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预警

文章内容

全球气候变冷了吗_全球气候变冷

tamoadmin 2024-06-15
1.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2.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为什么?3.全球气候变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4.全球变冷和变暖,哪种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更大

1.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

2.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为什么?

3.全球气候变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4.全球变冷和变暖,哪种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更大?

5.全球变冷的相关问题

全球气候变冷了吗_全球气候变冷

正当全球变暖的证据铺天盖地而来之际,地球变冷的信息悄然而至。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地球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已发生重大的变化,预示一场类似20世纪50-70年代的变冷过程正在到来。

历史教训:从小冰期的惊呼到对温室效应的曲解

人们可能对70年代初出现过的气候“变冷说”记忆犹新。1971年Dansgaard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1,2]。但是70年代中期以来,气温不但没有继续下降,反而出现了回升,这个事实促成了关于人工温室效应研究的发展。

1977年Kellogy的气候模型预告:在气候自然变化的背景下,由于人类对大气的污染,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大于要增高4摄氏度,有人称之为“超间冰期”[3]。在美国,由能源部牵头,引导和支持一些大学、国家实验室、工业界和其他系统的研究机构开展有关二氧化碳问题的研究。美国国家科学院先后组织了两个专门小组进行研究,他们估计,二氧化碳倍增将使地球平均温度至少上升1.5摄氏度,但不超过4.5摄氏度。2001年联合国上海公报和日内瓦公报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变化趋势。

与温室效应同样著名的南极臭氧洞曾引起全球的臭氧洞恐慌。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造化合物氟里昂破坏了南极臭氧层。对二氧化碳和氟里昂排放限制的各种国际方案,给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新技术新产品的输出为美国的新经济增添了活力,使美国经济连续增长超过8年;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周光召院士指出,最近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却一直在上升,可见全球气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二氧化碳含量。另外从历史上看,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现在的变化是否完全来自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温室气体的研究,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由此引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承受能力问题,其中既有科学问题,也有经济和政治问题。在科学上没有弄清楚之前,不应轻易做出结论[4]。

近期观测表明,太阳风对臭氧的破坏作用比氟利昂大的多;海底甲烷水合物的释放可造成更强烈的自然温室效应[5,6]。人类活动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全球气候的冷暖变化,主要受大自然的支配。

气候变化的自然周期

对过去100年的数据的回顾指出,太平洋每25年要经历一次温暖的“沙丁鱼期”到寒冷的“凤尾鱼期”的周期性变化。目前正处于从1990年左右开始的一个凤尾鱼丰富的阶段。在寒冷的阶段,东太平洋的强洋流和养分的增加使得凤尾鱼、鲑鱼、石斑鱼和海鸟的种群大量增加。西太平洋情况则刚好相反。同时,气温、大气环流和二氧化碳的释放也有着不同的模式。在暖期,太平洋的东西两部分的物理条件正好倒过来,使得沙丁鱼在太平洋中大量繁殖[7]。

南极海冰也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变化。近30余年来南纬50度以南各区域都存在着一个变暖倾向,1957~1993年10年平均变化趋势为0.20摄氏度,增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的每百年0.3~0.6摄氏度。其中在南极半岛地区近30余年来, 尤其是近10余年来增温最为显著。气温变化导致南极大陆海冰的同一趋势变化。根据1973年到1993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南极地区从1973年到1989年,海冰范围有一个约0.16纬度/10年的减少趋势,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南极海冰面积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1973年以来南极海冰总体平均仍为微弱的减少趋势[8]。

与太平洋温度的周期变化类似,太平洋上空的气流也有近似的周期变化。“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2000年为“暖位相”。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9]。在20世纪的气候记录中有两段时期全球气温明显变暖:1925年到1944年,1978年至2000年。20世纪的两段变暖时期(1925-1944年,1978-2000年)与“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对应,但是它们都明显地滞后于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和南极海冰变化。

