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预警

文章内容

巴东气候特征_巴东气候

tamoadmin 2024-06-14
1.湖北的气候2.巴东县属于哪个市3.巴东三峡是哪三峡4.金果坪乡的环境5.巴东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6.湖北巴东县在什么位置7.关于亚洲气候的提问?1、地势条件

1.湖北的气候

2.巴东县属于哪个市

3.巴东三峡是哪三峡

4.金果坪乡的环境

5.巴东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

6.湖北巴东县在什么位置

7.关于亚洲气候的提问?

巴东气候特征_巴东气候

1、地势条件的原因,其平地资源较少,高山地区占地面积广,高山蔬菜的种植会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对高海拔地区的充分利用。

2、高山环境早晚温度差距较大,因此有利于蔬菜糖分以及多种养分的积累,致使其商品价值性高,营养更加丰富,符合社会的需求。

3、高山蔬菜一般情况下是在海拔高度超过五百米以上的高山地区进行种植,因为其自然气候的原因,种植环境较为自然,没有大量的工业污染,有利于提升蔬菜的质量。

湖北的气候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关于2022年中国天然氧吧评价结果的公示》,湖北省6个地方也榜上有名。让我们一起去湖北享受这些天然氧吧吧!详见下文。

1、鹤峰县

鹤峰县位于湖北西南边陲,恩施州东南部。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山地气候显著,舒适气候期长达10个月。负氧离子含量较高,年均浓度为3990个/cm,其中木耳山监测站为5163个/cm。鹤峰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禀赋优越,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11%。

全国共有5A级景区旅游资源5处,4A级景区旅游资源8处,3A级景区旅游资源15处。有屏山、五龙山风景名胜区、木林子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有木耳山、石龙洞等田园风光,可谓“步步有仙境,处处有画”。

鹤峰是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刘孜戏、傩戏等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容土司在此已有930年,“土司文化”底蕴深厚。鹤峰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鹤峰有100多处革命遗址,长眠着3000多位烈士。

2、利川市

利川市位于湖北西南角,毗邻重庆,因清江贯穿全境,平川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一条有利河流,故名“利川”。这座城市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夏季资源优越,气候舒适期长达10个月。6月、7月、8月和夏季的夏季旅游气候适宜度等级达到1级。负氧离子含量高,年均浓度3061个/cm;空气清新,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生物多样,境内生长着世界上树龄最长、DBH最粗的水杉。

有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之一的腾龙洞、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龙川水乡、建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佛宝山、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明清古建筑群.

境内长期居住着40多个民族。楚文化、巴文化、蜀文化在这里交融,民族风情非常浓厚。是世界25首优秀民歌中《龙船调》首的故乡。利川的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茶文化、手工艺文化都渗透在特色旅游商品中,其中黄连、莼菜、山药、白杨豆腐干等特色产品闻名遐迩,深受游客喜爱。

3、巴东县

巴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两岸,恩施州东北部。巴东四季分明,湿度适宜,日照充足。垂直气候带包含七种类型,山区具有丰富的立体气候资源。国控断面水质为二类标准,达标率为100%。负氧离子年均浓度为3130个/cm,其中大面山监测站为4009个/cm,富含负氧离子。

境内山川秀美,民风淳朴,不仅有秀美雅致、千壁万壑的峡谷风光,还有广阔多样的溶洞奇观。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独具特色的独居土家族民俗。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此驻足,留下了数千首诗词。

国家5A级景区神农溪,形成独特的自然峡谷,美、美、险、奇风格各异,令人神往;巴人河,4A级景区,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被动洞、野三关森林花海、扣准公园、邓玉麟将军故里、霸王水寨、花田河、绿葱坡滑雪场四季公园、湖北三峡酒业

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存,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拥有美丽的狮子关景区、雄伟的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水青山的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独具特色的彭家寨土家族吊脚楼群。仙公水旅游区-宣恩县4A级旅游景区是省内唯一以城市核心为依托的4A级景区。

