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武汉气象局领导名单_武汉气象局领导名单最新

tamoadmin 2024-09-10
1.湖北气象局的主要职责2.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怎么样?3.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有哪些?4.气象局的机构举例1985年12月。根据武汉市气象局的查询显示,1985年

1.湖北气象局的主要职责

2.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怎么样?

3.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有哪些?

4.气象局的机构举例

武汉气象局领导名单_武汉气象局领导名单最新

1985年12月。根据武汉市气象局的查询显示,1985年12月,在武汉市气象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汉市气象局,下辖东西湖、黄陂、江夏、新洲、蔡甸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6个新城区气象局,内设4个职能处室和4个直属单位。汉南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位于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北岸,江汉平原东向边缘,东、南与江夏区、洪山区、嘉鱼县隔江相望,西与洪湖市、仙桃市毗邻,北与蔡甸区、汉阳区接壤。

湖北气象局的主要职责

A. 二级建造师在武 *** 事考试网和湖北人事考试网报名有什么区别,麻烦各位亲了,在武 *** 事网和湖北人事报名考

没有区别,区别在于武 *** 事考试网报名为市直,审核在黄孝河路,湖北省人事考试网报名为省直,审核在茶港小区

B. 武汉市人事考试网照片怎么通不过核审

人事网上,你报名进去的时候就有个工具下载在那就可以调整,我们山西就是这样的,不知道武汉,你看看吧

C. 武 *** 事考试网我报名了,我要怎么知道自己审核通过没

到9号交费的时候系统会再打开,到时你登进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D. 武汉市人事局考试中心在哪里

武汉市人事考试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黄孝河路5号

公交:46路,598路,35路,563路,560路,534路在天门墩路香江新村下车

E. 武汉市人事考试中心报名大厅在哪

记得是在江口那边香港路附近。你上武 *** 事考试中心的网站查一下啊

F. 武汉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

湖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武汉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涂松柏

简历:涂松柏,男,汉族,1957年出生,湖北咸宁人,1982年1月参加工作,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专业大学学历,理学学士。1988年4月加入中国 *** ,高级工程师。1992年5月―1995年10月,任湖北省气象局业务管理处副处长1995年10月―1996年11月,任武汉市气象局副局长1996年11月―19年7月,任武汉中心气象台代理台长兼湖北省农业气象中心主任19年7月―1999年1月,任湖北省气象局业务发展处处长1999年1月―2002年6月,任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2002年6月―2002年10月,任湖北省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2002年10月―2006年6月,任 *** 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2006年6月―2009年4月,任湖南省气象局副局长2009年4月起,任湖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武汉市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在湖北省气象局分管工作:协助党组书记、局长分管防雷工作。主持武汉市气象局工作;联系防雷中心;联系随州、孝感市气象局。在武汉市气象局分管工作:主持全面工作,分管人事教育工作。武汉市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童哲堂简历:童哲堂,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湖北监利人,1988年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气象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10月加入...

湖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武汉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涂松柏

简历:涂松柏,男,汉族,1957年出生,湖北咸宁人,1982年1月参加工作,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专业大学学历,理学学士。1988年4月加入中国 *** ,高级工程师。1992年5月―1995年10月,任湖北省气象局业务管理处副处长1995年10月―1996年11月,任武汉市气象局副局长1996年11月―19年7月,任武汉中心气象台代理台长兼湖北省农业气象中心主任19年7月―1999年1月,任湖北省气象局业务发展处处长1999年1月―2002年6月,任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2002年6月―2002年10月,任湖北省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2002年10月―2006年6月,任 *** 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2006年6月―2009年4月,任湖南省气象局副局长2009年4月起,任湖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武汉市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在湖北省气象局分管工作:协助党组书记、局长分管防雷工作。主持武汉市气象局工作;联系防雷中心;联系随州、孝感市气象局。在武汉市气象局分管工作:主持全面工作,分管人事教育工作。武汉市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童哲堂简历:童哲堂,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湖北监利人,1988年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气象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10月加入中国 *** ,高级工程师。1999年4月-2000年08月,任荆门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2000年8月-2003年12月,任荆门市气象局副局长兼纪检组长2003年12月-2004年8月,在湖北省气象局业务科技处挂职,任副处长2004年8月-2004年12月,在湖北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挂职,任副处长2004年12月-2006年3月,任荆门市气象局副局长2006年3月-2009年1月,任荆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2009年1月起,任武汉市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分管工作:协助党组书记、局长分管预报服务、科技发展、项目规划、财务、应急管理、人影、老干等工作。协管政务宣传、文秘、政策法规、气象科技服务、行政后勤、基建、机关内部运行管理工作。联系江夏区局、武汉农试站、市气象台。武汉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纪检组长

