实澳洲有一段截然不同的历史。科学家开始探索钻研,在炙热的沙漠焦土下,发现到一些能揭示过去的蛛丝马迹。

第3集:美洲(The Americas)

美洲,包括北美洲与南美洲。科学家揭示美洲大陆怎从远古大陆分出来,以及美洲大陆历史怎推动物种演化,缔造出我们认识的今天的美洲。

第4集:亚欧大陆(Eurasia)

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从葡萄牙西岸一直延伸至俄罗斯的太平洋海岸,人口46亿。科学家开始揭示这块巨型大陆形成的过程,种种证据表明亚欧大陆,是在一连串巨大碰撞中诞生,好像汽车慢慢碰撞,最终导致文明的诞生…

6、国家地理:河流与生命系列

National Geographic:Rivers and Life

豆瓣评分:8.5

这部纪录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频道,介绍了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河流: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恒河、长江与莱因河,寻找这些大河的源头、历史与变化。

纪录片主要探索了人类与大河系统的多变关系,用河流串起了人们的生活,展示了生活在大河流域的数百万人是如何受到这些河川影响的。

除了能认识与大河和谐共存的原住民、现代贸易商、艺术家与工匠之外,还可以了解到各大城市是如何透过21世纪尖端科技,防止这些古老大河造成水患的…

纪录片共有6集:

第1集:亚马孙河(Amazon)

第2集:恒河(Ganges)

第3集: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第4集:尼罗河(Nile)

第5集:莱因河(Rhine)

第6集:长江(Yangtze)

网友@Lugege:

片子很有条理性,整体都非常好。河流哺育人类,人类又利用改造河流。河流的命运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只是程度与因地而异衍生的文化。

7、BBC:神奇季风

Wonders of the Monsoon

豆瓣评分9.7

季风,地球上最伟大的自然奇迹之一,初高中地理课上都会学到。季风塑造了不同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也孕育了不同地区的多样文化。这部BBC五集纪录片从季风系统的生态角度,带领观众在宏观微观层面认识季风区的人和动物,介绍了从喜马拉雅山到澳大利亚北部的奇特自然景观。

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品

蚂蚁搬家晴必雨

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地球上的天气变化无常.我们聪明的祖先,经过五千年的观察、积累,终于编成了成千上万条有关气象的谚语.一次,我在一本关于气象的书上看到这样一条谚语——“蚂蚁搬家晴必雨”.我将信将疑,是不是蚂蚁忙着搬家,就一定会下雨呢?于是我便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去验证这条谚语.

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一棵大树下乘凉,正巧发现了一群正在搬家的黑蚂蚁.它们个个脚步匆匆,有的的带着乳白色的蚂蚁卵,有的带着灰褐色的蚂蚁蛹,有的带着老蚁、伤蚁,还有的带着各种各样的食物……我突然想到那句谚语,就静下心来观察验证.我抬头望望高高的蓝天,现在是晴空万里,太阳火辣辣的,毫不留情的把光和热洒向大地,而且天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好奇心驱使我沿着蚂蚁们的队伍去观察,我发现蚂蚁在往高处搬.

过了几个小时,蓝天开始晴转阴.过了一会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不久就下起倾盆大雨.这下,我哑口无言了.心里暗暗称赞,小小的蚂蚁啊,你们真是一个会呼吸的晴雨表!

通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这些谚语都是有科学根据的.我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而感到骄傲、自豪.

5月16日,今天我参加了杭州网的小记者活动去了杭州气象局。||| 进了气象局,有个很大的展览厅,里面有3D播放器,只要你戴上特制的眼镜,就觉得东西一下子出现在眼睛前,特别是有很多很多小石头,浮在面前,我抓呀抓,呵呵,都是空的呢。|||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参观演播室知道了天气预报道主持人怎么样主持的。走进演播室,前面有个播报牌,上面写了播报的内容,还有一台电视,从上面你可以看到自己。就象面前有面镜子。一位叔叔说,你们可以上去试一试。我们大家都跃跃欲试。我和他们一起试了试。我因为眼睛近,只好悻悻地离开了。很伤心。||| 其实我一直很想看看天外的星星和太阳是怎么样的。不过参观下来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很大很多望远镜,有个房间是气象局的“头脑”是很多计算机。天气内容就是从这里被叔叔阿姨们整理出来的。||| 看过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看来诸葛亮也懂天气预报呀。||| |||

走进气象台

你们想知道天气预报是如何产生的吗?那就跟我一起走进重庆市气象台吧!