宣恩的魅力不仅在于美丽的山水,更在于这片神秘土地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如锄草锣鼓、三板鼓、高音山歌、滚龙、甜钟舞、宣恩弹、抱草龙等,让你沉浸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在每一个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乡愁。

4、宣恩县

来凤县地处三省,南邻湘西,西邻鱼洞。武陵山在境内绵延,酉水河贯穿其中。山川壮阔,沃土丰饶。这里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植被极佳。许多当地的产品都可以称为天宝,以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是“中国金丝桐油之乡”。来凤藤茶、来凤江全国闻名,拥有全国罕见的金丝楠木群落。气候舒适长达9个月。负氧离子含量高,年均浓度3179个/cm。

酉水三峡、茅洞、杨梅古村并称为来凤旅游“三绝”。仙佛寺是中国最古老的石窟寺之一,茅洞、深潭、深谷,遗迹众多。来凤是中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也是红色革命的“老区县”。也是“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英雄张付青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

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原生态摆手舞之乡。欢迎游客体验多彩的民族风情,品尝美味的油茶汤、地道的当地蜂蜜和香甜的富硒藤茶。

5、来凤县

南漳县,位于鄂西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氏璧的故乡,三国故事的源头。传承了3000多年的历史积淀,文化传承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走廊”。生态环境优越,年均负氧离子浓度2874个/cm。全县森林覆盖率70.68%,两个国控断面达到类水质,符合四季分明、富氧疗养、阳光疗养、湿润滋养、山地立体体验、观光休闲等六种养生气候指标。

全县已建成春秋寨、响水河两个4A级景区,水井庄、天池山、楚桑寺博览园、翡翠峡四个3A级景区,三星级以上酒店五家,“湖北省旅游名镇”一个,“湖北省旅游名村”两个,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3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鸣笛等非遗代表性项目70余项,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744处。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中国民间锣鼓之乡、中国民间高跷之乡、中国鸳鸯之乡、中国红嘴爱情鸟之乡。

巴东县属于哪个市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1、日照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2、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3、降水

湖北省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

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梅雨期。

4、水文概况

河流

湖北省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千米以上的有4228条,河流总长5.92万千米,其中河长在100千米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千米。

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省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千米。

湖泊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5、土壤类型

湖北省共有14个土类,32个亚类,138个土属,455个土种。

6、植被条件

按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和系统,湖北省自然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组: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水生植被;

12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常绿落叶阔叶灌丛和水生植被等,30个群系组,124个群系。

扩展资料: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

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百度百科-湖北

巴东三峡是哪三峡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川鄂交界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

位于川鄂交界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县城信陵镇,濒临长江南岸,在209国道线上与长江交汇点上,水路,沿江东下至武汉,溯江西上抵重庆,陆上,经209和318国道通达州府恩施。

209国道连接南北,318国道贯通东西,西南沿209国道与318国道相接,交通堪称便利。国土面积3351.6平方公里。

湖北是哪个省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金果坪乡的环境

巴东三峡指的是长江三峡,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完美的组合而成,共同构造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巫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起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45千米,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它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

巴东三峡简介

巴东三峡指长江三峡。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巴东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

金果坪乡位于湖北省巴(东)、建(始)、鹤(峰)、五(峰)四县交汇处,地处巴东县南端,距长江黄金水道巴东港(县城)180公里,距鹤峰县城75公里,距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90公里,省道巴鹤公路贯穿全境,2007年清江蓄水后,清江水运码头距集镇中心地带2公里,交通便利。国土面积17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6339亩,其中水田2677亩。全乡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250米,境内有绵延不断的山岭,有群山环抱的小盆地,还有交织的河流小溪。呈梯状分布的地形,为该乡发展农、林、牧、特等多种经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集镇位于海拔500米处,雨量充沛,地势开阔,山清水秀,气候怡人。