张业际简历:张业际,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湖北天门人,1983年7月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1988年6月加入中国 *** ,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至1992年4月,任湖北省气象局业务处主任科员1992年4月至1993年2月,任湖北省气象局通信台台长助理1996年6月至1999年12月,任武汉市气象局工作副局长、党组成员1999年12月至2002年8月,任武汉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副组长兼气象台台长2006年8月起,任武汉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纪检组长分管工作:协助党组书记、局长分管监测网络、纪检监察、党务、气象文化建设、工青妇、精神文明建设、审计、气象学会等工作。协管人事教育、预报服务、科技发展、项目规划、财务、应急管理、人影、老干等工作。联系新洲区局、蔡甸区局、市观象台。

G. 武汉市人事人才网中高级评审结果

进入武汉市人事人才网//whrsj.gov.cn/RSJHomePage/default.aspx

点“4.公共人事服务”,再点左侧“中高级职称评审结果”回,再输入姓名答等相关信息查询即可。

H. 我报了武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但是在武 *** 事考试网上传照片怎么传不上啊

我只能估计可以能是网上太拥挤了,

过段时间在传,

毕竟现在找工作难,都抢工作,

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怎么样?

1.制定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及气象业务建设的组织实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2.按照职责权限审批气象台站调整;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资料的汇总、分发;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涉外气象活动。

3.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

4.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在本级人民的领导和协调下,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管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袭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5.负责向本级人民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和推广应用气候区划等成果的建议;组织对气候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6.组织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教育,负责监督有关气象法规的实施,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承担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7.统一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的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和培训以及业务建设等工作;会同副省级省会城市人民及地级人民对所辖气象机构实施以部门为主的双重管理;会同地方党委和人民做好当地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8.负责武汉区域灾害性天气的跨省联防、气象业务及科研开发的协作协调和技术交流协调。

9.承担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人民交办的其他事项。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有哪些?

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是2012-10-18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注册成立的,注册地址位于蔡甸大街科技大楼5楼。

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1242011444138891XK。

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的经营范围是:气象行政执法、气象测报预报。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更多信息和资讯。

气象局的机构举例

竺可桢竺可桢(1890.3.7—14.2.7),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 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开辟了自然综合考察事业。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东南季风与中国雨量》、《中国气侯区域论》、《一年内生物物侯推移的原动力》以及《中国近五千年来气侯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符淙斌符淙斌,气候学家,作为最早参与开拓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中国学者之一,为我国全球变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涂长望涂长望 (已故) 气象学家。湖北武汉人。

吴国雄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广东潮阳人。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既具有很高的数理和动力学造诣,又具有丰富的实际天气经验的学者之一。提出湿倾斜涡度发展理论(SVD)和全型垂直涡度方程。运用上述理论,成功地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涡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发展机理,揭示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成因。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学者关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把亚洲季风爆发分为三个阶段。证明由于中高纬度的强地转性和斜压性使其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与热带显著不同。首次用数值模式提出厄尔尼诺影响台风的机制,得到国际上的高度评价。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笃正叶笃正(1916年2月——)男,出生于天津市,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在许多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是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丑纪范丑纪范,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崇银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少将。1940年4月15日出生于四川达州,长期从事气象研究工作,在热带气象学、大气低频振荡动力学以及ENSO循环动力学等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现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WCRP中国委员会)。

秦大河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原中国气象局局长。

陶诗言陶诗言,气象学家、大气物理学家。他在东亚大气环流、季风天气气候、寒潮和暴雨预报、卫星气象应用等方面卓越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外气象界享有崇高的威望。20世纪50年代初,他和顾震潮共同主持中国第一个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建立了各种天气预报方法,是新中国气象预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多次在重大天气的预报和国防科学试验的气象保障预报中,出色地完成任务。17年后,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国际合作和项目得以形成和顺利进行。他培养造就了一批大气科学的专门人才。发表的《中国冬季寒潮前后天气型式转变过程的研究》、《长江中上游暴雨分析和预报》等专著堪称经典。

伍荣生伍荣生,中国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专于大气波动与动力学研究。撰有论文《大地形与扰动不稳定》等。

周秀骥周秀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现代大气物理学创建人之一。

曾庆存曾庆存,气象学家,广东阳江人。从事大气动力学、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理论和计算地球流体力学、气候数值模拟、卫星气象学方法和大气遥感测量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地转适应过程理论和关于大气扰动演变过程的波包动力学理论,在国内外广为引用。在数值天气预报中设计的半隐式差分格式,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的方法之一,至今仍在使用。

陈联寿陈联寿,气象学专家,曾任中央气象台台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

丁一汇丁一汇,出生于上海,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和主持编写IPCC第一、二、三、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是国际上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有影响、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李泽椿李泽椿,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6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气象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常务理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许健民许健民,卫星气象专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

