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指数

文章内容

乡镇自动气象站_乡镇自动气象站工作总结

tamoadmin 2024-09-12
1.气象局汛期的工作总结2.县防灾减灾工作总结3.如何提高县气象局气象服务水平4.云南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5.丽水的社会发展6.山东省气象设施和气象

1.气象局汛期的工作总结

2.县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3.如何提高县气象局气象服务水平

4.云南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

5.丽水的社会发展

6.山东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7.结合你所学专业在在自然灾害的防灾避险中发挥的作用 (小学教育英语)

8.思南之问题?异乡人求救

乡镇自动气象站_乡镇自动气象站工作总结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那么,你知道吗?下面让我给大家介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吧。

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

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群、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资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执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 应鼓励社群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装置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资讯释出。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讯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资讯释出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 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路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群、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群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资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资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资讯时,根据不同预警资讯、不同的预警级别,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资讯释出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简讯、街区显示屏和网际网路等多种形式释出预警资讯,重要预警资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资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使用者手中,使他们有机会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近年来,气象部门在重大气象预警资讯服务中,向 *** 相关部门呈送供决策的气象资讯的同时,在电视上滚动播出气象警报,并用手机简讯将气象预警资讯释出至使用者,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预警情况心中有数,从而解决气象产品从气象局到普通使用者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 、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响应、协同应对”是应急机制的核心。

防灾减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 *** 组织领导,各个部门积极响应。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气象部门在内部上下联动的同时,加强了与新闻、水利、民政、安全监督、海洋、农业、林业、环境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和紧密协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把气象工作纳入各级 *** 的公共服务体系。

需要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群、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规范、高效的灾害管理工作流程。

6:分类防灾,针对行动

不同灾种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差异很大,防灾减灾的重点、措施也不同,如对台风灾害,重点是防御强风、暴雨、 *** 位对沿海船只、沿海居民的影响,强雾、雪灾则对航空、交通运输形成很大影响,沙尘暴灾害主要影响空气质量。根据不同灾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征,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预防和减轻台风灾害,应根据台风预警级别,及时疏散沿海地区居民,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拆除高层建筑广告牌,预防 *** 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对暴雨洪涝灾害,根据雨情发展,及时转移滞洪区、泄洪区人员、财产,及时转移城市低洼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浓雾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与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机场、高速公路、航运取停运、封闭措施,交通驾驶人员控制速度,确保安全,居民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雪灾发生时,相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必要时关闭道路交通,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驾驶人员小心驾驶,防范道路结冰影响。

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⑴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⑵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

⑶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

⑷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⑸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影响的时间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尽快适应仍然是未知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持续一年。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的念头,强烈的避扩音及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

气象局汛期的工作总结

战略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措施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近年来,气象部门在重大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中,向相关部门呈送供决策的气象信息的同时,在电视上滚动播出气象警报,并用手机短信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至用户,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预警情况心中有数,从而解决气象产品从气象局到普通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战略措施5: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响应、协同应对”是应急机制的核心。 防灾减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组织领导,各个部门积极响应。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气象部门在内部上下联动的同时,加强了与新闻、水利、民政、安全监督、海洋、农业、林业、环境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和紧密协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把气象工作纳入各级的公共服务体系。 需要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规范、高效的灾害管理工作流程。 战略措施6:分类防灾,针对行动 不同灾种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差异很大,防灾减灾的重点、措施也不同,如对台风灾害,重点是防御强风、暴雨、高潮位对沿海船只、沿海居民的影响,强雾、雪灾则对航空、交通运输形成很大影响,沙尘暴灾害主要影响空气质量。根据不同灾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征,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预防和减轻台风灾害,应根据台风预警级别,及时疏散沿海地区居民,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拆除高层建筑广告牌,预防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对暴雨洪涝灾害,根据雨情发展,及时转移滞洪区、泄洪区人员、财产,及时转移城市低洼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浓雾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与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机场、高速公路、航运取停运、封闭措施,交通驾驶人员控制速度,确保安全,居民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雪灾发生时,相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必要时关闭道路交通,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驾驶人员小心驾驶,防范道路结冰影响。 战略措施7:人工影响,力助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减灾科技手段。在合适的天气形势下,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等作业,可以有效抵御和减轻干旱、洪涝、雹灾、雾灾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战略措施8:风险评估,未雨绸缪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对自然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不同,其防灾救灾能力也各不相同。灾区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灾区自组织能力都是影响区域自救能力和恢复能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一旦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能力强,速度快,但其损失也就越大;不发达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当致灾因子与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脆弱性相结合,灾害风险也随着增加。 通过自然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估,并应用评估结果,可以进一步探讨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和预防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灾害,规范对易灾地区的利用,提高对灾害的认识。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灾害风险评估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对内陆和周边水域、森林和其他自然进行制图、调查的机构,收集了大量有关洪水、火灾、风暴和相关灾害的数据,为有关地区后来的灾害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和地质调查局、美国林业局在内的机构,记录了大量洪水、航运灾难、极端气候、森林火灾,以及相关的原因和措施方面的资料。依据风险评估资料,建造大规模的防灾工程,如堤坝、水库、海堤等,突发“避难”场所;从法律上控制对易灾土地的利用;制定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灾标准和法规;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多灾地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开展农作物、洪水和地震保险;开展改善气候的实验,如人工增雨、消雾、减弱风暴,及降低地层缝隙的压力避免地震等实验。在上世纪中叶,联邦还制定了全国性的第一部灾害救助法律,启动永久性的灾害救助项目。美国陆军工程兵在修建灾害工程 (防洪堤、水坝和防洪墙)的同时,还为大型人工养滩项目提供资金资助、为沿海地区建立风浪侵袭模型,监督跨洲飓风疏散的实施,(受洪水影响)湿地使用许可管理等。保险公司如联邦保险管理局,与当地共同监督洪区和高风险沿海地区的制图和管理,通过各种政策增强公众对洪水的认识,帮助受灾人员恢复工作生活,推动在有严重洪水威胁地区的长期居民搬迁工作。

县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写一份工作总结。那么写工作总结真的很难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气象局汛期的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气象局汛期的工作总结1

 20xx年,我们认真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围绕县委、的工作目标,紧紧抓住本地历史气候特点,坚持“全年服务不放松,重大过程不放过”的原则,重点突出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猛攻长、中期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全体气象职工敬业爱岗,汛期气象服务效益显著。

  一、积极搞好气象服务,大力提升部门形象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4月15日全面进入汛期状态,并成立了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保障小组。坚持24小时业务值班和领导带班。全体业务服务人员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气象服务效益显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1、预报准确、及时、超前。去年8月我们整编20XX年《气象历书》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会商讨论,科学的揭示了20XX年的主要天气特点是:“春季回暖早,但气温变化较大;汛期旱涝交替;秋季连阴雨明显”。在此基础上,准确的对外发布了年度、春播、汛期、初夏、盛夏、秋季等中长期天气预报,并依据生产季节和领导、群众的需要,先后发布了连晴适播、寒潮、降温、大风、暴雨、节日、高考等气象专题预报;收集气象雨量哨雨情274次,气象电报和情报资料183份。发布了多期强降温、强降雨、大雾、大风、适播、连晴、雷雨、暴雨等天气消息,并通过短信平台、12121等方式将预报及时传递到各级领导和群众手中,准确的预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抗灾自救赢得了主动权。