湖北巴东县在什么位置

巴东的特产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有名的特产:

* **宜红茶。**又称宜昌工夫茶,其茶汤色红亮,滋味浓烈,香气独特,有助消化、促进代谢、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功效。巴东县的宜红茶品质上乘,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巴东独活。**别名独摇草、肉独活,其特点在于根部具有特殊的香味,可祛风除湿,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炎等病症。巴东独活生长在巴东县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 **富硒茶。**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巴东县的富硒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是健康的饮品之一。

* **大蒜。**巴东大蒜具有蒜头大、味道浓、产量高等特点,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种植和食用。

* **红三叶。**又名中国牧草之王,是一种优质的牧草,其特点在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于喂养各种家畜。

* **巴东豆腐干。**巴东豆腐干是一种传统的豆制品,其特点在于口感独特,有嚼劲,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

* **魔芋。**巴东县的魔芋品质上乘,具有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的特点,可用于制作各种美食。

* **巴东土腊肉。**巴东土腊肉是一种传统的肉制品,其特点在于经过长时间腌制和晾晒,肉质变得紧实,口感独特,是当地居民喜爱的食品之一。

以上特产中,宜红茶、巴东独活和富硒茶是巴东比较有名的特产,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作为送礼或者自用的佳品。

关于亚洲气候的提问?

 巴东位于东经110°04′-110°32′,北纬30°13′-31°28′,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连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郊建始、四川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人口48.54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公里150人。土家族占总人口43%。巴石、巴兴公路分别于县城与长江交汇,距三峡工程坝址64公里,沿江东下736公里抵武汉,溯江本进538公里至重庆,经巴石公路200公里达州府恩施。武陵山脉、巫山山脉、大巴山脉余脉盘踞县境,长江、清江分割县地,扼川鄂咽喉、据鄂西门户。

巴东位于长江三峡的中部,山川雄奇秀丽,古迹文物甚多,是长江沿线著名的国际旅游景区神农溪,又名沿渡河,发源于神家架南麓,全长60公里,自北而南在距巫峡2..5公里处的西攘口坡壁注入长江。

编辑本段概况

位置面积 巴东县在湖北省西部,西北邻重庆市巫山县。面积3219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04年底,人口483408人。

地形气候 县境狭长,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将其横截为3段,北有大巴山余脉盘踞,主脉沿着与神农架林区的交界由西向东延伸,山体雄伟,高峰林立。小神农架海拔3005米,是全县最高点,与大神农架毗连,构成“华中屋脊”。中有巫山山脉沿楚蜀省界南北走向,一般地势比较缓坦,形成山原地貌。构成一块高寒的山区。南有武陵山余脉,地势平缓、顶部宽旷,呈山原地貌,三山盘踞,两江分割使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呈三高两低的“W”形。全县平均海拔高1053米,最高点3005米,最低点66.8米,相对高差为2938.2米。多崇山峻岭、峡谷深沟和溶洞伏流。

