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知识

文章内容

上海气象站实况_上海气象站观测报表

tamoadmin 2024-07-27
1.上海145年最热的一天2.有没有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历年降雨量数据一、上海地区BIN气象参数整理方法首先,由笔者提供方法,委托上海市气象局生成上海地区气象参数年

1.上海145年最热的一天

2.有没有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历年降雨量数据

上海气象站实况_上海气象站观测报表

一、上海地区BIN气象参数整理方法

首先,由笔者提供方法,委托上海市气象局生成上海地区气象参数年TRY。

参考年的确定方法是由美国ASHRAE\NBS(国家标准局)、NOAA(海洋大气局)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发展起来的。在决定TRY时,取上海地区的月平均温度按能量分析的重要性顺序进行筛选,将月

均温度最高的(或最低的)亦即最热的(或最冷的)某一月份所在的一年的全年数据删除掉,其顺序如下:

最热的 七月 最冷的

最冷的 一月 最暖的

最热的 八月 最冷的

最冷的 二月 最暖的

最热的 六月 最冷的

最冷的 十二月 最暖的

最热的 九月 最冷的

最冷的 三月 最暖的

最热的 五月 最冷的

最冷的 十一月 最热的

最热的 十月 最冷的

最冷的 四月 最热的

先按左面一排的顺序删除,再按右边的一排顺序删除。这样一个循环就删除掉24年的数据。上海市气象局

提供了35年(1951-1985)的理念月平均气温数据。因此,还可以开始第二个循环,直到最终剩下一年,即

年,这一年是不含极值的一年,在1951-1985的35年中,这一年是既无最冷月也无最热月的一年,就是

TRY参考年。

根据年的气象观测日报表,上海市气象局用拉格朗日插值法,生成了全年8784小时(闰年)逐时的干

球、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总云量、法线面直射日射和水平面散射日射的数据。再根据这些基础

数据,用计算机整理得到上海地区的BIN气象参数(干球、湿球),取温度见个为△T。ASHRAE分别取

△T=5F°(28℃)(英制单位)△T=8℃(SI制单位)。笔者则分别取了△T=8℃和△T=9℃的两种温度间

隔。统计在△T频段中各温度T出现小时数,并以该频段(BIN)的重点温度T*作为代表温度。即有T*-

△T/2<T≤T*+△T/2。再将该频段(BIN)中干球温度出现时刻相对应的湿球温度相加,按改频段的总小时

数作平均,便得到改频段湿球温度的代表值。为适应不同用途的需要(例如,冷却塔的研究、简介蒸发冷

去设备的研究等),笔者还统计了上海地区夏季的湿球温度BIN参数以及一班制(白天)运行的BIN参数

等。

二、上海地区的BIN气象参数

笔者计算整理的结果即按下列参数表:

表1 上海地区全年BIN参数(3℃ BIN) BIN -6 -3 0 3 6 9 12 15 18 小时数 26 175 538 735 691 777 724 683 848 湿球 -6.1 -4.1 -1.4 0.9 3.8 7.2 10 12.6 15.5 BIN 21 24 27 30 32 34 36  小时数 949 856 1029 528 189 36 36  湿球 18.3 21.4 24.4 25.7 26.7 27.3 27.3  表2 BIN -6 -4 -2 0 2 4 6 8 10 小时数 12 76 168 351 524 486 440 498 521 湿球 -6.3 -5.1 -3.3 -1.6 0.1 1.8 3.8 6.2 8.2 BIN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小时数 478 428 499 589 613 616 537 718 587 湿球 10.0 11..5 13.6 15.5 17.6 19.0 21.4 23.8 25.0 BIN 30 32 34 36        小时数 360 192 77 14        湿球 25.8 26.4 27.0 27.4        表3 上海地区全年一班制(8:00-17:00)BIN参数(3℃BIN) BIN -6 -3 0 3 6 9 12 15 18 小时数 1 30 152 313 269 298 284 251 314 湿球 -6.5 -4.3 -1.8 0.4 3.3 6.3 9.3 11.3 14.2 BIN 21 24 27 30 33 36    小时数 406 380 367 391 168 36    湿球 16.9 19.8 23.1 25.5 26.7 27.3    表4 上海地区全年一班制(8:00-17:00)参数(2℃BIN) BIN -6 -4 -2 0 2 4 6 8 10 小时数 0 12 31 101 191 202 181 189 204 湿球 0 -5.3 -3.4 -1.9 -0.3 1.1 3.2 5.3 7.4 BIN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小时数 194 174 172 220 235 282 245 231 272 湿球 9.3 10.4 12.5 14.2 16.5 17.3 19.9 21.9 24.2 BIN 30 32 34 36        小时数 271 169 70 14        湿球 25.5 26.4 27.0 27.4        表5 上海地区夏季(6.1-9.30)BIN参数(2℃BIN) BIN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小时数 84 230 346 420 670 550 351 183 75 14 湿球 17.4 19.0 20.5 22.1 24.0 25.2 25.8 26.5 27.1 27.4 表6 上海地区夏季湿球温度(6.1-9.30)BIN参数(2℃BIN) BIN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小时数 0 0 40 228 458 420 705 936 137 4 表7 上海地区夏季(6.1-9.30)一班制(8:00-17:00)湿球BIN参数(2℃BIN) BIN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小时数 0 0 7 69 195 170 231 459 85 4 如上所述,BIN参数可以用于许多简化的能量分析计算之中。但BIN参数的产生必须以气象参数参考年为基础。目前国内仅上海、北京、重庆、南京生成了TRY,因此,BIN方法的推广尚有一定困难。美国也有人提出以月平均温度为基础,利用室外气温的统计分布函数生成BIN参数的方法,但此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海145年最热的一天