 2、对策建议合理,切实可行。为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首先,根据20XX年天气趋势,及时提出了预防气象灾害的“四防”对策建议:一是增温育苗防低温;二是多种途径防干旱;三是周密安排防风雹及连阴雨;四是注重安全防洪涝。

 其次,与水利、交通、国土、农业等部门共享、形成联动,有效的降低了灾害损失。

 3、全力搞好抗震气象服务。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我局迅速反应,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抗震气象服务,发布抗震气象保障专题预报七期。12日下午,县长张根生同志来我局视察工作,并询问了震后天气趋势,他说:“气象局反应迅速,工作有条不紊,气象服务主动及时”。

 4、努力增强气象服务针对性。为了解春耕生产情况,更好地搞好春季气象服务,汛前,组织业务技术人员深入西兴、元山等镇乡。通过认真的调查了解,摸清了当前我县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并及时向县委、县汇报了情况;为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服务和增强服务的适用性,提供了依据。

  二、强化学习,严格纪律,努力提高基础业务质量

 一是认真按照上级主管提出的学习,定期组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业务人员技术水平,为保证自动站的正常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多次派业务骨干对区域自动站进行维护,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纪律,端正了工作态度。

  三、领导重视,防灾措施落实得力

 一是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局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多次亲临易受洪灾的四个联系户家里,询问防洪准备情况,并为他们制定了洪水来临时的应对方案。居民孙靖对陈天云局长竖起大拇指说道:“气象局预报准确,服务周到,关心群众冷暖,好样的”。

 二是大力宣传。今年以来,县电视台和新闻中心,先后现场制作了五期预防气象灾害专题节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气象局汛期的`工作总结2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早部署

 4月16日,局领导及所有业务人员集中收看了中国气象局汛前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会后,我局认真落实汛前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局长对今年汛期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所有业务人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服务要有压力,要有责任心,严格实行24小时守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

 5月18日下午,带领防汛办、水利、经信委等部门领导到我局视察气象工作,并就全市的防汛抗旱、汛前准备等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部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同时做好预防旱涝急转以及台风、高温、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应急预案要落实、到位,全市防汛工程5月底必须到位,没有到位的应急预案须按时到位;三是各部门责任要进一步落实,在强化防汛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城市防洪、暴雨积涝,要求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的研判,及时向党委、汇报天气预测信息,当好参谋,并将天气预测信息及时传达到乡镇、企业,此外汛前防雷安全检查工作要到位,尤其是做好对化工企业的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四是组织、保障工作要到位,此外还要注意园区、工矿企业的防汛及城镇防洪工作。

 由于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汛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汛前认真检查,积极准备

 汛前,我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办公设备、网络设备、自动气象站及所有中尺度站设备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及时排除故障及隐患,确保气象资料、气象信息传输安全畅通,对业务用电设施进行了维护和更新,对应急气象服务进行了演练和总结。5月26日我局召开全体业务人员会议,对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进行认真动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工作责任心;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气象台人员一起学习了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会商制度、签发制度;梳理规范了各类气象信息的发布方式、发布范围、发布渠道;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管理与气象预警短信平台的建设,使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为做好今年汛期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认真做好气象服务各项工作

 1.预报预警

 今年汛期共发布预警信号36次,其中雷电**预警信号14次;雷电橙色预警信号5次;大雾**预警信号1次;大雾橙色预警信号1次;暴雨蓝色预警信号4次;暴雨**预警信号3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次;高温**预警信号2次;高温橙色预警信号4次;台风**预警信号1次。由于目前雷达信息每6分钟更新一次,对准确预报强对流天气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动站布设密度的增加,实时数据集与共享,也大大提高了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准确性。36次预警信号中,只有4次雷电**预警空报,1次暴雨橙色预警空报,其它均预报预警正确,准确率达86.1%。

 2.应急响应

 汛期中,我局全体人员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姿态,各司其职,抓住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做好预报服务。根据天气形势分析和省、市局命令,今年共启动了6次应急响应,分别是6月16日15时42分暴雨Ⅳ级、6月27日10时30分暴雨Ⅲ级、7月9日15时40分台风Ⅳ级、7月10日14时55分台风Ⅱ级、7月31日20时高温Ⅳ级、8月9日11时30分暴雨Ⅲ级,应急响应期间,严格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及时发布预警预报、提醒公众做好防范。

 3.公众服务

 汛期针对群众广泛关注的入梅日期、出梅日期、6月25—27日、8月23—24日的强降水天气、7月3日的突发性天气、7月10—11日9号台风“灿鸿”影响过程、8月9—11日13号台风“苏迪罗”影响过程,我局都及时将预报内容及预警信息通过微博、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GPRS预警信息机、电子邮件、国突网等向市委、市、乡镇领导、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员、防汛指挥部成员、气象信息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专业用户发布,建议各相关单位做好防范工作。除常规每天三次预报短信服务外,汛期增加发布各类预报预警服务短信36条,接收短信信息共计144000人次;发布微博402条;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汛期共接受电台、电视台、报社记者访11次。

 4.决策服务

 汛期我局共向市委、市、市人大、市政协、市应急办、市防汛办、市农委、市安委办、市交运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和单位发送“气象信息”服务10份,发布“重要天气报告”23份。内容包括:中长期预报,入梅、出梅天气预报,6月25—27日、7月3日、8月23—24日的强降水、7月10—11日9号台风“灿鸿”、8月9—11日13号台风“苏迪罗”影响过程预报及降水实况通报。在发送决策服务材料的同时,将天气实况用短信发送给市、乡(镇)主要领导,便于领导及时了解雨情及天气趋势,科学指导防灾救灾。

  四、亮点工作

 1.增加了短信发送频次及范围

 每次预测有突发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以及发布各类预警信号、通报灾害性天气实况,值班人员都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向市委、市、乡镇领导、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员、防汛指挥部成员、气象信息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专业用户等发布相关气象服务信息,比往年大大增加了短信发送频次及范围,减少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2.主导,部门联动,服务效果显著

 6月25到27日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我局多次向市委、市及相关部门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及暴雨雷电预警信号,通报降水实况及未来天气趋势。市防汛办根据我们的决策服务材料发布5期内部传真电报,通知各部门密切加强防汛排涝工作。市安委办6月25日发布《关于做好雷雨大风天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6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市委、市召开两次防汛紧急会议,根据我局汇报的雨情和天气预测,部署全市防汛排涝工作,局长跟随市委、市领导实地检查指导全市排涝工作。