驻地邮编 县人民政府驻信陵镇西壤坡。邮编:444300。行政区划代码:422823。区号:0718。拼音:Badong Xian。

(一)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

亚洲大陆北冰洋沿岸,并包括沿海岛屿,大致7月10℃等温线以北属极

地长寒气候。这里年净辐射可达15—20kcal/cm2,与森林北界大致吻合。苔

原气候带东西延伸,在大陆边缘南北宽窄不等,由于陆地轮廓、地形和沿岸

洋流影响,本带南界与纬度带有显著偏差,亚洲东北部因寒流逼近,地形多

山,海拔较高,苔原气候的南界可伸达60°N;东西伯利亚夏季较暖,7月

10℃等温线向北凸出,使大陆苔原气候变窄;在西西伯利亚,苔原气候南界

与北极圈一致,由于太梅尔半岛向北伸延,大陆苔原气候北伸较远。本区因

受冰洋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可达8个月以上,夏季短促,最暖月均温也在10

℃以下。本区因临北冰洋,故云量大,阴天多,蒸发弱,湿度大,年降水量

多在100—250mm之间,且多为降雪,由于多吹东北风(风速常达16—

40m/s),故积雪层薄(25—50cm),雪被不均匀,永冻层深厚。本区还是亚

洲大陆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冬季有永夜现象,夏季的永昼,特殊的长

日照给苔原多少带来些温暖。对比欧洲部分因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苔原

气候带南北宽度不大,气温、降水也高于同纬度的亚洲东岸。

(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区以南,包括西西伯利亚(南部除外)、东西伯利亚、堪察加

半岛、中国东北极北部、朝鲜和日本45°N以北等广大地区,是东西横贯亚

欧大陆北部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带。它在亚洲分布的面积约有700×104km2。

本区北界为夏季最热月10℃等温线(即苔原气候的南界);南界大致以年

均温4℃为界,在西部约与纬线平行,大致与50°N线相当,在东部则沿蒙

古高原北部山脉,从贝加尔湖南侧向东北沿外兴安岭而达鄂霍次克海岸。

本气候区属大陆性冷湿气候,冬季由于极地高压扩张,冰洋气团可经常

侵入,气候严寒,冬季持续6—8个月,最冷月均温-15至-3O℃,绝对最低

温可达-45至-50℃,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形成北半

球的寒极。夏季气温上升,7月均温一般在10—12℃以上,南部可达18—

20℃,个别的日最高气温可上升到30—35℃。全年仅有寒暖两季,暖夏过后,

就入严冬,气候大陆性强烈。本区严冬虽比其他同纬度地区寒冷得多,但在

暖夏气温却相差无几。全年降水量300—600mm,且由西向东减少,西部约为

300—600mm,东部约为300—400mm,东北部约为200—300mm。冷季降雪,地

面形成的雪被厚度足以防止土壤深层冻结,使植物免于冻死。西部夏雨量和

冬雪量相差较少,但东部夏雨量比冬雪量大,因而冬季积雪的厚度也由西向

东变小。

本气候区的南北宽度并非到处一致,东西差异也较苔原气候区增大。如

以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气候相对比,则亚欧大陆的亚寒带是西窄东

宽,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则是西宽东窄。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地势

和洋流的作用。欧洲地势平坦,又无高大山体足以阴止海洋湿润气团东移,

北大西洋暖流更加强了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因而把欧洲亚寒带气候的南界推

向高纬;但由此向东,直达亚洲东部,一方面因大陆度增强,再加上冷洋流

作用,使亚寒带气候的南界较欧洲偏南。从北亚整体看,本气候区以中部为

最宽,东部因北有苔原南伸,东有寒流冷海,内有北半球的寒极,加上外兴

安岭的影响,宽度有显著收缩。亚寒带气候带的东西差异也很明显,仍以亚

欧大陆来说,在60°E以西,即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脉以西,因受大西洋的

影响,大陆性自东向西减弱,降水量自东向西增加。在乌拉尔山脉以东至太

平洋沿岸山脉西坡之间,主要受与北极锋有关的气旋和反气旋活动所控制,

大陆性自西向东增强,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如东西伯利亚1月均温-20至

-40℃,7月为18—20℃,年降水量200—400mm,雪被厚度50—80cm。至于

苏联远东区和中国黑龙江省北部的气候已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

为500—700mm,雪被厚度只有10—20cm。

(三)温带季风气候

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在亚寒带气候带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以及温带

