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指数

文章内容

天气预报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啊英文_最早的天气预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tamoadmin 2024-06-16
1.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2.最早的天气预报起源于何时何地3.历史上最早的天气预报是什么时候?4.是谁发明了天气预报符号5.天气预报的由来是什么?6.天气预报的英文

1.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

2.最早的天气预报起源于何时何地

3.历史上最早的天气预报是什么时候?

4.是谁发明了天气预报符号

5.天气预报的由来是什么?

6.天气预报的英文翻译是什么

天气预报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啊英文_最早的天气预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蒋丙然任气象科科长,于1915 年亲自绘制了第一张中国人发布的天气图。

蒋丙然作为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中国天气预报的新纪元。1912年以前,中国没有自己的气象事业。1913年夏,他承担了创建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重任,制定了中国最早的观测规程与规章制度,并于1915年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气象观测场。

同时,他全力以赴开展天气预报工作,亲自绘制了第一张中国人发布的天气图。1916年,中央观象台向社会正式发布天气预报。从此,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始了由中国人发布天气预报的历史,打破了由外国人操纵天气预报的局面。

世界第一张天气图

早期的气象观测并没有全球统一的观测规定,获得的数据也不会实时交换。世界上的第一张天气图是因克里米亚战争而诞生的。

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没。

拿破仑三世接收到讯息后立即命令巴黎天文台调查这场风暴的起因,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接此重任。他向各国气象学家征集风暴发生前后的气象报告。报告收集上来后,他依次把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情况填在一张张图上,经仔细分析后发现,这次风暴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的,当其到达黑海的前1至2天,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受其影响。

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沿大西洋一带设有气象站的话,就可以将风暴情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英法舰队能免遭这次风暴袭击。勒弗里埃的建议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 185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正规的天气服务系统。

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以及美国、日本也都相继组织建设观测网,开始拍发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绘制天气图,开展观测气象、预报天气的服务。天气图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开端,它使天气预报由点扩展到面,并逐步地发展成熟。

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是如何出现的,它是什么样子的?事实上,准确预测天气并不容易。天气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团、地形和水的条件。此外,一些随机因素也会导致天气变化。因此,天气预报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随着对天气的探索,天气图变得越来越详细,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准确。然而,早期的天气图只将不同地点同时进行的气象观测记录在一张有特殊数字和符号的地图上,并对该地图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预报员可以通过天气图在短时间内了解大范围甚至全世界的天气情况,并通过连续的天气图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早期气象观测没有全球统一的观测规则,所获得的数据不会实时交换。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是克里米亚战争绘制的。

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在激战。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海军陆战队正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卡瓦港登陆。当时,黑海突然出现强风和巨浪。英法联军没有战斗就崩溃了,几乎全军覆没。

收到消息后,拿破仑三世立即命令巴黎天文台调查风暴的原因。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尔(Le Frier)接手了这项重要任务。风暴前后,他向世界各地的气象学家征集气象报告。报告收集完毕后,他同时填写了天气状况图。经过仔细分析,他发现风暴从西北向东南移动。西班牙和法国在风暴到达黑海前一到两天就受到了影响。

经过分析,勒弗瑞认为,如果欧洲在大西洋沿岸有气象站,风暴信息就可以及时发送给英法舰队,英法舰队就可以免受风暴影响。莱夫里尔的提议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回应。1856年,法国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气象服务系统。其他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日本也相继组织了观测网络的建设。他们已经开始发送当天的气象观测结果,绘制天气图,并提供天气观测和预报服务。天气图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开始。它将天气预报从一个点扩展到另一个区域,并逐渐发展和成熟。

最早的天气预报起源于何时何地

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诞生了,由于紧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在30多个年头中,《天气预报》节目领航式地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 首播:CCTV-1/13 每晚19:30(《新闻联播》结束后1分钟左右广告完并机播出,CCTV-1香港版播无广告版本,部分电视台转播)

重播:中国气象频道 每晚19:40(有时播无广告版本)

CRI环球购物频道 每晚21:05(纯16:9无切边,无广告) 最早的《天气预报》片头背景是中央气象台的大楼。

之所以选择这个建筑物,最直接的考虑就是直观,告诉大家天气预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而且当时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模式都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设计理念”这样的概念,所以研发出来的三维动画科技,刚开始也是在当年还算宏伟的这座九层大楼上小试牛刀。

1988年开始有了气象卫星(FY-1极轨气象卫星),于是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动画取代了中央气象台大楼。