全球变冷的信号及其危险性预警

近30年来全球迅速增温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但人类的力量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拉马德雷现象的周期交替反复证明自然力量的存在。值得借鉴的是,1947-1976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曾使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的到来。2000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再次提醒人们:全球变暖的势头将逐渐减弱,一个寒冷多震时期将在未来30年内发生。海洋巨震将深海冷水翻到表面,吸收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冷的放大器[10]。对于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的地球而言,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地球走出了第四纪大冰期;但是有证据表明,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南极海冰面积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8],90年代左右东太平洋进入一个凤尾鱼丰富的低温阶段。南极海冰增减变化转折点超前于东太平洋海温高低变化转折点,东太平洋海温高低变化转折点又超前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变化。这既反映了准60年周期太阳活动变化的能量传递过程,也是全球气候变冷的最初信息和前兆。全球变暖很快会成为过去,人类将遭受到大自然突然变冷的报复。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11]。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20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和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和57万公里;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和2000年)分别缩短了76和44万公里。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12]。韩延本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19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60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19世纪略超过60年,之后缓慢变短,到20世纪后期月在55年至60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13]。

汪品先院士指出,大约在1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结束时,格陵兰上空的气温在近50年内上升7摄氏度,而且这类快速变化还反复发生。历史纪录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进程,人类必须在气候剧烈波动时期做好预防气候变暖和变冷的两种准备[14]。

寒冷天气初露锋芒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从2004年3月4日下午开始,百年来3月份最大的一场暴雪袭击了包括韩国首都汉城在内的中部地区,部分地区积雪厚达30厘米,导致道路交通瘫痪,学校被迫停课。自2003年11月以来,暴雪在世界各地相继发生。2003年11月7日天津大暴雪70年罕见;2004年1月末,欧洲大部分地区遭暴雪袭击[15]。

新华社索非亚2月14日电(记者郭爽)巴尔干国家近日遭受暴风雪袭击,致使这些国家的海、空和陆路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保海港城市瓦尔纳和布尔加斯的港口因暴风雪在13日被迫关闭,保首都索非亚机场也因强风被迫取消了大部分航班。在保加利亚南部邻国土耳其,暴风雪阻断了土耳其2700个村庄通往城镇的公路,并使该国的铁路和机场陷于瘫痪。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80%地区的电力、自来水和供暖因暴风雪而中断。希腊首都雅典也遭受近10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袭击,市内积雪深达50厘米。气象专家说,雅典和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的温度已降至冰点。罗马尼亚近日气温骤降,罗中部城市米耶尔库雷亚丘克市的气温已达零下32摄氏度[16]。

2000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8次出现大范围的沙尘暴天气,与往年相比,其发生频率、涉及范围已大大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17]。2004年中国的沙尘暴又趋于强烈,截至2004年3月12日,已发生6次沙尘暴。

2000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再次提醒人们:警惕全球迅速变冷!

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

其实,不管是预测地球在将来会变冷还是会变暖都仅仅只是一种预测而已。人类现在目前所认知的,只不过是大自然的冰山一角罢了。现在科学家也是分为两派的。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在将来会变冷,另一部分科学家依旧认为地球在将来将会变暖。当然这两部分科学家也都有各自的推断。?

全球变暖

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都是全球变暖。因为在那个时候推测全球变暖到科学家比较多。并且现在北方的冬天似乎也并没有以前那么冷了。这部分科学家所给出的原因就是因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让气温变暖的主要元凶。并且现在森林的面积也在逐渐减少。森林越多,氧气含量将会越多,反之二氧化碳就会增多。这些就是科学家认为全球会变暖的理由。

全球变冷

至于那些认为全球变冷科学家给出的理由就是,之前那些认为全球变暖的科学家说采集的数据只是采集了城市周边的数据而已,所以他们认为这些数据并不具备代表性。这些认为全球变暖的科学家是从地球整体上到温度来看的。他们观察发现北半球的温度总的来说是升高的。但是南半球的温度是在下降的。放眼整个地球来看,地球的温度就是在逐年下降。地球总体温度是在逐渐降低的。

支持全球变暖说法的科学家他们考虑到大多是人为因素对地球所造成的影响。而认为全球变冷的科学家是考虑地球自身的变化。虽然这两类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未来会发生什么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所认为的其实也就仅仅只是一种推测而已。因为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实在是太少了。

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为什么?