半干旱和干旱区以东的地区,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朝鲜、37°N以北的日

本以及苏联远东区的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本区的北界即亚寒带的南界,

以年均温4℃等温线为界;南界则以全年有8个月的月均温9.5℃为标准,此

即亚热带气候带的北界,在中国,这一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相当,也大约

与纬向带一致。温带季风气候的西界沿大兴安岭呈东北向延伸直至外兴安岭

东端。在这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

旱气候三者的界线比较接近。亚洲东部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结构对温带季风气

候的范围影响很大,如东北-西南向的山脉,能够阻挡季风势力的深入。

本气候区冬寒夏热,夏湿冬干,四季分明。冬季受强大西伯利亚高压影

响,盛吹强劲的西北陆风,十分寒冷,1月均温达-20℃,大陆上寒潮频袭,

土壤冻结,北部有积雪但雪被厚度很小,除日本西部地区冬季有降水外,绝

大部分地区冬季晴朗而干燥。夏季盛吹东南海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

成大量降水,年降水量达600—1000mm以上,山地东侧迎风坡,年降水量可

达1000mm以上(长白山东南坡),平原年降水量也有500—700mm,而且年

降水的60—70%集中于夏季,形成雨热同季(7月均温达20—25℃),这

就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此外,本气候区的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如

本区的大陆部分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其北部冬寒且长,属凉夏型,为东

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南部则冬冷夏热,属暖夏型,华北一带已为暖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至于日本群岛则大部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山脉迎

风坡降水量超过2000mm。(四)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区之南,主要包括华中及日本群岛的南部,属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本区北界为秦岭-淮河线,南界为南岭山地,西界为青藏高原东缘(105

°E)。本区气候冬冷夏热,降水丰沛,全年至少有8个月的月均温高于9.5

℃,但绝对最低气温可降至-10至-20℃以下,最高气温平均在34℃以上。冬

季处于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过,故气旋过境频繁,云

雨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0%;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本

区的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梅雨降水量约占本

区六、七两月总降水量的70%;九、十月间沿海一带还有台风雨;可见亚热

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要丰富得多,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

量约有1000mm左右,迎风山地如牯岭更可达2529mm。

总之,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

季)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冬、干湿两季、热在雨前)之间的过渡带。

(五)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印度半岛、恒河中下游及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中

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6°—20°N地区为最典型。支配

本区气候的气团,湿季(6-9月)为赤道气团,在塔尔热低压和赤道西风

共同作用下,盛吹西南季风,风力强于东亚的夏季风,带来潮湿多雨天气,

如南亚年降水量的80%甚至90%(印度西部)降于夏季风时期。干季(11-4

月)为热带气团,盛行东北季风,属于热带信风,伴随干燥天气。在西南季

风建立以前,即在雨季来临之前,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老挝及越南北部除

外)是气温最高的时期——热季(一般为3—5月,5月最热),最热月均温

为25—30℃。本区北界相当于夏季热带锋的位置,大致与最冷月均温18℃线

一致。冬夏季风交替、每年分干湿两季、最热月份在温季之前、夏季风强且

有爆发性、降水丰富但变率大等,这些特点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共同特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气候区的雨季与西南季风在本区的建立有密切关

系,雨季开始就是西南季风建立的日子,雨季结束就是西南季风退却的日子,

例如雨季开始的日子在缅甸始于5月中旬,斯里兰卡始于5月下旬,印度半

岛南端始于6月初,然后迅速北推,至6月末西南季风在整个南亚内陆建立,

7月中到达巴基斯坦,此后,西南季风达到盛行时期。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

各地也有所不同,在印度它的建立带有爆发性,而在越南和泰国就不象印度

那样有明显的爆发性,例如4月和5月的降水量曼谷为121和147mm,孟买

为3和16mm,但6月的降水量曼谷为218mm,孟买却突增至520mm。西南季

风撤退始于9月1日,东北季风出现于10月中旬,11月初东北季风移至印

度半岛南部,12月移至马德拉斯一带,1月初出现于斯里兰卡中部。热带季

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000—1500mm,山脉迎海风侧可达2000mm以上,这里生