烈日炙烤下,最高气温也“不负众望”,迅速突破40大关。7月21日13时59分,上海徐家汇站的最高气温已窜至40.9 ,一举超过此前上海气象史上40.8 (2013年8月7日)的最高纪录,再创历史新高。

气象资料显示,徐家汇站自有气象记录(1873年)以来,仅在1934年、2009年、2010年、2013年、2016年出现过40及以上高温,其中历史最高记录为2013年8月7日的40.8 ,而40.6的史上第二高也均出现在2013年,这一年,也成为上海气象史上最热的一年。

7月21日,在顺利集齐10个高温橙色预警后,上海今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终于在当天中午12时22分出现了。

来自上海中心气象台的气象实况显示,截至13时30分,上海市区徐家汇站的最高气温已窜至40.6 ,且还在继续攀升。13时41分,气温达到40.8 。13时59分,气温窜至40.9 。

上海中心气象台21日在徐家汇观测站实测所得的40.9摄氏度的日最高温,是上海145年气象史上的高温新纪录,此前的纪录是出现在2013年8月7日的40.8摄氏度。

居民尽量不要在中午前后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暑准备,也可以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

有没有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历年降雨量数据

到目前为止,上海最炎热的一天是在2017年7月21日,当时申城的温度达到40.9℃,这也是徐家汇气象观测站145年来的最高纪录。

据气象部门数据,徐家汇气象观测站最近一次出现“40℃+”的高温日是在5年前,而上一个年度最早的40℃高温天则是发生在1934年7月12日。

但2022年7月10日的“热”确实是“创纪录”的,它刷新了上海出现40℃极端高温的最早纪录。

上海的高温记录:

自1873年有气象纪录以来,上海共发生过15个气温超过40℃的高温日,其中1934年2天、2009年1天、2010年1天、2013年5天、2016年2天、2017年3天。

上海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主要是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影响,出现持续酷热高温天气;同时由于持续高温,大气中不稳定能量增加,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综述:可以在中国气象局查询。

1、“全国历史气象记录档案在线查询系统”已在国家气象业务内网(://idata.cma)上线服务,用户可通过该系统查询地面气象观测簿、月报表、自记记录报表等多项由纸质报表整理而成的图像文件。

2、据悉,历史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图像整理工作开始于2015年初。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服务室针对全国地面、高空、辐射、农气报表数字化图像的存储介质和图像文件完整性进行检查、整理和标准化处理,开展离线存档数字化图像的在线迁移、图像文件信息著录,并开发图像文件的查询和检索接口等。

气象档案是重要的资料:

气象档案特别是气象记录档案,是见证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凭证和“国家记忆”,是研究我国近代气候变化及环境演变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料。“全国历史气象记录档案在线查询系统” 的上线,标志着全国气象档案数字化成果应用和服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国家级气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初见成效。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气象局-全国历史气象记录档案在线查询系统上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