地球变暖变冷都不可怕,我们的祖先没有任何工具都挺过了第四纪冰川时代,我们现在这么发达的 科技 还怕地球变暖变冷吗?3000年前,河南还有大象呢,那时候气候比现在热吧,中华文明一样在发展。

相对来讲,地球变暖有利于南北两边寒带地区和高原地区,这些地区气温升高有利于有利于人类活动嗯,唐朝时期吐蕃为什么发达,因为那时候青藏高原气温升高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变暖后南极洲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目前经济发达的低海拔地区会被淹没。

如果地球变冷,那么目前的寒带温带地区和高原地区会被冰雪覆盖,不利于人类生存。同时由于冰川增加,海平面下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大陆架露出水面,变成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各有利弊,俄罗斯肯定希望气候变暖,那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就适合人类生存了,但上海就会被淹没。

变暖更可怕。北极南极冰雪融化,会使全地球海水上涨,淹没沿海城市。日本快不存在了。夏天本来就很热,再热人都得中薯身亡。去年夏天在公园或别的地方,竟是突然猝死的人。天热怎么出门上班挣钱?走一道都会中薯。夏天人不好生存怎么活?农作物也不好生存,怎么打粮食和瓜果蔬菜?动物怎么生存?不得热死?

天变冷农作物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收成?冬天天冷取暖费能源。动物夜里还不得冻死?人类怎么吃肉?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能大肆破坏,要努力去保护,人人有责。

地球还够人类祸害多少年?记的小时候,天上繁星闪硕,河水清澈,野生的鱼虾,河蚌,窝牛生物链非常丰富,现在呢,已经看不到星星了,河水,土地被污染,随处可见的塑料袋等垃圾制品,区区30年,工业化,城镇化摧毁了人类生存环境,虽然很多人都钱包渐鼓,但熟不知地球只有一个,当灾难来临时,众生平等,不会因为你有钱,就放过你,珍爱地球,爱护环境,刻不容缓。。。。

都可怕,但全球变冷要稍微好一些,地球在漫长的演化 历史 当中,经历过很多次温度骤降的冰期和小冰期,例如在公元1645年到1715年这70年当中,全球各地都出现了零度以下的极端严寒气候。

当时我国的广东,广西,甚至是海南都下起了暴雪,那么在极端严寒的影响之下,当时的人类 社会 动荡不堪,而我国明朝就在此期间灭亡。

那么冰期和小冰期的产生,和太阳光的照射有直接的关系,但考虑到地球和太阳的轨道距离,地球的温度即使再下降,也不会变得和冥王星一样冷。

而全球变暖就不一样了,全球变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上升就意味着陆地面积的减少,这个变化会导致现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另外地球之所以会升温,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高了,而二氧化碳的上升会让海水碳酸化,然后影响海洋微生物的生存。

海洋微生物的死亡会引起食物链的断裂,进而一步一步扩散到整个生态圈,最后的结果就是地球氧气的减少,以及二氧化碳含量不断的提高。

这种恶性循环如果发展到最后,地球就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所以全球变暖的危害性很大……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也是中秋左右,我才十四岁那年晚上要盖被子,今年9月13曰中秋节要整夜开空调,天变了,人变了, 社会 变了。

同样可怕,不过全球变暖更可怕!

如果全球变暖就会变得像金星一样,下的都是硫酸雨,吸的都是二氧化碳,看到的都是沙漠化的陆地,身处的都是500℃的高温…

而全球变冷只是像木卫二那样,或者年初火爆**《流浪地球》那样,冰天雪地中的人们裹上厚厚的太空服,仍然能够制造发动机使地球脱离轨道到太空中遨游。

最主要的是,在宇宙温度中,温度可以无限升高,却不能无限降低。

宇宙最低温度是绝对零度-273.16℃,在这种温度下,原子也会停止运动。不过宇宙中最低的布莫让星云也有-272℃;宇宙大部分真空有-270.15℃(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尘埃有-260℃;太阳系内最冷的冥王星有-240℃;土卫六有-200℃;木卫二有-163℃;火星温度有-63℃;月球最低温度有-120℃;地球最低温有-90℃,地球平均温度是15℃;金星最低温度高达400℃;太阳黑子温度有4000℃,日珥有5000℃。