 7月10到11日我市受9号台风影响,我局先后发布台风警报、台风紧急警报、台风**预警信号以及4期有关台风的重要天气报告。7月10日上午安委会根据我局预报服务材料,向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及市各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做好台风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市防汛办根据我们的决策服务材料发布5期内部传真电报,通知各部门做好今年9号台风“灿鸿”防御工作。

 8月9到11日受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市各乡镇雨量普遍达暴雨到大暴雨,瞬时极大风速普遍达6到8级。台风影响期间,我局多次向市委、市及相关部门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及暴雨预警信号,通报台风最新位置、风雨影响实况及未来天气趋势。市防汛办根据我们的决策服务材料发布了1期内部传真电报,下发了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的通知,要求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市防指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监测预警,科学调度;以防为主,强化措施;以人为本,强化避险;统一指挥,强化配合”。

 由于主导,各相关部门联动,取有效措施防灾减灾,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由于电台、电视台不是24小时都有直播节目,预警信号有时不能及时插播,这方面工作仍需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联系。

如何提高县气象局气象服务水平

县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县防灾减灾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县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一)

 20XX年,我县减灾救灾工作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做好冬春生活救济和灾害应急救助为着手,不断加强救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救助措施,切实保障了灾民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顺利完成了上级部门和本级制定的各项救灾工作任务。

  一、全年工作回顾

 (一)自然灾害情况

 20XX年初,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我县XX、但XX、与XX、XX、XX、XX6个乡镇发生了低温冷冻灾害;入汛后,强降雨引发的“7、5”、“7、11”、“9、3”、“9、14”等四次局部性洪涝灾害,致使我县16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据统计,全年灾害共造成受灾人口2、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倒危房群众425人,饮水困难人口64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4万亩,成灾2、5万亩,绝收0、7万亩,倒塌群众住房120户301间,损坏房屋293间,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3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484万元。

 (二)救灾救济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冬春救济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已下拨各类救灾款131、5万元,其中打卡发放春荒缺粮群众口粮救济款30万元;发放灾民建房补助款84、5万元,损房补助款17万元,发放各类衣被470床件,通过以上各项救助措施,共救助困难群众2、1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灾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做到冬春救济工作的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县民政局于9月下旬就安排各乡镇开展冬春困难群众口粮救济的前期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并召开乡镇分管领导和民政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在已建立的需救济台账基础上,进一步摸排重点,建立包保责任制。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尤其是居住较为偏远的困难群众家庭给予特别关注;同时对可能出现的严寒天气,做到积极防范,提前准备,针对我县不少困难群众居住在高寒山区这一特点,全力做好棉衣被的前期储备。除向上级业务部门积极申报,尽力争取,又筹措部分资金做好衣被购准备,努力做到棉衣被储备充足,并根据实际需求,及时分发到需救助困难群众手中,确保冬春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二是全力做好灾民建房工作。全年我县共实施灾民建房120户320间,其中五保户2户4间,低保户17户45间,相对贫困户98户257间,一般户3户14间,共投入建房资金102万元。为帮助受灾群体早日恢复住房,重建家园,我们不等不靠,在灾情发生后,上级专项经费尚未下达前,县民政救灾部门积极筹措建房资金80余万元,帮助群众先期开展恢复重建。并要求各乡镇在建房工作中加强领导,指导建房户合理选址、科学规划,利用晴好天气,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房进度,督促建房对象尽早建成入住。截止目前,全县户灾民建房已全部开工在建,其中已完工62户,所有在建房屋都可在上级要求的春节前完工入住。

 (三)备灾工作

 一是对各乡镇和部分村级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今年5月初,我们通过精心组织,安排各乡镇灾情统计管理人员进行国家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申报工作,县民政局为他们统一征订培训教材,分批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同时利用“以会代训”形式对乡镇和村级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他们救灾业务理论知识,提高工作技能,规范工作程序。使乡、村灾害员在开展工作中,能做到有章可循、依章办事、及时高效、规范运作。

 二是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的监管力度。做好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是保证生产救灾工作健康运行的关键,也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利益所在。县民政局在7月下旬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2009年度全年下拨的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检查中对发现问题的立即纠正,并做到跟踪督查,确保发现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通过检查,既严肃了救灾工作纪律,又宣传了救灾工作政策,进一步增强基层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工作重要性认识,强化救灾款物的规范使用,提高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确保救灾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安全有效。同时,在入汛前,我们还利用晴好天气,对县级救灾仓储物资进行清点、翻晒和整理,并作详细登记,确保救灾物资储备完好,为灾害发生期间物资的应急调拨使用提供保障。

 三是成立减灾救灾委员会。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灾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全县重大减灾救灾活动,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8月初,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书记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为第一副主任的XX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室[20**]89号文)。减灾救灾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县救灾工作机构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也标志着救灾工作由单一的被动救灾向主动的综合性减灾的转变,这必将对今后我县灾害的防范和救助工作产生深运的影响。

 四是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今年的5月12日是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10月13日是第二十六个“国际减灾日”。为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提高公众自救和互救技能,推动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我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5月初县委、县办公室印发了《XX县“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部署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活动。活动当天在城区文庙广场开展了防灾减灾大型广场咨询活动,县应急办、民政局、国土局、水务局、科技局、农委、气象局、卫生局、林业局等9家单位在广场设置宣传台和展板,现场解答群众咨询,城区各社区也积极组织辖区人员到现场参与活动,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通过开展广场咨询活动,为过往群众解答防灾减灾知识;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进行义务宣传,有效地宣传了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了群众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掌握减轻灾害损失的技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是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申报和建设。为增强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我县把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建设工作与“防灾减灾日”活动有机结合,以社区为平台,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我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力度。同时加强对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点“荷香社区”的业务指导和软硬设施建设,将其列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对上申报。

  二、工作打算

 20**年我们将在保障群众冬春生活和灾害应急救助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救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机制,落实备灾工作各项措施,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确保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使受灾群众生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1、加强救灾减灾综合协调能力建设

 我们要在县委、县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减灾救灾工作的综合协调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信息传递、灾情评估、款物调拨等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减灾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加强救灾预案的'修订完善

 针对新时期救灾工作特点,对县级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强化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性,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准确定位,重点突出应急救援和生活救助,依据各乡镇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从实际出发,结合本级工作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做到预案启动规范,易于操作,展开有序,救助及时,保障有力,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灾害应急管理水平。

 3、加强村级灾害信息员的培训指导

 加强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20**年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在完善县、乡预案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强对村级灾害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基层信息员的作用,逐步规范灾情上报的渠道、方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村级信息员工作熟练程度,强化灾害信息员的工作意识,逐步提高基层灾害信息管理工作水平。

县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二)

 20**年在县委、县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面对复杂多变天气,xx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积极应对气象灾害过程,现将全年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汛期气象服务应急工作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年4月20日上午,xx局召开汛期气象服务应急工作会议,对全局职工进行动员、发动,让每个职工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工作责任感;同时,就如何安全度汛、各项服务应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合理分工。成立了以张铭局长为组长、范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汛期气象服务应急领导小组,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促进了全局汛期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