张德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室主任、气候变化研究首席专家张德二,江苏镇江人。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研究在历史气候变迁规律、特征,高分辨历史气候序列和气候图复原、古环境演变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在第四纪古环境研究方面有一定国际声誉。

顾震潮顾震潮(1920-16),大学物理学家。上海市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院。1947年留学瑞典。1950年回国。历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建国初期,与陶诗言共同领导了中国联合大学分析预报中心的工作,多次准确预报了洪水的暴发。开创了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工作。六十年代为和导弹试验的气象保证作出贡献,曾立一等功。开创了中国大气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先后建立了云物理学、雷达气象、大气探测。实验气象和大气湍流等分支学科。著有《云物理学》。

黄荣辉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兼人口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2002年-2010年任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

林之光林之光,男,1936年1月生,江苏太仓市人。中国气象研究院研究员。

雷雨顺雷雨顺,1965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研究生毕业。曾主持将能量天气学理论应用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研究,形成一套较有成效的天气分析预测方法。该项研究1982年获国家科委、国家农委颁发的成果推广奖。

孙照渤孙照渤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12年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工作,先后任气象系副主任、主任,南京气象学院副院长、院长,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现任世界气象组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气候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朱抱真朱抱真,天气动力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得出了北半球的热源分布,并提出大地形和热源共同形成定常槽脊的理论。

朱炳海朱炳海,江苏江阴人。193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气象系主任。撰有论文《中之消长与气候》,编著有《气象学》、《中国气候》、《天气谚语》。

主条目: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是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院直属机构改为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中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中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与21个国家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向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援助。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气象局长及高级官员来华考察。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成员国。13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局长一直为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成员。1983年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当选为WMO第二副,1987年当选为,1991年连任; 2001年我国官员在WMO秘书处任助理秘书长,2004年任WMO副秘书长。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是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承担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气象预报服务,我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WMO全球气象电信系统区域通信枢纽之一,参加全球气象探测资料的交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中国科学家长期担任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的联合,为推动气候变化研究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还积极参与WMO和台风委员会各领域的活动及有关国际研究。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监测网络司、预测减灾司、科技发展司、财务司、人事教育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和监察室、审计室。

中国气象局主要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行政管理局、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宣传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

全国气象部门 (不含港、澳、台地区)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14个副省级市气象局(含4个单列市气象局,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气象局),318个地(市)气象局和2300个县(市)气象局(站)。

全国气象部门现有正式职工52988人,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6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415人。 主条目:美国国家气象局

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是美国商务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属下的六个部门之一,成立于1870年,总部位于马里兰州银泉,主要负责为美国及其属地、邻近水域及海洋地区提供天气、水文及气候预报和警报,藉以保护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

全国性支援中心

美国国家气象局有多个全国性支援中心负责专门业务,为地方分局提供支援。其中九个中心隶属马里兰州CampSprings的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群( NCEP),包括在NCEP本部的气候预报中心(CPC)、环境模拟中心(EMC)、水文气象预报中心(HPC)、海洋预报中心(OPC),以及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航空气象中心(AWC)、科 罗拉多州Boulder的太空环境中心(SEC)、奥克拉荷马州Norman的风暴预报中心(SPC)和佛罗里达州迈亚密的国家飓风中心(TPC/NHC)。

除了NCEP之外﹐美国国家气象局还有两个海啸警报中心(西岸及阿拉斯加海啸警报中心〔WC/ATWC〕﹑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PTWC〕)和 几个训练及研究单位。

区域总部和地方分局

美国国家气象局的地方分局分为六个区域总部(东部、中部、南部、西部、阿拉斯加、太平洋)管辖,地方分局主要分三类型:

天气预报所(Weather Forecast Office)122个﹐负责为辖区内提供公众﹑近岸水域﹑防火工作和主要机场提供预报和警报服务。除负责向公众发出预报和警报之外﹐还负责联络区内的县﹑市级紧急应变机构﹑执法单位﹑大众传媒和志愿观测者。

河流预报中心(River Forecast Center)13个﹐其值班的水文学家和气象学家负责监察辖区内河流流量和水位﹐并在需要时候发出河流水位预测和氾滥警报。河流预报中心也负责估计全国各分水岭的土壤容水程度﹐然后发出“暴洪指引”(flash flood guidance)﹐让天气预报所在衡量是否需要发出暴洪警戒或警告时有所参考。

航管中心气象组(Center Weather Service Unit)是位于联邦航空管理局全国21个高空交通管制中心(ARTCC)内的气象组﹐负责向航空局提供与航空有关的气象信息﹐并与AWC和区内各天气预报所等单位协调主要机场和空域的预报和警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