长着热带季风林,但在背风侧和内部平原低地,降水显著减少,林木稀疏,

呈热带草原景观。热带季风气候同萨王纳气候相似之点是夏季降水都与热带

辐合带有关,最干月份的降水低于50mm;不同之点是萨王纳气候年内风向的

变化不象热带季风气候那样呈相反的变化。

由于海陆相关位置、面积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内部

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可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类型,前者位于南亚次大

陆和中南半岛内部,由于沿岸山脉对海风的阻挡,加上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的基部紧接广阔大陆,因此气温年较差可达20℃,干季长于温季,而且热季

突出。后者位于菲律宾群岛和中南半岛沿海,这里无论冬夏季风,降水都较

丰富,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印度半岛为小,干季尤其热季不如印度半岛突出。

南亚次大陆的热带季风气候与东南亚季风气候相比,在共性中还有自已

的特性。1)每年分干湿两季的基础上,有突出的热季(3—5月),例如马

德拉斯4—8月各月的平均气温都超过30℃。阿尔瓦尔最高温曾达50.6℃。2)

西南季风的建立,比中南半岛约迟1个月。3)雨量变率大,如恒河平原的年

降水量有从150mm到1500mm的变化幅度。

(六)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本区位于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居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气团或变

性热带气团控制,高温多雨,常年如夏。气温常在24—28℃,夜间最低温度

也多在16℃以上,气温年较差比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为小,一般

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年降水量多在2000

mm以上。因受海风调剂,并无闷热酷暑之感。

本气候区处在亚、澳两大陆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又都是被温暖海水

所围绕的破碎的山地、岛屿或半岛,这种特殊的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使本

气候区与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气候相比,除具有高温多雨、炎

热潮湿外,还具有较复杂的季风海洋性特征。这主要反映在本区降水量的时、

空分布与季风之间的关系上。

赤道雨林气候区一般年份有两个雨峰,出现在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天

顶、热带辐合带两次过境的时候,也就是春分和秋分时期。可是本气候区的

雨峰不一定出现于春分和秋分而往往出现于季风盛行的时期,降水的地区分

布更为复杂,一般是迎东北信风和西北季风的一侧多雨,岛屿的西部比东部

多雨。

由于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南北相对,东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热

带辐合带1—7月的南北位移可达30度纬距,因而不仅形成了亚洲的热带季

风气候区,并使亚、澳两大陆之间的群岛深受随季节而南北移动的热带辐合

带和常年存在的赤道西风的控制。1月由亚洲大陆反气旋而来的东北季风和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来的东北信风,它们的前缘可到赤道。而南半球的东南

信风可达12°S附近。赤道西风带位于赤道以南。此时北面的热带辐合带通

过赤道附近的苏门答腊中部、加里曼丹南部和苏拉威西西北部一带,在此带

上气流辐合上升明显。另在12°S(西段)至15°S(东段)附近,是西北季

风和东南信风以及赤道西风与东南信风的辐合地带,所以群岛西部比东部多

雨。7月,赤道西风气流明显北移扩大,南辐合带也北移,此时除赤道地区

的苏门答腊盛行西南季风外,其余地区受从澳大利亚高压而来的东南季风和

到赤道转向的南风并与西南季风辐合的影响。在过渡季节的4月和10月,赤

道西风中心线在赤道带,北辐合带移至4°N附近的马来半岛中部和加里曼丹

北部,南辐合带移至5°S横穿印度尼西亚各岛,此时赤道地区正受南北辐合

带和赤道西风的影响。

可见,亚洲赤道地区以偏西风为主,赤道以南主要受东南信风(6—8月)

