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指数

文章内容

关于气象谚语的小报_气象谚语小报

tamoadmin 2024-09-06
1.宋元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概述 急急急!!!2.学习地理的方法 300字3.地理学习方法4.怎么学好地里5.地理,该怎样学?6.如何学习地理7.春节习俗简短

1.宋元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概述 急急急!!!

2.学习地理的方法 300字

3.地理学习方法

4.怎么学好地里

5.地理,该怎样学?

6.如何学习地理

7.春节习俗简短介绍

关于气象谚语的小报_气象谚语小报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和地热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 *** 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通,活学活用。

宋元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概述 急急急!!!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和地热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习地理的方法 300字

[历史随笔]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一、[宋朝的经济商业]

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开创以来,即治坑矿、组织茶盐开发。因而大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刺激,突飞猛进。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在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框胤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令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宋神宗则认为"尤先理财",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这些政策导向使商业大潮兴旺,商贸高速发展,钱庄业迅猛发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和银行。银行可以、异地付款。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造会子局,有徒工一千二百余人。绫锦院织工达到四百余人。除公办的工厂外,一些私办的工厂也相继大量的出现与繁荣。因为经济的空前繁荣,宋钱币铸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唐朝最盛的盛世年铸币32万贯)。

宋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轻民的传统做法,义利并重相当重视经济立法。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专门设置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其立法活动频繁,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法规的制订、实施各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宋的经济法令,注意到了国家与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顺应商品经济的规律。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丰厚的社会财力使得既不必求苛税于民又能保证收入。这就缓和了社会矛盾,进入治理国家的良性循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公元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宋朝已经走出农业文明了,宋时中国的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商业社会那迈进了。宋朝的手工业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比西方资本主义印刷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大学者苏东坡曾给一做油食老妇人做过一首广告诗,使之生意大振。沈括的货币流通速度论达到了现代货币理论水平。此外宋朝已出现类似现代报纸的"小报"了。世界的中国的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中。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的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发展。宋代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宋朝发达的交通为人类封建史之最。宋朝每十里设一邮亭,每三十里设一驿站。各地的官道星罗棋布、四通八达。宋对邮驿是十分重视的"以法治邮"的做法,保证了邮驿的正常运行。"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宜驿分明。"地经就是地图,宋朝的地图已经相当的精确。宋朝四京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宋代大城市人口集中,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临安都是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宋朝人口如泉洲一样超过二十万的有六个。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四十六个。(南宋末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只有十万人口。)在城市所有干道的塔上都挂有一个时针。每个钟都有一个人看守照料。他敲着铜罗报时,即使在很在窄的小巷都会回荡着这种声音,随后他用文字把时刻展示给人们看。北宋富强160多年,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汴梁城不仅旱路畅通发达,水运也十分发达。"舳舻岁岁衔清汴","联翩漕舸入神州"。"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宋朝的汴梁城已经用煤(西方称之会燃烧的石头)而不是用木材生火做饭取暖了。当时西方都是用木头劈柴生活作饭取暖。中国1949年解放后的各大城市都没有达到这一点。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极大地刺激了茶坊酒市、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宋朝的城市不像唐朝的城市一到黑夜就一片黑暗了,宋城在黑夜里是灿烂的光明之城。因为宋朝不像唐朝一样实行宵禁,宋人有夜生活。一到夜里,宋人就自己的房间里、在家门口、庭院门口都点上了灯,因而到处都有灯光。在夜晚赶路游玩的人们都拿这各种各样的灯笼。因此在夜晚整个城市都在闪烁。在夜晚城市里灯火通明,叫卖声到天明。在"瓦子"、"勾栏"等固定场所百戏伎艺竞演,市民集中观看。夜间饮食店铺生意兴隆,直到太阳从新升起街上一样挤满了人。"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不止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少数的宋人而是城里的广大的市民、大多数的宋人。宋人生活得是如此富足幸福。宋朝没有"路有冻死骨"的贫穷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观绝望。只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的乐观、繁华。

宋朝南渡定都杭州后,大量北方、中原人民迁移到南方。全国精英云集杭州。使南方更是繁荣起来。迁徙的人们怕后代们不知道自己祖先的来处,发展形成了宗祠的文化。公元1102年杭州人口仅二十万户,公元1274年人口达到一百二十四万户。杭州人口大部分都是外迁人口。宋朝在南方的开拓与经营,奠定了南方的富裕。从此以后历代南方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三[宋朝的政治民主]

赵匡胤得意于诸侯割据,他深深的知道诸侯割据对国家人民的种种坏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吸取了唐朝诸侯割据[实质上是国家四分武裂]的经验教训。是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祖国统一的深谋远略。宋太祖赵匡胤不仅没有有功大臣,还用法律形式规定以后皇帝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宋太祖传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历代皇帝都严格执行这一祖训。即使是因战乱得位的岳飞的宋高宗赵构,也只开三回杀戒。这在其他历朝历代都是极其罕见的。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吸取中国过去的历史教训。司马光编著了著名的《资治通鉴》。以参知政事的设立为标志,宋朝实行宰辅集体领导制,是中央集权更理性化运转的一种标志。在相当程度上皇帝也必须听取宰辅集体的意见,应该说最高统治者不能凭一己之喜怒哀乐随意处置朝政或决定大臣的去留乃至生死命运。国家治理的"文臣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宋朝仁义立国,政局清明。宋朝的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也没有宦官、后妃、外戚的专权干政乱国。宋朝没有文字狱,官员们不会因为说错话写错字而掉脑袋、全家抄斩、灭门九族。宋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宋仁宗时近一步增加台谏力量,和庭辩力度。以文治国是中国从野蛮社会走向现代文明进程的标志。开明宽厚的政治氛围,使官员们敢于抨击朝政,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致使宋朝涌现出大批中国历史上敢于直谏的官员,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苏轼等等伟大的名字。中国历史上只有宋代才能出现像包拯这样和仁宗皇帝在朝堂上当面争吵,包拯的唾液都飞溅到宋仁宗皇帝的脸上的事。宋仁宗即使再生气也没把包拯怎么样。包拯照样勇于直谏、照样升职为官。"终仁宗之世,疑狱一从于轻"。宋仁宗对疑难案例都是从轻发落。可见宋代皇帝的开明与民主。整个社会尊重知识份子,文化人地位空前提高。宋朝历代都特别爱惜人才,优待官员。即使是卢多逊和丁谓图谋皇位,这样的重大犯罪也只是流放了事。宋代并没有形成所谓的官场,下级官员可以告上级官员。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难幸免。其中包拯就把他顶头上司及几位比他职位高的官员弹劾倒了。包拯这样的人物只有在开明的大宋王朝才能产生。宋朝民告官的事也屡见不鲜,各级衙门门口都贴着反腐规训,人民可以上诉、告官,直至胜诉。