  二、提高警惕、严阵以待

 为了确保汛期优质高效服务,要求全体职工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克服麻*大意,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坚持汛期值班制度。汛期领导24小时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昼夜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网络信息预报,确保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无阻,同时还制定了汛期值班工作制度、汛期服务方案、应急服务预案等;二是加强预报会商、签发制度,加强上下联系,信息及时上传下递,遇有大的降水和灾情及时反馈上级部门,并做好详细记录;三是准确分析、大胆决策。在气象保障服务中,及早预测预警,主动服务,收效良好;四是完善设备保障。对所有设备进行了检修包括地面测报设备、网络设备、天气预报制作、短信发送、资料处理系统、并对各镇区自动气象站进行跟踪维护。

  三、千方百计服务到位

 1、决策服务及时准确。

 汛期开始,xx局值班人员每天一早通过传真、短信、纸质材料等向县委县以及防汛成员单位发送汛期气象预报。同时,每周一、四向电视台提供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同时与水利、国土、民政、住建、农牧、果业、防汛办等相关部门密切联系,每天互通情报,传递气象信息。汛期其间,共发布xx气象9期、预警信号10期、三夏气象服务8期、重要天气报告16期、降水消息(雨情通报)21期、其他服务材料10余期。

 2、重大天气过程尽心尽力

 4月26日,xx县出现了一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在8℃左右,部分区域最低温度降至0℃,对苹果花期造成严重危害。针对此次降温天气过程,xx局一是与县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苹果蔬菜春季低温冻害防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社区及农林果牧等相关部门提前准备,做好防御工作;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严密监测冷空气活动和温度变化趋势,抓住时机开展低温气象服务应急工作;三是建立多渠道信息发布机制,每日通过xx县电视台、xx气象工作站服务网站、短信平台、大喇叭、微信等多种方式发布苹果花期低温冻害预警信息;四是与市气象、县果业局技术人员联合深入苹果种植园区,开展现场气象服务,并成功试验推广“苹果花期自动控温熏烟点火适用技术”。

 8月5日17时,xx县普降暴雨,县委、县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副书记拓魏峰、县委常委副县长杨骥先后4次冒雨来xx局询问抗旱工作开展情况及雨情发展趋势,并于20时4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启动应急响应。截止6日08时,xx县相公镇、洪家镇、巨家镇、彭公社区和气象站出现大暴雨。最大降雨为117、7毫米,出现在相公镇。xx局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为县委、县、防汛办等有关部门快速反应,及时组织防汛抗洪工作创造了有利的先提条件,因而全县没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群众生活一切正常。

 9月6日始,连续10天的连阴雨过程,xx县域平均降水已达110毫米以上,连续降雨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极易发生滑坡塌陷等灾害。xx局高度重视,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向地方做好汇报;通过手机短信、**、传真、电视台以及送阅件的形式,发布雨情雨量通报及后期天气形势分析。xx县在此次过程期间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点及居住在危房、危窑中群众进行认真排查,实施警戒管理,转移人员154人,无一人伤亡,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全力以赴做好人影工作。

 人影工作是关系到xx县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头等大事。人影工作在上级部门指挥下,结合本站实况资料,严密分析,大胆决策,积极开展防雹增雨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自然灾害损失。今年xx局人影作业23次,耗炮弹1527发、火箭弹261枚,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

 4、举办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培训班

 为切实提高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的能力,确保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正常运行,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困难和危机。6月25日,xx县举办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培训班。应急办、公安、农牧、教育、民政、环保、住建、交运、水利、卫生、安监、科技、国土、气象等十四个部门的相关同志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市气象局副局长朱海利围绕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重要意义及应用作了讲话,xx县副县长崔文伟作了动员讲话,要求全体参训人员要深刻认识突发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重要性,正确掌握突发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基本常识、原则和系统的操作方法,切实提高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的能力,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和危机,努力营造一个安定和谐、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5、象观测网络业务专项应急演练

 8月27日,我局开展了气象观测网络业务专项应急演练。演练主要包括:手工发电、数据处理、局域网中断、***上传数据、重要天气报编发、各仪器电压测量、各部位防雷接地检测等七大部分。演练中,业务人员有序操作,认真对待,力求准确完成各项内容。演练结束,进行全面总结,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要求。此次演练,锻炼了业务队伍,增强了业务人员对业务故障的应急意识,掌握了应对措施;通过组织演练,促进了互相学习、增进了交流;提供了完善台站业务应急处置流程的依据。

  四、存在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是计算机网络和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工作打算

 (一)加强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在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春季寒潮、霜冻,夏季冰雹、强降水,冬季寒潮、降雪等关键性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服务。同时,不断提高现有网站、短信、大喇叭、微信、多媒体终端等信息媒体上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

 (二)不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完善并拓展气象信息传播网络,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在亭口镇支村新建4要素区域自动站、在洪家镇孔头村新建标准化人影作业点,并购置三七高炮2门,作业点将在汛期前投入使用。

 (三)着力推进气象人才队伍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根据气象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要求,大力培养、引进适应综合业务岗位要求的全能人才,为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和技术支撑。

 (四)以“三农”气象服务工作为重点,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及防灾减灾“两个体系”建设。继续完善镇、社区工作站建设,加大气象信息员及气象工作站人员培训力度,并在丁家镇张代河村筹建设施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站。

;

云南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

为迎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到来,3月19日,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来到水湾镇中心小学,举办气象科普讲座,为学生们普及气象科普知识,针对气象灾害防御等问题,讲解了雷电、冰雹、寒潮、大雾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防御知识,并向学校赠送了气象科普书籍和光盘。

据了解,今年3月23日是第53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近年来,无棣县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的气象保障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建立了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监测预警系统,突发气象灾害短时临近预警能力明显提高。建立了由1个国家级气象站、4处沿海自动站、11处乡镇(街道)区域自动站、卫星接收系统、台站实景监控系统、农田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风梯度观测塔组成的综合观测体系。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12121、手机、电视、网络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气象信息传输。组建了覆盖全县各乡镇(街道)气象信息员队伍和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送绿色通道。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拥有12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其中“三七”高炮11门,固定火箭作业点1个,流动火箭作业车1部。形成了人工增雨(雪)覆盖全县、对局部冰雹天气可以进行有效防御的能力。

丽水的社会发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气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危害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国土、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本区域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编制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依法纳入城乡规划并组织实施。

城乡规划部门在组织编制、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涉及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的,应当征求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第八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和具体要求报告本级人民和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并向同级发展改革、国土、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备案。第九条 在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征求建设工程所在地气象主管机构意见;涉及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应当经省气象主管机构书面同意。

国土、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应当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建设项目审查的内容,涉及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建设单位未征得省气象主管机构书面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其开工建设。第十条 下列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一)大气本底站、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国家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观测站;

(二)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接收站;

(三)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农业气象站、大气成分观测站、雷电监测站、风(温)廓线雷达站、地基全球定位系统气象观测站、风能观测站、生态气象观测站;