人类可生活温度是-10℃,人体温度极限是40℃,地球目前的平均温度是15℃,为适宜气候。

不过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由于大量焚烧煤炭、石油、化石等燃料,向太空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上升,形成了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1860~1900年,陆地与海洋平均温度上升了0.75℃;1981~1990年,地球平均温度比100年前上升了0.48℃;20世纪平均温度上升了0.6℃。全球变暖致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到生态平衡,也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表示,即使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维持到2000年水平,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也已不可逆转。除非人类回到原始时期的土耕火种 社会 ,所有碳排放全部停止。

可哪个国家愿意停止呢?如果人类继续这样破坏地球,那么地球成为金星那样的虽然异常火热,但却死寂一片的星球不用1000年。科学家预测地球在约30亿年后将完全成为金星一样的被温室效应笼罩的星球。

而如果地球降温后,不过是像火星或木卫二那样,虽然寒冷,但只要有水有空气穿上太空服照样可以生活。

答:目前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是15摄氏度,无论全球变暖还是变冷,都会对地球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对地球生命来说都是致命的。

目前地表平均温度维持在适当范围内,整体来说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生物适居温度范围;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有超过85%的物种灭亡。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问题,据中国科学院在2019年1月15日公布的数据:

在1990年前的1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大约0.48℃,如果不加控制地持续下去,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4~5.8摄氏度,将对地球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其实,无论年全球变暖还是变冷,都会导致地球适居地带的部分地区,产生极寒或者极热天气,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非常严重,于是我们经常在新闻看到说某某地区温度又创新高。

可怕,当然是对生命而言,地球是生命的摇篮,环境的变化通常都意味着地球生命的劫难,全球变暖或者变冷对于生命来说都是不好的因素,在现在的地球环境中,不管是炎热的沙漠地带,还是寒冷的荒原,往往是人烟罕至鸟不拉屎的地方;对于本题我个人认为,全球变冷比全球变暖要稍好点,起码地球经历多许多冰川期,同样,“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全球变暖或者变冷到哪个程度呢?

生物对温度的变化通常有适应机制,但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生物本身产生有害影响, 在植物方面,高温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失调,破坏植物水分平衡,使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对于动物而言,高温会破坏蛋白质活性,造成缺氧、神经麻痹等。

不同生物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但是长时间的高温环境都会造成生物体有害损伤甚至死亡,比如马铃薯在40摄氏度时光合作用就会停止,超过50摄氏度很快就会死亡;哺乳动物的忍受极限一般为42摄氏度,鸟类稍高约48摄氏度,大部分的昆虫也不超过45摄氏度,把普通的家蝇放到46摄氏度环境中,很快就会死亡;当然也有一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高温耐受力,比如一些嗜热菌可以在沸水中生存,但是这种环境只分布在火山、热泉等地方,不能反映大范围的全球温度,所以不在讨论之列。

不同于高温, 我认为在低温方面生物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低温通常会使生物的降低代谢速度。在动物方面,可以进行冬眠、扎堆取暖等适应寒冷,而且动物都有自身的产热机制,如果食物充足,低温就并不可怕;在植物方面,低温会使植物停止生长、散落树叶,由于有细胞壁的保护,冰晶也不容易对植物细胞产生严重的危害。低温对生物造成的影响有许多是可逆的 ,随着 科技 进步,低温在医学上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一些生殖细胞甚至器官的储存也是依靠低温。

通常高温或者低温本身对生物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亿万年的进化使地球生命对温度有了很强的适应性,从南北极到赤道,到处都有生命存在,但是 由低温或者高温产生的干旱容易对生命产生威胁,干旱意味着食物短缺,再顽强的生命力总不能不吃饭吧。

地球形成至今已经出现了最少11次冰川期,在冰川期气候会异常寒冷,大范围海洋与陆地会被冰雪覆盖,对于冰川期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也没有统一的结论,距今最近的一次冰川期发生在一万八千年前,全球三分之一的陆地被覆盖上了厚达两百多米的冰层,最早的大冰川期发生在24亿年前,那时地球已经有简单的生命形式。

整个地球的环境就处于冰川期与温暖期的交替变化中,而生命也一直在进行同步的适应,所以相较于地球变热来说,对于地球变冷生物更有“经验”。

抛开地球变冷或者变热的程度,仅从生物本身的适应能力或者地球气候历程来看,对于地球变暖来说,地球变冷生物可能更容易生存下来;但是不管是变暖还是变冷,对地球生命来说都是不好的影响。

感谢浏览,我是漫步的小豆子,科学之旅,并肩前行,欢迎关注。

北冰洋海洋异常高温!海象消亡、病菌“复生”......