我们首先参观气象局11楼的气象科普馆。这里有人工增雨模拟器风云2号观测仪、城市雷击模拟器地面观测模型, 墙上还有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图。展馆中央有可供参观者自己动手查阅气象知识的电脑。电脑里的软件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老少皆宜。最令我兴奋的是,亲手感受了**里见到的发报。

气象数据的产生是在17楼。各种气象卫星和气象装置产生的数据就是在这里进行汇总和分析,最后由值班员对外公布。由于天气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所以有时难免会出现“天气乱报“。这里现在可预报14天以内的天气状况。

至于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节目,是根据气象员的判断报告,经过配音等编辑制作的。参观者在18楼可以亲眼目睹整个气象节目的制作过程。

回家以后,我对气象谚语产生了兴趣,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象诸葛亮那样巧“借”东风!

参观气象台

参观气象台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去参观气象台。我们整齐的排好队,迈着轻盈的步伐奔向目的地。显然,同学们好久都没有这么高兴了,一个个笑容满面,好像去参加盛大的宴会。一路上,阳光洒满了大地,同学们地欢笑声,伴随着脚步声,仿佛在奏一曲美妙的音乐。来到气象站,我一眼看见了一座已脱皮的烂楼房,它里面会有什么呢?怀着好奇的心,我们迫不及待的进入楼房。你别小瞧这座楼房,它虽不高,我们却整整走了七层,只见老师把我们引到一个宽广的大厅,大厅墙壁上的大屏幕中放映着气象观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初美国成立了第一个气象站,那时设备不先进,经过屡次改进才发明出今天的仪器。每一天晚上的天气预报,都是工作者用汗水换来的。气象台的播音员对气象历史、气候的形成、气温的检测、人类与气候的密切关系做了详细的讲解。我四周张望,发现工作者完全不受我们喧闹的影响,仍辛勤的工作着。不久,简短的影片放完了,我们静悄悄的往外走。楼下有许多有关气象知识的宣传板,我们像沙漠中的饥渴者一样趴在宣传板上,不停地抄着、讨论着:什么是极端天气,雷电天气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太阳黑子的活动……我突然觉得这座房子不是破破烂烂,那些仪器并不是笨笨重重,因为它们是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们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多大的便利呀!天仿佛格外蓝,阳光好像更加灿烂,我已暗下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发明出更先进的气象仪器给人类造福!真是一次难忘的气象台参观!评语:孩子,你用手中流畅的笔描写出了去气象台参观的所见所闻,并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很好。希望你以此为契机,奋发向上,长大用你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如你所说,为人类发明出更先进的气象仪器给人类造福!太原市小店区水工学校四年二班徐梓涛指导老师岳华

参观气象局

文 / 柠檬草 叙事 类作品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中尽情飘动,舒展着自己纤细的腰肢。迎春花张开了报春的小喇叭,向我们报春。蓝天上,一朵朵柔柔的微云在漂浮。今天,老师带领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气象局,我们高兴极了! 老师带我们绕来绕去,一路上,迎面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我的衣襟,纯净的,柔柔的,吹得我心都醉了。下午4点25分才到达山顶——气象局。 一位阿姨过来欢迎我们,为我们简略地介绍了一些气象知识。随后,我们上了一个楼梯,又有一位阿姨来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探空仪器”。工作人员通过收到“探空仪器”的数据,由于现在的气象设施先进了,每天的工作人员由4个到了3个。这时,一个叔叔来给我们介绍“地面观测场”,在“地面观测场”上,有“风塔”、“风杯”、“雨量器”、“百叶箱”、“蒸发器”、“采集桶”、“风向标”等,都是专门通过地面探测天气的。 通过气象局门口的那些资料,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气象知识,如闪电的:闪电是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出现同时伴有雷声,也称之为雷电。雷电是雷雨云中放电通道形成的强光现象,闪电有黄白色,金**和紫红色…… 这次参观气象局,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气象知识,我真高兴!