(四)气象专用频道、频率、线路、网络及其设施;

(五)其他应当保护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第十一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气候观象台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2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改变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下垫面的性质;

(三)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第十二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1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1米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观测场周边10米范围内,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

(三)阻挡观测仪器感应面通风。第十三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天气雷达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设置造成天气雷达回波强度损失大于1分贝的障碍物;

(二)设置造成雷达接收机灵敏度损失大于1分贝的有源干扰;

(三)设置影响天气雷达探测的电磁干扰源;

(四)设置干扰或者影响天气雷达的设施。

气象主管机构对天气雷达站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四条 气象台站站址应当保持长期稳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气象台站。确需迁移气象台站的,拟迁新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经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评估:

(一)能够代表当地天气气候特征,并符合国家气象观测站网布局;

(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气象探测环境技术标准;

(三)具备气象台站建设、业务运行必要的用地、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山东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截至2013年,丽水市拥有普通高校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13037人,在校生350人,毕业生10412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9所,招生10349人,在校生315人,毕业生10551人。普通高中学校22所,普通高中招生11651人,在校生36273人,毕业生12773人。初中学校72所,招生25416人,在校生75667人,毕业生24561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5.99%,比上年提高0.62个百分点。普通小学225所,招生29073人,在校生163528人,毕业生25615人;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9%和99.99%。特殊教育招生77人,在校生455人。拥有幼儿园741所,在园幼儿84139人。

高级教育

丽水中学、丽水第二高级中学、丽水民族中学(丽水学院附中)、丽水旅游学校、丽水职业高级中学、缙云中学

高等教育

普通高校: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学院

成人高校:丽水广播电视大学 2013年新增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政策出台后,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34家。国家、省级新产品14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38个),国家、省创新基金项目4个。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7.76亿元,比2012年增长34.2%。购置技术成果费用2966万元,增长1.6倍。

2013年通过市级以上验收、结题科技项目41项,科技成果登记200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共获专利授权4277项,其中发明专利84项。

2013年有89家企业获得701张3C证书。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0.2万台件。211家企业获得了管理体系认证。

丽水市获得省名牌产品72个,比2012年减少2个。获得浙江省质量奖企业1家,获得丽水市质量奖企业3家。 2013年,丽水市水总量192.4亿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29.5%;人均水9065立方米(常住口径),比上年下降29.7%。年平均年降水量1540.7毫米,下降16.2%。平均温度18.3度,日照时数1759.6小时,丽水市(不包括景宁、松阳两县)平均霾日为52.1天。共建有自动气象站269个,土壤水分观测站3个,能见度观测点9个,灰霾观测站4个,负氧离子观测站4个,农田小气候站8个,大气电场仪17套。2013年末丽水市33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2.15亿立方米。2013年完成造林面积3518公顷;迹地更新4673公顷;新增育苗108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5730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0.79%。

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丽水市地表水9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有95个断面年均值满足相应水功能要求。市区空气质量符合Ⅱ级标准要求的天数达到296天。城市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各标准适用区平均值均低于相应标准。累计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6个、省级绿色学校92所,建成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11个。

丽水市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5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4.45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6%。建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11个、湿地公园2个。园林绿地面积411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09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米。 2013年末丽水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0.95万人(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的在岗及离退休人员),比2012年末增加4.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0.01万人,增加1.4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5.25万人,增加2.9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8.23万人,增加5.2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19.42万人,增加2.10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0.94万人,增加0.7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7.5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参保人数9.77万人,基金累计结余19.68亿元。低保对象71389人,其中城镇4057人,农村67332人,平均保障标准为城镇454.6元/月·人、农村310元/月·人,2013年支出低保金1.56亿元,比2012年增长15.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91.83%,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95.93%。

2013年销售社会**3.82亿元,比2012年增长17.5%。 据调查,2013年丽水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5%。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89起、死亡234人、受伤360人、直接经济损失112.3万元,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0%、0.9%和2.6%;火灾事故1115起,死亡14人,受伤5人,直接财产损失3119.6万元。

2013年因山洪爆发等自然灾害死亡3人、受伤5人,倒塌房屋165间,损坏房屋5283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45亿元。工矿商贸企业事故42起、死亡48人。 莲都,是原处州府府治所在地,处州(今丽水市)方言小区属于良渚文化区域,是吴语的一个分支,是吴语处衢片处州小片,地处风光旖旎的浙西南山区,古处州曾被称为万山之都、四塞之国。过去,只有一条瓯江和一条蜿蜒在群山之间石砌的官马大路(今誉之为“括苍古道”)及其分支与外界联系。交通的闭塞,注定了处州方言历来很少与外界交流,使处州方言保留了较多由口耳相传而留存下来的语音和一些古老而独特的方言词语。

缙云,是丽水经济强县,方言独特。缙云属于丽水管辖,却与金华地理相近,虽然缙云方言在语言学上划归吴方言的处衢小片,却与金华方言有许多相近之处,由于古时缙云的土著居民是百越族,缙云话中有相当多的百越话的遗音,一些语汇与汉语官话截然不同。同时,缙云话与日语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古时江南人,特别是浙江一带的越人亡国,越人大量外迁,有一部分东渡到了日本,之后又有一大批人东渡到了日本。缙云话与古汉语有很密切的相承关系。

青田,是华侨之乡,方言也比较独特。因为位于瓯江中下游。上通市府丽水下临东瓯温州。所以三地方言可以找到很多相通性。但相比之下,青田话具有干脆利落、力度强硬等特点。是很难听懂中国方言之一。还有一个流行青田境内的一个曲艺品种“青田鼓词”。

景宁,是浙江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有一定的民族特色。景宁话属吴语-丽水片,而畲族通用汉文,畲语属汉藏语系,畲族语言在本民族中的共通性,是维系民族心理和感情的重要标志。景宁畲语语声单纯,韵母发达,声调复杂,变调现象普遍,音节多,还有一些带有传统性和隐固性的隐语,起助趣、避讳、盘问作用。 丽水历史最悠久的一道名菜家喻户晓,这就是“稀卤鱿鱼”,在以往的宴席、待客等场合,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稀卤鱿鱼”的前身是“稀卤螟脯”(“螟脯”是丽水方言,指墨鱼干)。