明日之后,将会怎样?

据本周《华盛顿邮报》报道,俄罗斯西北部的北冰洋入口附近,气温已上升到84华氏度(29摄氏度)。

与此同时,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415ppm。ppm(parts per million ):百万分之一

全球气候变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自从人类活动逐渐增多,地球的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全球变暖成为了当今这个世界最大的环境问题。按照目前的理论,二氧化碳含量越高,全球的温度也就会越高。正因为对环境的关注,世界各国也开始控制自身的碳排放。

但如果我们从太阳系的上帝视角来看,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有的超级热,有的超级冷。即便是地球自身,在46亿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曾经特别冷,或者特别热过,温度比现在高的情况有的是。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全球变冷更可怕,还是全球变暖更可怕呢?

对于人类而言

客观地说,这个问题放在不同的视角,得到的答案就不太一样。地球在形成时曾经是一颗火球,也曾经被冻成了一颗雪球。因此,对于地球而言,无论是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冷,地球都见得多了,无所谓哪个更加可怕。

但是地球温度的变化对于地球上的生物而言,那是极其重要的。每一次巨大的温度变化,都会引发生物界的洗牌,一些动物由于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还有一些动物则是演化出了适应环境的特征,最终存活了下来。在地球的46亿年历史中,类似大灭绝的事件数不胜数,规模比较大的有5次,每次都是伴随着巨大的环境变化。所以,无论全球变冷,还是全球变暖,对于整个生物圈来说都是可怕的事情,常常都是伴随着大规模动物的灭绝。

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

对于人类而言也是如此,人类本质上就属于生物圈中的一员。唯一区别在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就是演化出了智慧文明,这是和前几任地球霸主不同的地方,比如:恐龙称霸时,就没有发展出文明。

虽然人类发展出了文明,但是人类依然受到环境的约束,环境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学者们甚至发现,每当全球温度变低时,都会引发游牧民族南下,扫荡南方的农业文明。

即便是人类发展出了高科技,依然在许多问题上无能为力。其中最无能为力的就是气候。著名的蝴蝶效应说的就是初始值只要有稍微一点点的变化,结果就有大有不同。人类对于预测气候的能力是十分局限的。这也使得气候的变迁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粮食的生产量,有些极端的气候带来的灾难依然让很多国家束手无策。

而我们要知道,科学发展至今只有300多年,在这短暂的300多年中,气候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这仅仅是这300多年来的变化,就已经让人类有点力不从心了。自从人类发展出工业之后,碳排放超标,导致全球变暖,进而使得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在应对这些极端天气时,人类能做的也是很有限。

也就是说,无论是全球变冷,还是全球变暖,本质上都是让地球的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恶劣的情况变多。所以,无论是其中哪一种,对于人类而言都是极其难以应对的,都是很可怕的存在。

雪球地球和火球地球

以上还都是小尺度的阐述,也就是说在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内,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很慢的。地球的变化是在大尺度上的,少则几十万年,多则上千万年。如果我们以百万计,地球一直在变冷,那地球就有可能变成雪球地球。

地球表面覆盖一层冰面,由于冰面的反射极强,所以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会被反射回到宇宙,太阳辐射的减少,会使地球越来越冷。以植物为基础的食物链就会崩溃,届时人类也难逃灭绝的宿命。

如果地球一直在变热,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在升高,那地球有可能成为第二颗“金星”,表面温度达到460多度,大气中95%以上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这样的环境堪称炼狱,别说是植物了,很有可能任何的生命都没有变法存活,那人类肯定早就灭绝了。

因此,如果我们从地球演化的大尺度上看,无论是地球是变得特别冷还是变得特别热,对于人类都是一样的,都只有“灭绝”这一条路。不过,好在我们所有的人有生之年都不会遭遇到这样的极端情况。

全球变冷和变暖,哪种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更大?