后分别在1993年3月1日、1994年1月1日、1995年7月1日、1999年7月5日更换片头。

2001年11月5日,天气预报更换为根据季节变换的片头。

2009年9月28日,因CCTV-1高清频道开播,天气预报更换片头至现在。 1980年:开播

1979年,中央气象台副台长王世平随团到日本访问。日本当地一家气象台热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极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后厨的过道上,放了一台电视机,屏幕里正在播日语新闻。

突然,屏幕上走出个小伙子,指着背后的一幅日本地图认真讲解,屋里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说话了,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屏幕,几分钟后讲解结束,大家才继续喝酒聊天。这景象让王世平吃惊不已,日方代表说,这就是日本的电视天气预报,这些气象信息由国家提供,由公司加工制作成电视节目,再通过电视向公众发布。

这让中国气象人第一次见识到以电视传播气象信息的巨大效应。在回国的路上,代表团就开始讨论,中国的天气预报也应该有电视版。

1979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和中央电视台开始协商合办天气预报电视栏目,前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闷,这一全新的节目形式,双方都没有经验,最后大家决定,先效仿国外。

当时,西方的气象节目大部分由气象专家来主持。央视本身主持人不多,对气象知识也不了解,就决定由气象台派人担任主持。很快,中央气象台内部开始“海选”主持人,最后筛出一男一女两个人选。34岁的韩建钢当时已经是气象台的预报员,专业知识扎实,人长得精神,虽然说话带点乡音,但很清楚,不妨碍观众理解,他成为最后选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则定为气象台职工李援。

1980年7月7日,《天气预报》节目在央视一套亮相,“跟新闻一样是直播,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播出,时间也只有两分钟。”最初的一个半月,每天下午5点中央气象台数据一出来,韩建钢和李援就把专业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半个小时后拿着墨水还没干的稿子,出发去中央电视台播音。韩建钢说,那时“直播室里没有现在的冷光灯,几盏大灯一开,足有40多度,但是为了直播录音,不能开电扇,常常是汗流浃背。”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开播初期的节目影像甚至没有留存档案。

当时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就是单纯念稿子。一个多月后,节目就改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报了,大家熟悉的《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和罗京都曾经播报过。当时中央气象台通过专用电话把稿子传给中央电视台,再把制作好的天气形势图由专人送过去,那时候没有光缆,也没有专车,气象台的曲声浦每天下午骑个自行车到电视台送带子,风雨无阻。

最初,气象主持人背后是事先印好的中国地图,上面的图标都是手绘上去的。1983年3月,曲声浦制作的城市灯光显示图板,被安装在新闻联播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会亮起灯,由工作人员在幕后操作。这样观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在播报的城市。

《天气预报》播出初期,也有观众写信说,本来半小时的新闻时间已经很紧张,再插上一条天气信息,新闻就播得更少了。为此,央视和国家气象局还联合搞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民意调查,最后《天气预报》以80%的支持率得以幸存。

1985年:新面孔

1985年,观众看到了由卫星拍摄的台风动画云图。之后还增加了中国责任海区天气预报,为海上航运、捕捞、勘探进行气象服务(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间新闻(1995年4月3日改名为《新闻30分》)结束后播出);另外在夏天还增加了台风预报图。以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天气预报画面还是非常具有视觉震撼力的。

伴随着新一代广播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建成,1993年电视天气预报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图而言,形式上出现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内容上全国天气趋势时效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

跨入21世纪,新的背景画面还在继续增加或者更新。2003年3月3日预报时效再次拉长到72小时。另外根据观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节、天气气候和配合重大活动等热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栏目:如24节气、春播天气、麦收天气、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一周天气回顾、天气气候评述、节日天气、香港和澳门天气气候、长江三峡天气气候以及天气知识和术语等科普小栏目等等,画面想不丰富都不行了。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气温预报,针对重大影响天气的5天天气预报;

2005年1月18日首次发布了“空间天气预警”,利用FY-2C星的监测资料向社会公众发布……

总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预报预警、中期预报和展望,也有区域性的监测预警、典型城市或区域的个例分析,在针对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天气解说等等。所有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也连带印证着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预报的依据更多、准确性更高了。

1986年的制播分离

年底,按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电视天气预报需要改革”的指示,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具体的名称叫做“微机图形动态显示系统”(在电脑中输入代码,生成预报图)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编码器”(供切换台播放)。这个系统虽然在21世纪看起来非常简陋,但却是那个年代信息显示方式上的一次飞跃,当属“科技进步”。