安仁鱼头、笋衣铺蛋、高山田螺、红烧溪鱼、卷饼、缙云烧饼等等,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丽水土菜;2007年,丽水市旅游局、丽水餐饮行业协会编撰的《处州菜》一书,集中了丽水市的名菜,其中有芙蓉莲子、笋衣铺蛋、炒双冬、缙云敲肉羹、安仁鱼头、高山田螺等50余个品种的传统菜肴,红烧溪鱼、炸烹知了、剁椒鱼头等30余个品种的创新菜肴,以及丽水卷饼、清明果、黄果、缙云烧饼等30余个品种的风味小吃。 丽水市山青水秀,风光秀丽,是长三角地区的一块“净土”,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松阳卯山、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龙泉宝剑厂、省红色旅游经典示范区王村口镇、省首家国家矿山公园遂昌金矿、省五星级农家乐经营点松阳四都寨头摄影休闲园。2005年1月,丽水市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9年12月,相继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丽水市有对外开放旅游点68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2家。AAA级景区7家。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各级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83个。浙江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瓯江流域人工湖泊众多,景观如同天成。仙宫湖,周围有“夏洞天”、“八仙洞”、“九潭十八湾”等景观;滩坑水库(千峡湖)拥有千峡环湖的壮丽景象。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0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9处。丽水市逐渐形成以山水观光和畲乡文化、侨乡文化、剑瓷文化、黄帝文化、摄影文化为主要载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2011年成功创建云和梯田景区、云和湖仙宫景区两家4A级景区和景宁畲族风情旅游度区省级旅游度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莲都东西岩风景区龙泉山景区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青田石门洞缙云仙都景区缙云黄龙景区遂昌南尖岩景区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遂昌县神龙飞瀑景区遂昌千佛山中国畲乡之窗景区景宁云中大漈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大窑青瓷古窑址莲都通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景宁时思寺缙云仙都摩崖题记庆元如龙桥松阳延庆寺塔省级风景名胜区  南明山——东西岩景宁大漈青田石门洞松阳“箬寮—安岱后”庆元“双苗尖—月山” 省级森林公园  莲都白云山莲都大山峰云和仙宫湖云和龙泉龙渊景宁草鱼塘缙云大洋山缙云括苍山庆元巾子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莲都南明山摩崖-题刻灵鹫寺石塔龙泉永和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丽水西溪龙泉上田青田阜山缙云河阳 遂昌独山遂昌王村口松阳石仓松阳界首庆元大济人文景观明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刘基读书处(古代)松阳兄弟进士牌坊(古代)龙泉剑池遗址(古代)缙云独峰书院(古代)  革命遗址遂昌县王村口红军挺进师旧址群龙泉市水塔村浙西南特委驻地莲都区厦河村浙江省委机关旧址青田县东源镇题词纪念碑畲族风情龙泉登山仙都攀岩青田石雕

结合你所学专业在在自然灾害的防灾避险中发挥的作用 (小学教育英语)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提高气象监测、预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并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四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土、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第五条 各级人民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行为进行举报。第六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编制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批准后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涉及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城乡规划、国土部门应当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第七条 下列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应当予以保护: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区域气象观测站等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接收站等气象台站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三)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沙尘暴监测站、大气成分观测站、空间天气观测站等气象台站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四)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雷电监测站、地基全球定位系统气象探测设施、风能探测站、海洋气象观测设施等气象设施;

(五)气象专用频道、频率、线路、网络及其设施;

(六)其他应当保护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第八条 气象设施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将其纳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气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气象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防护装置,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第九条 无人值守的气象设施,由气象主管机构委托其所在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保护;委托方与受托方应当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根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法定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的具体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气象探测环境的具体保护标准和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和具体要求等,向同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土、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通报。

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具体要求等发生变化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通报前款所列有关部门。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土、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项目立项、规划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等,应当将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审查内容。

城乡规划部门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施规划许可时,应当书面征求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

思南之问题?异乡人求救

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大的损失,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在世界上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得到了显着的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气候(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暴雨,炎热的天气和沙尘暴等)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直接危及中国的国家经济发展。据统计,中国的每一年,由于各种天气和气候灾害的农田受影响的面积34万公顷(5亿英亩),重大灾害,如干旱,风暴,洪水和热带风暴人口的影响约600万人,平均每年的天气和气候灾害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至6%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绝对值的天气和气候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考虑到生态,环境,地质,社会,文化,经济和其他次生灾害天气和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世界气象组织,今年世界气象日“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主题,中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的做法长期共存的自然社会,从事预防灾害的研究和缓解,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战略措施:制订,制订国家,省,总是在警报

市,区,企业,机关,社区,学校和其他演练应急预案,形成有秩序地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正在准备情况的应急预案应包括的紧急组织结构和责任的自然灾害,预报和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应急保障,调查和评估机制,形成事先,事情,和后来的其他整项工作的运行机制。

不能搁置,使群众通过培训和演习,灾害管理的总体规划,不断完善的实习。

居安思危在和平时期,重在预防。要增强忧患意识,取预防措施,坚持不懈地坚持相结合的预防和应对,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应鼓励社区制定的应急准备开展救灾演习,配备了专门的通信设备,在紧急情况下,以取代常用的通信手段,并确保必要的应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开展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以人为本,预防灾害和减轻

人为导向,以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发展的危害社会。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和国防盲目近年来在预防灾害方面,从早期的灾难,主动反映在防灾减灾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监测和预警,并坚持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依靠科学和技术

在防灾减灾,灾害监测和预警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早期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可以有更长的警告老化,较高的一类突发公共的预报准确率,提高短期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加强意想不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提高防灾减灾的科学和技术保障水平,

依靠技术?,提高防灾减灾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的发展防灾减灾和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响应的技术和设备,充分发挥团队的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的科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应对自然灾害。

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反现代气象科学和技术在抗台中重要的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观测站,气象卫星和其他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并提高实时监控的最新发展,台风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的准确预测台风的路径的未来提供一个参考,使预报员,台风等灾害天气的预测更有信心,更确定性,准确和超前的预测;骨干预报,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战略措施:灾害的认识,普及

公众的主体是预防灾害。增强忧患意识,取预防措施,预防和减轻灾害,需要公众广泛增强防灾避灾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老百姓能够知道如何应对灾难的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

和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助,并减少与其他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帮助,共同拯救我们的能力。

“灾难预防(减缓),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到村庄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大部分的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员工,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逃脱,自我帮助和互助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防灾减灾需要从儿童,灾难,灾害应急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

当局应制定预防自然灾害的小册子和宣传材料,广泛宣传和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预防和减灾知识,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的基层参与广大人民群众。

公众充分了解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种预警信息的含义,灾害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不同级别的警告,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一个广泛的,光滑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块显示,互联网和其他形式的预警信息的传播,一个重要的预警信息,即时点和滚动播出的电视节目。有关部门,以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的时间达到一个有效的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近年来,气象部门在重大气象预警信息服务,向有关部门提交的天气信息,为决策的同时,滚动播出电视和手机短信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气象预警用户,使基层干部和人民一个不错的主意吗?预警的情况下,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气象局的天气给普通用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战略措施:

迅速作出反应的应急机制,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个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有序,协调,高效运行的应急管理机制。 “快速反应,协调的反应”为核心的应急机制。

防灾减灾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机构和领导,各部门积极响应。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气象部门加强内部上下联动的横向联动,密切合作,新闻,水利,民政,海洋,农业,林业,环境和其他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气象,安监工作纳入各级的公共服务体系。

需要加强的紧急响应团队建设为主的属地化管理,成立了一个联合协调系统,充分调动和乡镇,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规范,高效的灾害管理工作流程。