太阳亮度正在发生缓慢变化 长期的观测使俄罗斯科学家得出了太阳辐射强度在降低的结论 太阳辐射强度降低可能会使地球气候进入新一轮的冰川期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科学院主天文台宇宙研究实验室主任哈比布尔洛·阿布杜萨马托夫教授日前宣称,目前太阳已进入“冷却周期”,而地球气候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并发生剧烈变化。他认为,太阳辐射强度正在缓慢地下降,预计将在2041年达到最低值。在此过程中,地球气候将重新进入寒冷期。 普尔科夫天文台的专家们曾开展了一系列试验,以便对太阳的形状和直径在最近11年内发生的暂时性微小变化进行测量。科学家们希望借助获取的试验结果来更为精确地预测即将来临的全球性变冷的幅度和时间。同时,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将最终否定有关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理论。 阿布杜萨马托夫教授认为,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将无法阻止全球性的气候变冷趋势。他指出,在地球历史上,全球气候曾发生过许多次周期性的气候变冷和变热现象,而这些变化均非工业活动所导致的后果。 阿布杜萨马托夫还强调:“我们的研究显示,在最近数千年中,持续周期达两百年的太阳亮度变化曾直接影响到了全球温度的变化。” 他指出,科学家们分别对太阳亮度持续11年和持续两百年的变化可能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海洋所具有的庞大热惯性,如果太阳亮度变化仅持续11年时间,那么全球气候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影响。然而,如果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过程持续两百年时间,那么地球气候将受到明显的影响。只不过由于地球热惯性的原因,地球气候的变化要比太阳亮度的变化滞后15-20年。阿布杜萨马托夫表示,太阳要对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 俄科学家认为,太阳亮度持续两百年的变化不但会影响地球气候,而且还使火星和其他行星持续变暖。 他们宣称,按照此次发现的这一规律,到本世纪中叶,地球将开始急剧变冷。同时,这一变冷过程可能会与1645-1715年间发生在整个欧洲、北美和格陵兰岛的降温过程非常相似。当时,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以及格陵兰地区的所有河流均结冰冻结,格陵兰岛上的居民还不得不放弃了部分居民点。 在阿布杜萨马托夫看来,即将到来的全球性气候变冷不但会使地球表面遭冰雪覆盖的区域大幅度增加,还会使大气层中的气体浓度降低,而这两种因素又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冷的趋势。 在解释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时,阿布杜萨马托夫比喻说,我们的地球就像是一只被烤热的煎锅,即使离开火源仍会继续释放热量。 同时,阿布杜萨马托夫表示,他们的这一最新发现还有助于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并非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他表示:“二氧化碳的影响力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太阳亮度在两个世纪内的持续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在气候变暖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只起到了很小的助推作用。 阿布杜萨马托夫强调说,如果有一天海洋表面的温度突然下降,那将意味着地球气温已达到了最大值,气候变冷将无法避免。 不过,联合国的专家们并为对阿布杜萨马托夫的理论表示赞同。他们在每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报告中指出,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地球正面临着灾难性的全球气候变暖过程。

全球变冷的相关问题

全暖更可怕,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更大。其实变冷变暖都可怕,但全球变冷要稍微好一些,地球在漫长的演化历史当中,经历过很多次温度骤降的冰期和小冰期。

例如在公元1645年到1715年这70年当中,全球各地都出现了零度以下的极端严寒气候。当时我国的广东,广西,甚至是海南都下起了暴雪,那么在极端严寒的影响之下,当时的人类社会动荡不堪,而我国明朝就在此期间灭亡。那么冰期和小冰期的产生,和太阳光的照射有直接的关系,但考虑到地球和太阳的轨道距离,地球的温度即使再下降,也不会变得和冥王星一样冷。

而全球变暖就不一样了,全球变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上升就意味着陆地面积的减少,这个变化会导致现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另外地球之所以会升温,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高了,而二氧化碳的上升会让海水碳酸化,然后影响海洋微生物的生存。

海洋微生物的死亡会引起食物链的断裂,进而一步一步扩散到整个生态圈,最后的结果就是地球氧气的减少,以及二氧化碳含量不断的提高。这种恶性循环如果发展到最后,地球就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所以全球变暖的危害性很大,现在地球上就已经在面临着全球变暖的问题了,环境问题必须重视。

哥本哈根大会后,北半球迎来了一次寒冬,把气候变暖的“主流”意识吹得东倒西歪。气候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再次引发人们的议论。许多关于气候变冷的研究报告浮出水面。原来,也有地球气候变冷这么一说……。而且,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地球45亿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它曾经经历过几次的气候大变化:寒冷的大冰川期和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出现。与此相应,生物也经历了几次大的绝灭和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 ,地球气候变冷比变暖更可怕!