和西北季风(12—2月)所控制,赤道以北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

加上山地岛屿的地形作用,使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加大。赤道以北以迎东北

季风的一侧多雨,如马来半岛东岸的瓜拉丁加奴,年降水量3093mm,其中11、

12月降水量均在600mm以上,而夏季各月只有130mm,加里曼丹岛东北岸的

山打根,年降水量3650mm,11、12月各大于500mm,而春季各月只有180mm以下。赤道以南以迎西北季风一侧多雨,如苏拉威西岛西南的乌戎潘当,迎

西北季风,背东南信风,年降水量2878mm,西北风盛行的12月、1月各为

597和676mm,而东南风盛行的7、8、9月,降水减至36、10和15mm,为明

显的干季。赤道附近地区则在季风转换季节多雨,且西岸比东岸降水多,如

苏门答腊西侧的巴东,年降水量4000mm以上,而东部平原的巴邻旁只有

2573mm。即使处于赤道附近,但因背冬夏季风,如苏拉威西岛上的巴罗坡年

降水量只有550mm,成为赤道上的半干旱区。此外,亚洲赤道雨林区也是对

流性暴雨最多地区之一,如位于岛屿背风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中的茂物,每

年雷雨天数达332天,有“雷都”之称。

(七)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本区位于亚洲温带内陆,东界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北界即针叶林气候的

南界,南接温带荒漠,西与东欧南部的草原带相连,包括西西伯利亚南部、

中亚哈萨克丘陵、蒙古草原、我国内蒙古和黄河中游等地区,是湿润气候与

干燥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呈东西向延伸,为亚欧大陆温带草原带的主要部

分。本类型气候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地处内陆或因有高山阻挡,难得海洋湿气

的影响,年降水量多在250—450mm,主要集中降于夏季,且多暴雨,雨量变

率也大,可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燥度在1.5至3.99之间。气候的大陆性

也强,冬季寒冷,1月均温多在-5至-20℃间,夏季较热,7月均温高于20

℃。气温的年较差多在36—37℃。苏联中亚的图尔盖,1月均温-17.8℃,7

月为23.7℃,年均温3.7℃,年降水量249mm,其中夏季为79mm,冬季为52mm,

生长期160—190天。又如蒙古的乌兰巴托也是明显的夏雨型,年降水量

(208mm)的84%降于夏季三个月。

(八)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带荒漠、半荒漠气候)

苏联中亚的土兰平原、我国西北的内陆盆地、内蒙古西部以及蒙古东南

部,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一般在250mm以下,气候干旱,气温

变化极端,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如苏联中亚的温带荒漠,1月均温-15°

至-10℃,7月为25—30℃,年降水量100—200mm。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年降

水量只有22.7mm。冬有少量降雪,全年相对日照百分率高(60—70%),冬

寒夏热,气温变化急剧等是本区气候与热带干旱气候的主要差异。如吐鲁番

虽位于43°N,但夏季6—8三个月的月均温都在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曾

达47.8℃,极端最高地温竟达75℃,为我国最热地方,有“火洲“之称,年

较差也达43.5℃,比热带干早气候区的阿斯旺的年较差(18.9℃)高出24.6

℃。

(九)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都分布有亚热带干旱和半干

旱气候。因为这里广大面积的陆地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面存在着山间

高原和盆地,也有助于荒漠气候的形成和发育。这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

如巴格达夏季气温可达49℃,冬季最低气温为-8℃。卡拉奇相应为48℃和4

℃。塔尔沙漠以东,因季风作用,亚热带干旱气候的分布逐渐中断。亚洲亚

热带地区与非洲南部相似,地势不象北非那样平坦,而且东部地势起伏悬殊,

也阻止了干旱气候大片地东伸。塔尔沙漠地区由于:1)盛行从伊朗低压南缘

向东扩张的热带大陆气团(Tc),它使赤道季风气流(Em),不能远达北方;

2)西南季风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扩张得并不厚;3)夏季,本地区高空为

反气旋形势,低层为显著的热低压,下低上高,不易致雨;因而降水稀少(75

—150mm左右),形成荒漠。伊朗高原主要是由边缘山脉围绕着的山间高原

与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酷热,冬季不如中亚地区寒冷,气候

上具有由温带干旱地区到热带干旱地区的过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