战略措施6:分类灾难预防行动

不同的危险很大的不同影响人的生命,社会和经济活动,灾害预防和减灾的重点措施,如台风灾害,重点防御和强风,重下雨,潮汐对沿海船只,沿海的居民,浓雾,暴风雪航空,交通运输,形成了一个大的影响,风沙灾害影响空气质量。不同危险特性以及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并取相应的对策。

预防和减轻台风灾害,应根据台风警报级别,及时疏散沿岸居民应留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清除高层建筑的广告牌,预防雨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

暴雨洪涝灾害,根据雨情发展,及时转移滞洪区,集水区的人来说,财产,及时转移城市低洼危险地带以及居民损坏的建筑物,切断低洼危险的室外电源。在

雾发生时,大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下降,机场,高速公路,航运中断,封闭措施,交通驱动程序来控制速度,以确保居民的安全,到外面去,外出时戴口罩。

雪灾发生时,相关部门要做好交通管制,如果有必要,关闭道路交通,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司机小心驾驶,防止道路结冰。

战略措施:人工影响的能力,以帮助减轻灾害

已成为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减灾的重要手段。在合适的天气状况,组织开展人工降雨,人工增雨,防雹,人工消雾器和其它操作,可以有效地抵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冰雹,雾灾难和损失的影响。

战略措施:风险评估,以备不时之需

自然灾害风险指的是这场灾难的严重程度可以达到数年,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和评估,了解一个特定的区域,不同的危险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短期的影响,并了解危险长期变化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取行动,以减少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其中包括灾害监测和鉴定,以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型,灾害风险评估和对策。

在不同的自然灾害,防灾和救灾能力相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灾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在灾区的自组织能力的重要因素,影响区域的自救能力和应变能力。经济发达的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灾难恢复能力,速度快,但更大的损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经济欠发达地区。当结合脆弱的阶段,危险因素和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灾害风险也随之增加。

通过自然灾害,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用评估的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并可以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灾害,规范灾害易发地区使用,提高认识的危害。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学习在灾害风险评估。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内地和周围的水域,森林及其他自然的映射,机构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水灾,火灾,风暴和灾害的地区灾害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和地质调查局,美国森林服务,包括机构,记录的洪水灾害,运输,极端天气,森林火灾,以及相关数据的原因及对策。根据风险评估,建设一个大规模的灾难预防项目,如大坝,水库,海堤,突发“避难”场所,灾害易发土地用途管制的法律,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发展,防灾标准和规定,居民灾害易发区的防灾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开展农作物,洪水和地震保险,努力改善气候的实验,如人工增雨,消雾,削弱风暴和压力降低地层避让地震实验的差距。在上个世纪中,联邦还制定了一个国家的救灾法,启动一个永久救灾项目。美国陆军工程师在建设的灾难项目(堤坝,堤坝和防洪?墙)在同一时间,也为大型的人工沙滩项目资金,建立沿海地区的风暴侵袭模型,并监督执行横贯大陆的飓风疏散(受洪水影响的)的湿地管理许可证。保险的公司,如联邦保险局,加上当地监督和管理高风险的沿海地区的洪水区映射,以提高公众对洪水通过各种政策,帮助灾区恢复工作和生活,促进严重的洪水威胁地区的长期居民搬迁工作

[编辑本段]思南概况

思南(SinanXian)

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顺乌江经沿河达重庆涪陵入长江。铜遵公路干线横穿县境东西,黄金水道乌江纵贯南北,是黔东北联系湘、渝、川的水陆交通要塞。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县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有汉、土家、仡佬、蒙古等17个民族,人口64万余人。由于乌江干流纵贯思南县境78.13公里,形成一道天然迷人的风景线,把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分割开来,构成地溶地貌独特的喀斯特地形。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思南位于黔东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顺乌江达重庆涪陵入长江。铜遵公路干线横穿县境东西,黄金水道乌江纵贯南北,是黔东北联系湘、渝、川的水陆交通要塞。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县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有汉、土家。仡佬、蒙古等17个民族,人口64万余人。由于乌江干流纵贯思南县境78.13公里,形成一道天然迷人的风景线,把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分割开来,构成地溶地貌独特的喀斯特地形。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一、地理简介

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2′-108°28′,北纬27°32′-28°10′。周边分别与印江县、石阡县、凤冈县和德江县接壤。县境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的北部边缘,位于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受构造、岩性以及乌江水系控制,呈现出峰丛山地,缓丘谷地、河谷、石林等多种地貌形态。境内最高点为南东边缘的樟子岩,高程1434m,最低点北面乌江出县境处, 高程343m,最大相对高差1091m。

乌江干流自西南向北东把全县分为东、西两半,从乌江谷底到各山间盆地再至东缘和西北的隔挡式山脉,从而形成县境的东缘和西北高,中部乌江河谷和各谷地低,东西两缘向乌江倾斜的“V”字型地势的基本轮廓。县内河流属乌江水系,乌江河从县西南至北东方向穿过县境,县境内河段长78.13km。两侧支流呈树枝状分布,流域面积在20km以上的河流28条,河道总长457.25km,加上乌江思南段78km,计533.25km,河网密度为24.3km/100km.

依据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和地表形态,将区内地貌分为构造侵蚀溶蚀低中山、溶丘谷地、溶蚀侵蚀低山河谷和侵蚀堆积四种类型。

二、地层岩性

县境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中下统、二叠系、三叠系中下统。以三叠系和二叠系地层出露最广,其次为志留系和奥陶系,第四系分布零星。缺失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等。

三、地质构造

思南县地质构造上处于雪峰古陆稳定地台西缘,区域上位于黔北台隆遵义断拱的凤岗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带,因此,断裂和褶皱发育,造就了思南县特有的地质、地貌环境。主要表现为北北东向和北东向两组构造体系,以北北东向构造为主,其形成于燕山期,由大致平行排列的褶皱和高角度压性断裂组成,为“多”字形排列的扭动构造形式。褶皱、断裂向东呈“S”形弯曲,弯曲部位张性、张扭性断裂发育。向斜开阔,背斜狭窄。主要褶皱有许家坝向斜、塘头向斜和鹦鹉溪背斜;主要断裂有大河坝、石阡压性断裂。其次是北东向构造,形成于雪峰期以前,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压扭性断裂。区内主要为思南压扭性断裂和塘头压扭性断裂,皆为区域性大断裂。

四、地质灾害

思南位于思南、塘头和石阡区域活动断裂带上,晚近新期构造活动频繁。根据《思南府、县志》记载,思南属微震多发区。自1884年至2000年间共发生过10多次地震,历史记载的最大震级为5.25级,相当于6.3度,近期于1996年8月8 日发生了3.8级地震。1995年经国家地震部门确定,思南县基本地震烈度为小于Ⅵ度区。

五、自然

重晶石矿为低温热夜型矿床,分布于文家店镇及大坝场镇,文家店老场坳重晶石矿,未进行过地质工作只是地表踏勘,长约1.5KM,宽12~15m,厚8~1Om,有500m长的重晶石矿出露地表,质优。