在地球过去45亿年的演化历史中,从生物进化的历史看,地球变冷的时期,是生物品种大灭绝的时期,而地球气候变暖的间冰期,正式生物物种大发展的时期!气候的冷暖,决定着生物的命运!暖则兴,冷则亡!

地球上出现生命,应该有38亿年的历史。不过,那时的生物,都是最简单的藻类微生物。它们“统治”了地球30多亿年。直到5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进入了温暖的间冰期,才创造了生物发展的基本条件。

生物物种的大爆发发生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这是地球上震旦纪大冰期结束后的第一个间冰期。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对于这些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的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科学家曾经通过测量生活在4.7亿年前的腕足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碳酸盐外壳中的轻、重氧同位素的比例来推断这一时期的温度。这一比例的变化取决于形成外壳的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而最终的数据显示,当时的海洋温度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70多摄氏度。在持续时间达4000万年的奥陶纪时期,海洋的温度从闷热的42摄氏度——比人的体温高出5摄氏度——稳定地下降到约30摄氏度,而这与现代赤道的海洋表面典型温度相仿。这个温度比现在地球的温度高得多!

这种生物物种大量、同时出现的事件,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除脊椎动物门而外,几乎所有的动物物种都在那个时期出现了。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

其后发生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那是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

在以后的几次温暖的间冰期中,生物物种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后又经历了4次生物大灭绝!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5亿年前。据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当时西伯利亚、中国的四川(峨眉山)和欧洲西部、美洲东岸和非洲西缘连续爆发大规模火山。大量火山灰冲上天空,遮住了太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受阻,大量死亡,动物的食物链基础被毁,也大量死亡。地球温度急剧下降,导致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

直到五千万年后,地球迎来了温暖的三迭纪—第三纪大间冰期,气候变暖了,生物物种又开始恢复和发展了。

最后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现在的主流科学家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扬起大量灰尘,把太阳光遮住了,同样造成植物的光合作用受阻,大量死亡,地球温度急剧下降,导致恐龙等生物的大灭绝!又是地球气候变冷惹的祸!

这场灾难过去后,生物物种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到200万年前,人类开始出现的地球上……。

纵观生物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生物物种的大爆发,是在地球温度远比现在高的寒武纪时期。地球气候变暖,不但没有毁灭地球,相反的是创造了生命!而地球温度变冷的冰河时期(不管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或者是众多火山爆发引起的),都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大灭绝!已经发生了五次了,现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可能就要开始了。所以,别怕地球变暖,怕的是地球变冷!!!那才是灾难!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大灭绝的大灾难!

地球气候变冷,将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气候变冷后,原来大量吸收太阳光的大陆和海洋,有部分将被晶莹剔透的冰川所覆盖,它将把照射到那里的太阳光反射回太空,地面吸收的太阳光减少了,就会进一步降温,促进冰川的进一步扩大;这又会使更多的地面和海洋被冰川覆盖,进一步减少地球吸收太阳光的数量,进一步降低地面温度……。其次,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水蒸气将因为大气温度降低而大幅度减少(温度低了,海水更不容易蒸发成水蒸气,而且大气中的水蒸气更多地因为过饱和而凝结成云,把还没有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反射回去),失去了温室气体的保护,更多的地面热量将被反射回太空,地面温度进一步降低……。最坏的后果就是大冰河时期再次光临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开始!

既然已经有地球气候变冷的迹象,那我们就必须未雨绸缪,早点研究应对措施,以尽量降低气候变冷所带来的灾难……。这才是科学家们应该马上研究的大课题,而不是什么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 !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应该马上改组,转变研究方向,为应对气候变冷做点正经事情!

我国的科学家们,特别是院士们,更应该未雨绸缪,研究气候变冷的应对措施,为减少气候变冷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