1985年夏天,人工手绘的预报图退出了大家的视线。而采用摄像机翻拍的方式,黑白的台风动画云图开始出现在节目中,多少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觉冲击,老百姓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样了(卫星云图至今依然是最直观通俗的专业图形)。再后来,城市预报的画面还配上了拉洋片式的风景照片,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也开始家喻户晓。

198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

按照部门分工:《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气象中心制作,中央电视台负责播出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从1986年10月1日开始,《天气预报》成为中国电视界最早实现“制播分离”的日播节目。

1993年上主持

节目开播最初,正值是天气最为复杂多变的夏天,那时候中央台是派气象台的专家来播讲;后来的7年时间转为幕后配音,直到1993年3月1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让观众眼前一亮。因为就在这一天,气象主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第一个亮相的是宋英杰。

因为《天气预报》主持人走到台前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宣传,以至于后来的报道标题竟是《屏幕上“跳”出一个气象先生》。记者之所以称之为“跳”,是因为所有观众都非常意外,保密工作堪称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出镜后的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画面里是没有主持人姓名的。后来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节目中才出现了一行通栏字幕:主持人 中央气象台 XXX。由此开始,人们一改“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更愿意仔细看了,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纷纷说“节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

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惯常都是站在画面的左侧,但这样主持人的身体有时候就会挡住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尤其当主持人伸出手来指华北尤其东北地区的时候,身体几乎挡住整个西北地区。为了不影响新疆和西藏的朋友观看自己家乡的地理信息,节目组设身处地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想法,把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了一点,以保证版图上的领土完整。

绿色主题

《天气预报》节目最早使用的地图颜色是**调的,看起来就是一个从 头到脚都金灿灿的节目。或许是因为这种**调让人总联想到“沙尘暴”, 2000年之后节目进行改版,制作人员大刀阔斧地把地图颜色改成了清新淡雅 的绿色,一来让节目显得更加环境友好,二来也给观众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 心理提示。

2012年:钓鱼岛

2012年9月1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后首次播出钓鱼岛天气预报。

依据9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自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也是中国的传统海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气象局承担着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等责任,气象部门开展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气象服务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提供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作为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的国家气象中心的一项重要责任。[5]

2014年:无广告模式

2014年6月28日,中国气象频道在重播天气预报节目时改为无广告模式,开头和结尾的广告全是以公益广告为主,每个城市的也从原先的各种推销广告改为该城市的风景。

这种情况下在CCTV-1香港版本也会出现(先前因植入广告等香港相关法规而未播出天气预报节目,改播大量公益广告和节目宣传片)。不过中国气象频道只会偶尔出现,大部分时段该频道仍与CCTV-1内地版本、CCTV-13版本一样,推销广告的情况仍然出现并一直持续至今。

2015年:16:9模式

2015年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数字电视环球购物频道联合华风集团开播全新栏目《天气预报》,开启2015年全面关注民生新起点。该档栏目分早中晚三档播出,分别为早间版、午间版和晚间版,播出时间依次为上午10:39、中午12:00以及晚上21:00。其中,早间版为8:55档即《朝闻天下》结束后,中午播《养生看今天》有关健康养生方面天气节目,晚间版为《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

与CCTV-1播出版本不同的是,CCTV-1标清版本为切边播出,高清版本亦为左右黑色信箱模式。而环球购物频道为16:9播出形式,其播出的节目亦为纯16:9版本且无广告更改版。实际上华风气象一直以16:9制作。

历史上最早的天气预报是什么时候?

民谚是最早的天气预报

世界各国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测,并尝试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述有天气谚语,如“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唐杜甫诗中有“布谷催春种”,它是说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家可以播种了。

还有一些天气谚语是世界性的。如中国有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这句谚语在美国则以另一种韵味出现:“傍晚天空红,水手乐无穷”。

古人测天经验是今天天气预报的雏形。其中不少经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同时在天气预报中也还在使用。

是谁发明了天气预报符号

民谚是最早的天气预报

世界各国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测,并尝试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述有天气谚语,如“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唐杜甫诗中有“布谷催春种”,它是说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家可以播种了。

还有一些天气谚语是世界性的。如中国有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这句谚语在美国则以另一种韵味出现:“傍晚天空红,水手乐无穷”。

古人测天经验是今天天气预报的雏形。其中不少经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同时在天气预报中也还在使用。