感受气象魅力,天籁陪着我们一起走进气象局

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品推荐:《深海浅说》《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正在消失的美丽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永恒的诱惑:宇宙之谜》《名侦探之化学探秘》。

1、《深海浅说》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创作,全书不仅着眼于海洋科学本身,更是深入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堪称目前国内最为全面且精准的海洋科普力作之一。

2、《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

由中国科协组织编写。作品收录了钱学森、孙家栋、钟南山等38位科学家的书信、散文、演讲稿等经典作品40篇,展现了党领导下的科技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之路。

3、《正在消失的美丽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创作。作品一共收集介绍了我国130种珍稀濒危植物、214种珍稀濒危动物,并介绍了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目前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永恒的诱惑:宇宙之谜》

《永恒的诱惑:宇宙之谜》是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张天蓉。探索诸多热门话题:宇宙起源、引力波、相对论、哈勃定律、黑洞、霍金辐射、红移、大爆炸、量子力学、对称破缺、暗物质、暗能量、平行宇宙、星系等。

5、《名侦探之化学探秘》

《名侦探之化学探秘》(2册)由徐海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图书是由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徐海老师2012年结合日本著名动漫《名侦探柯南》与相关化学知识开设的科学素质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在观赏动漫的同时学习科学知识的理念,内容与动漫名侦探柯南中剧情环环相扣,衔接合理,科学知识覆盖全面,与现实结合点广泛。

为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周末小孩学校组织了一场“走进气象局,感受气象魅力”的活动。我刚好周末有时间,就开着心爱的第七代天籁陪着孩子一起去参加学校的活动了。顺便也学习一下气象知识,陪着孩子一起感受气象科学技术的乐趣和魅力。

到达气象局,先给第七代天籁合个影。外观设计年轻运动,家族“V-Motion”前脸极具辨识度,倒梯式的中网搭配大面积的银色镀锘饰条,非常的时尚。天籁红色的外观非常吸睛,吸引了很多同学家长投来关注的目光。

大灯看起来非常帅气,虽然今天的天气有点灰蒙蒙的,但是红色车身依旧光鲜亮丽。

从前大灯一直延伸至后尾灯部分的流畅腰线,为车身增添了很多运动元素。

侧面线条不多,但是贯穿式双腰线设计,再搭配悬浮式车顶,让车的侧面看上去整体运动氛围十足。

尾部相对于前脸和侧边的精致要简洁很多,看起来简洁大方。

这个角度看上去,车身线条非常流畅,运动感十足。动力系统是2.0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加上CVT无级变速箱的黄金组合。虽然天籁一直以舒适著称,但是油门调校的非常好,2.0L的强劲动力随叫随到,让你在城市中驾驶也能感受到推背感。

天籁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组合和前置前驱的驱动方式,底盘调校的非常舒适。而且在虑震方面处置的非常到位,即使在颠簸道路,依旧过滤的非常完美,依旧能够感受沙发般的舒适驾乘体验。

进去气象局里面之后,先是由气象局的工作人员给孩子们科普了一下气象局的基本工作内容,以及一些基础的气象知识。

工作人员跟孩子们科普气象与天气之间的关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孩子们通俗易懂的吸收气候相关的知识。

讲解完理论知识,再参观一下气象局的办公场地,了解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平时是怎么工作的。这个大厅是气象局的主要办公地点,墙上十几块电子显示屏,都是在监控显示天气气象。

经过工作人员解释我们才知道,这个看起来比较凌乱的就是中国的气候地图影响。上面加了许多代表风向的箭头流向,就是为了分辨、了解天气情况。

参观完室内的,再来看一下室外的设施。引入眼帘的就是一个高耸入云的铁塔,这个铁塔就是气象局的主要气象设施之一——气象仪。气象仪主要用来测量风速、温度、湿度大气气压等等,具有非常多的功能。

气象仪底部有几个铁箱子,叫做自动防雷装置,也称雷电保护系统。

这个漏斗式的装备叫做雨量筒,是专门收集降水的,可以用来测量降水量,提前进行预报,防止洪涝灾害。

这个像导弹车的设备最后同学们的欢迎,它的学名叫:人工降雨发射器。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将碘化银炮弹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经过工作人员的解释,孩子们恍然大悟,感觉又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一上午的时光就陪着孩子在知识科普中度过,孩子感觉到非常的开心,这次气象局之旅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上车准备打道回府,第七代新天籁的油耗是真的低,平均油耗才7.5L百公里左右。逛了一上午的疲惫在坐上车之后就完全的放松下来,具有“大沙发”之称的天籁座椅,让你在驾乘的过程中感受到如沙发般舒适。

车尾简洁却不简单,流线型的设计线条,与车身线条无缝相接的后尾灯,处处透露出设计师的用心之作。

学习气象知识,感受气象科学技术的乐趣与魅力,在天籁的陪伴下,本次气象局之行收获满满,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