汞矿有砂厂汞矿床、六井汞矿点,为热夜型矿床,砂厂汞矿及六井汞矿点分别产于天桥乡及长坝乡境内,砂厂汞矿床位于大坝场背斜,汞矿围岩为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1q)灰岩中,汞含量为0.009~0.561%;六井汞矿化点辰砂见于涨水坪及樱桃两地的∈2-3,1n破碎白云岩、方解石晶洞或方解石脉中,粒径一般0.1~O.2mm,矿化微弱。

铁矿赋存于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底部及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地层中。赋存于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底部许家坝向斜西翼,发现的铁矿有许家坝镇沙坨铁矿点、张家寨镇盖槽铁矿及东华乡小屋基铁矿点,铁矿为含黄铁矿粘土泥岩风化形成的铁矿,铁矿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沿倾斜延伸长度取决于风氧化带深度,取样分析TFe:30~45.26%,S:0.051~1.2%,P:O.032~O.5%,(CaO+MgO+Si02+hl203):O.3~O.5%,以上铁矿点未开展系统地质工作。赋存于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地层中的铁矿仅有大坝场镇大兴铁矿点,为氧化淋漓型铁矿,经取样分析TFe:66%,58年时期以国营大兴铁矿冶炼开。

铅锌矿位于大河坝背斜轴部,赋存于次生断裂带中,为热夜型矿床。

[编辑本段]旅游

思南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旅游十分丰富,赋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境内神奇魂丽的乌江山峡,千姿百态的天然溶洞,巧夺天工的石林景观,令人流年忘返,酣游沉醉。思南县城是一座美丽的文化古镇,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享有“小重庆”之称,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改革开放以来,思南以其独具的优势地位、优势、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旅游观光者。

[编辑本段]农林牧畜

思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年均降雨量1154.3毫米,年均气温17.8℃,无霜期290天,耕地总面积432890亩,其中田28万亩,适宜稻谷、玉米、薯类、油菜、蚕桑、中药材、林木、果蔬、畜牧等生产,是贵州省著名的商品粮、烤烟、蚕桑、商品牛、商品猪生产基地,全县有大小水利工程1005处,灌溉面积达18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逾25.3万吨,烤烟1.85万吨,油菜1.3万吨,蚕茧300吨,生猪出栏32万头,乡镇企业产值12亿元,森林覆善率达27.76%。

[编辑本段]文教卫生

思南历史文化源运流长, 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传统文化, 比较出名的有:思南傩坛戏、 花灯、龙灯、其中思南傩坛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源于古代傩舞和傩仪,以驱邪和酬神为目的的一种民族民间戏剧, 宋代已发展成熟,表演时,艺人戴化妆面具,演出包括开坛、和坛、封坛等三大内容的二十四道和式,将宗教仪式与世俗剧目夹杂于间唱念、做、打无不具备,时有踩刀、溜铧、翻叉等特技表寅花灯以许家坝花灯最为出名, 表寅时以二胡作为伴奏花灯作为布景进行男女二重对白说唱,说唱内容多取材于当地民间动人的爱情故事。

教育文化的源远流长构成了思南的灵气。隋唐时代,即开设学塾,元代增设私塾并设儒学书院,明清两代,共考中进士36人,举人321人。,同样以教学质量著称全省的思南师范,是贵州三所重点师范学校之一。思南中学和思南师范均为全省重点学校之一,思南州师范被国家教育部定为“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学校。”具有百年历史的思南中学为全省唯一办在县城的二类省级示范高中,从年至今每年高考录取率都在95%以上,位列全省前茅。

与悠久历史相辉映的是创造历史的那些人物,他们如星辰在思南的天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明代进土,后升任广东布政使的田秋,这位乌江学子以一篇《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上奏明皇,使贵州获准开设科场,从此贵州文教大兴,人才辈出,直迫中原;王阳明的弟子李渭,被明神宗皇帝赐联“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与王阳明齐名,为世人所羡;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长的邝继勋,战功显赫;现总后勤部部长、原成都司令员、曾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更是思南的光荣与自豪。

现在,全县有高中4所,初级中学23所,九年制学校4所,完小210所,初小及教学点239个,幼儿园10多所,在校学生12万余人。从17年恢复高考至2000年止,共为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近两万人。2001年起,每年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学子均超过2000人。

[编辑本段]交通通讯

思南水陆交通便利,境内外有公路总长3841多公里,铜遵公路贯穿全境,连接川黔,湘黔铁路,境内运以乌江为骨架,通航水域137公里,其中乌江思南段78公里,水面宽200-340米;有客货码头8座,各类船只数百艘,200吨级下货轮畅通无阻,经沿河至涪陵入长江。326国道从县境北西附近经过,303省道从县城穿过,西接326国道,东至印江县,也是遵义至铜仁的主要交通干线。

“十五”期间,建设移动基站74个, 发展了VPMN网,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全县移动用户已达到3万户,联通用户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小灵通用户1万户,宽带用户0.12万户。全县交换机总容量达30592门,实现乡乡通程控电话。完成了336个行政村通讯设施建设,建设了农村无线固定电话接入网、车载电话、传输光纤化、数字、数据宽带网、数据自动监测为一体的现代通信网络。

[编辑本段]经济建设

全县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指标完成比预期好。随着“能源电力工业、小城镇建设、畜牧产业化、苦丁茶和中药材生产”五大产业的全面推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1亿元,年均增长9.3%(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66亿元,超额完成“十五”目标,比“九五”期间增长3倍,年均增长47.5%;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年均增长10.5%(9%);地方财政收入8005万元,年均增长11.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之内;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平均在4%以内。

[编辑本段]社会发展

“十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投资8400万元,改扩建校舍19.18万平方米,新建了70所学校远程教育接收站。“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7%。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新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设施和农村卫生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县“五苗”接种率已达到80%以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1.6‰,甲级卫生室覆盖率达到58.68%。

投资8000多万元,修建了移动基站74个, 发展了VPMN网,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全县移动用户已达到3万户,联通用户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小灵通用户1万户,宽带用户0.12万户。全县交换机总容量达30592门,实现乡乡通程控电话。完成了336个行政村通讯设施建设,建设了农村无线固定电话接入网、车载电话、传输光纤化、数字、数据宽带网、数据自动监测为一体的现代通信网络。

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64.5万人左右(控制在65万人以内);25个乡镇所在地建成了有线电视转播系统,平均收视28套节目。广播覆盖率已提高到85%,电视覆盖率提高到95%。成功举办了中国·思南土家花灯艺术节和思南中学百年校庆。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再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建成了国家基本站大气地面监测系统、9个乡镇雨量观测点、2个自动气象站,开通了“12121”气象信息自动查询系统。县档案馆达到了贵州省二级标准,68个县直机关单位和27乡镇档案分别达到了等级标准;体育、新闻、档案、统计、农业区划、残疾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依法治县,完成了“四五”普法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绩突出,荣获全省“平安工程创建模范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