公元132年,我国东汉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风向仪——相风铜鸟。这是在空旷的大地上树一根五丈高的杆子,杆子装一只可灵活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转动方向便可确定风向了。在古代人们预报天气,主要是依据经验进行判断,准确率很低。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气象仪器,设立了遍布各地的气象站,现在的天气预报不再是经验型的。而是靠根据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回的云图和各地气象台站测得的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绘出的气象图,在经有关资料、经验判断后得出的。这样的预报以前一直是靠人工进行的,这种办法即慢,又不十分准确。难怪有人说:天气预报,仅供参考,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要想准确预报天气,必须把上面得到的数据列出几百阶乃至更高阶的线性方程组。若靠人工求解则需几百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这时已不是天气预报了,已经变成了天气报告了。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这一工作已由计算机来担任了。只要几分钟时间就可完成任务了。

每天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就是由国家气象局利用两台大型计算机计算后得到的。

天气预报的由来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初,在诺维奇艺术学院念书的马克·艾伦(Mark Allen)每天下午都会看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天气预报。当时电视主持人在金属地图上摆弄带吸铁石的符号:点状物代表下雨,星号代表下雪,用线条标记大气压同等的地区。“人们会觉得这些符号不好懂。”

1974年,艾伦的毕业设计令天气符号显得更加直观。他参考了奥托·艾舍(Otl Aicher)的一套小图标——艾舍为1972年奥运会设计了一系列简单、粗线条的人物标记。最后,艾伦使用类似风格画出一块蓬松的云朵,在底部补充了一些简单的符号:雨滴、闪电、阳光。“最主要的载体是云朵,然后把其他东西附在上面,”他说。1975年,BBC以200镑和极小的分成比例买下了艾伦这套符号的使用权。他所绘制的符号在电视上出现了30年。

它们并不是第一组天气符号,也不是最后一组,但它们或许是最简洁优美的一组。几十年来,气象地图上乱糟糟地堆满各种技术符号。1910年,美国气象局发行了第一份商业气象地图,用空心和实心的圆圈来代表云层分布状况,用小箭头来代表风。1912年,这些地图在100多个城市再版。20世纪30年代,各大通讯社之间展开竞争,雪城大学的历史学家兼地理学家马克·蒙莫尼尔(Mark Monmonier)说,它们纷纷刊登气象图,因此所用的符号不再那么含糊,开始使用更简单、更有吸引力的图标设计。

面对镜头,天气播报员经常用蜡笔或记号笔在气象图上勾画,20世纪70年代,艾伦的天气符号被BBC采用的同时,美国电视台也开始使用它们自己的磁铁天气符号。20世纪80年代,电脑制图的出现带来了更多标准化的、低解析度的天气符号:“只有16种色彩可以上色,”丹佛的气象学家,在“彩图气象系统”公司工作的麦克·尼尔森(Mike Nelson)说,“所以没法太有创意。”

到20世纪80年代末,电脑系统有了长足的进步,电视台可以选择自行定制的天气符号。当天气预报出现在网络和移动应用上之后,这些符号就更加个性化了。2000年前后,得克萨斯州一个名叫丹尼斯·凯恩(Dennis Cain)的政府气象学家用照片做了一套符号——下雨的街道、旋风、大雾中的汽车灯光——它们成了weather.gov网站的标准符号。

和其他天气符号一样,凯恩的符号也有不少拥趸。当国家气象服务中心声称可能会用更传统的符号换掉这套照片符号后,一天内就收到18000个评论,大多数都对此表示愤怒。2005年,BBC换掉艾伦那套符号时也面临了同样的愤怒。天气符号“会迅速引发争议”,国家气象服务中心当时的主管罗伯特·邦格(Robert Bunge)说,“争议激烈到能把你埋起来。”

天气预报的英文翻译是什么

天气和气候的冷暖、风霜雨雪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生产实践是再重要不过的事。穿衣、走路甚至居住,都免不了要看天行事。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与天作斗争,与地作斗争,逐渐掌握了气象方面的一些知识,根据物象、天象来预测天气。

远在3000年前的商代,我国就用甲骨文来记载关于刮风、下雨、旱、涝等的天气情况了。这是公元前1217年商代甲骨文的气象记录,上面的文字是:癸亥卜,鼎(真)旬。三月。乙丑,夕(夜),雨。丁卯,明,雨。戊(辰),小采日,雨,风。己(巳),明,启(霁)。壬申,大风自北。

对于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我国古代人民对一些现象作了解释。《庄子》一书中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这说明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而形成的。南宋的朱熹对雨的产生作了解释:“气蒸而为雨,如饭甑盖之,其气蒸郁而汗下淋漓。”他还说过露不是降落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露者,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旁也。”

我国古代的史书以及各地的地方志上,都有较详细的气象记录。从汉代以来,就记录了大旱、大寒以及霜雪冰雹等特殊的气象,特别是各朝的首都一带地区更为详细。

我国很早就使用气象仪器来观测天气状况了,是最早发明风向计和雨量器的国家。东汉的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它立一根5丈(约16.7米)的高竿,竿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就可以看出是什么风向了。这同12世纪外国书籍上记载的候风鸡相似,比铜鸟的记载要晚1000年。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风向旗,在旗上系着小铃,挂在高竿上。看看旗被吹向的方向,就知道吹的是什么风。这同现代的风向袋相似。

我国最早使用了雨量器。在1247年宋代的《数书九章》中有记叙。雨量器大小统一标准,圆筒直径14厘米,并有铜制的量雨标尺。

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除了使用少数气象仪器外,主要依靠物象、天象来预报天气。

到了17世纪,科学家发明了气压计和温度计,而后又相继发明了温度计和风速仪,这样就可定量测定某地的天气状况了。

 天气预报如果用英语来报道的话,我们还是听的会比较困难的如果听力不是很好。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天气预报的英文翻译是什么,供大家参阅!

天气预报的英文翻译是什么

 weather forecast

 英 [?we f?:-kɑ:st] 美 [?w ?f?r?k?st]

 n. 天气预报;

 变形 复数: weather forecasts

天气预报的英语例句

 1. The weather forecast is for showers and overcast skies.

 天气预报上说多云并伴有阵雨。

 2. Local radio stations serving coastal areas often broadcast forecasts for yachtsmen.

 服务沿海地区的地方广播电台经常为驾驶游艇出海的人播报天气预报。

 3. Weather forecasts predict more hot weather, gusty winds and lightning strikes.

 天气预报预测高温、大风和雷电天气将继续。

 4. The weather forecast is better for today.

 天气预报说今天天气要好一些。

 5. The idea of weather forecasting developed incredibly quickly.

 天气预报概念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6. Thundery weather is forecast.

 天气预报说会有雷雨。

 7. a long-range weather forecast

 远期天气预报

 8. a short-range weather forecast

 短期天气预报

 9. Modern weather forecasts try to take the mystery out of the meteorology.

 现代天气预报试图揭开气象学的神秘面纱.

 10. The weather forecast turned out to be accurate.

 天气预报果然灵验.

 11. Sometimes the weather forecast is accurate, sometimes not.

 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准, 有的时候不准.

 12. Still to come, the financial news and the weather at a quarter to two.

 稍后是1点45分的财经新闻和天气预报。

 13. The weather forecast has put a question mark against the chance of doing any gliding tomorrow.

 天气预报对明天是否能举行滑翔表示怀疑.

 14. Weather prediction has never been a perfect science.

 天气预报从来都不是完美的科学。

 15. According to the ( weather ) forecast it will be sunny tomorrow.

 ( 天气 ) 预报说明天天晴.

weather forecast 的双语例句

 1. The weather forecast is for showers and overcast skies.

 天气预报上说多云并伴有阵雨。

 2. The weather forecast is better for today.

 天气预报说今天天气要好一些。

 3. a long-range weather forecast

 远期天气预报

 4. the Met Office weather forecast service

 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处

 5. a short-range weather forecast

 短期天气预报

 6. According to the weather forecast, frost is expected tomorrow morning.

 据气象预报, 明晨将有霜冻.

 7. According to the weather forecast, there will be a gale tomorrow.

 据气象台预报, 明天有大风.

 8. The weather forecast turned out to be accurate.

 天气预报果然灵验.

 9. Sometimes the weather forecast is accurate, sometimes not.

 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准, 有的时候不准.

 10. The weather forecast has put a question mark against the chance of doing any gliding tomorrow.

 天气预报对明天是否能举行滑翔表示怀疑.

 11. The weather forecast says the storm will ease off at midnight.

 气象预报说,暴风雨午夜将逐渐减弱.

 12. According to the ( weather ) forecast it will be sunny tomorrow.

 ( 天气 ) 预报说明天天晴.

 13. The weather forecast is followed by the pips at 6 o'clock.

 天气预报之后即为6点钟报时信号.

 14. I listen to the weather forecast on the radio every morning.

 每天早晨我收听气象报广播.

 15. Have you heard the weather forecast?

 你听天气预报了 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