宋太祖招令300人去天竺求取经书与舍利。宋太宗曾亲自接见古印度婆罗门僧人和伊斯兰教徒。在宋朝有大量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及其它教徒拥有自己的屋舍、教堂、寺庙。加上宋的儒教、道教的繁荣昌盛。可见宋朝的中国以是多宗教并存开放的国度了。只是在宋朝基督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根本竞争不过儒教、道教、佛教。早在马克菠罗到达中国之前就有大量的欧洲商人到达中国经商。现西方又发现有意大利商人兼学者雅各.德安科纳早在1271年就到达中国的泉洲并记下了传记。那时只是在泉州生活经商的就有大批人、犹太人、英国人、萨拉森人、法兰克人、锡兰人、印度人、小爪哇人、比萨人及一些黑人,还有来自亚力山大里亚、布鲁格等地的人。大批欧洲及亚洲人在中国经商或定居,那时泉洲已有大量混血儿。其中宋朝更是同化了大批犹太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只是有记载的在宋朝首都开封就有犹太人的17个大家族,接受"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约法三章之后,定居中国。同化犹太人足见宋朝各个方面的强盛。可见中国文明及科技技术在宋朝时就传播、影响到西方。各种信仰的各种人一同和睦相处的生活在开明富强的大宋社会里。合而不同是大宋王朝的整体写照。

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宋朝闻名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嵩阳书院)成为儒家弟子吸取文化乳汁的圣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宋仁宗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赵祯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四书五经为太学规定的必修课程。军事方面的最高学府称武学,相当于军事大学。宋还有科技一类专门学校,如算术、医学等。此外宋还有大量的家塾、舍馆、书会等学习场所。"每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遇大比之岁,间有登第补中舍选者。"南宋设在曾是岳飞府地的太学院最多有太学生一千七百余人。太学有学生宿舍还有体育场。太学考生来自四面八方。录取比例在3%--6%。太学实行五年制的三舍法。初进太学在外舍学习,一年以后学习合格者进入内舍在学习两年,合格者升入上舍学习。在上舍再学习深造两年,考试合格者毕业。太学生伙食费完全由包办,每人每年要花费三千贯左右。宋只是给太学院太学生的伙食费一项,每年就投入花费五百多万贯。科教兴国不仅促进了科技、商业、文艺的繁荣,也推动了政治的多元化思维,民主开明的政治报复思想的派系建立等。

宋朝的政坛并非一滩死水,宋有民主的党派之争,宋有改革派、保守派、主战派、主和派等等。改革派,保守派并不是简单的两个派别。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公元1042年范仲淹、欧阳修变法实行"庆历新政"。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反对变法,欧阳修也反对,苏轼也反对。但反对和反对的观点也不同。苏轼在变法派执政时反对变法过急,又在保守派执政时发对对新法全都抛弃。司马光与王安石彼此相互尊重,只是政见不同。两派人士虽然观点立场不同,都不是为私利而是以国家利益、人民为重。宋的党派之争是民主政治的典范。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早在先秦时代,《老子》、《易经》已表明有对立统一的原理,宋代的张载、沈括等人更是对辨证逻辑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华民族早就拥有辨证的思维、深邃的思想。"当希腊、印度人很早就仔细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对发展辨证逻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宋人把中国系统哲学推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宋学深入到现象世界的背后,探索了宇宙系统的本体和深层内在联系,并把宇宙的发生学和横向结构融为一体。宋人宇宙生成演化的系统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社会系统与天地系统的和谐统一。

朱熹把"理"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理学集大成者。理学由朱熹发展到高潮,并从他以后开始衰弱。后代思想家也没有本质的突破。朱熹曾说:"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这是宋儒理学的中心思想。朱熹认为常人和圣贤的天赋禀性没有什么差异,并教导人民在道德情操与学问躬行两方面下功夫。常人只要立定志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就能成为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劝导人们积极入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宗教思想。告诉人们现实世界就是人生的全部奋斗环境。这种思想号召教导人们在心性、精神、体验中去接近天理。所以说宋时的儒教是文化人的宗教。

四[宋朝是文化艺术]

宋朝是个群星汇粹的年代,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沈括、岳飞、朱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中光彩夺目的人物。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重要的是宋朝许多名人文化大家,都是出身贫苦。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单身家庭出身,自幼贫寒。范仲淹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朱姓的人家。范仲淹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喝粥度日苦读。欧阳修年少时家里买不起笔纸,他母亲用芦秆画地教他识字。最终两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文化大家,朝廷重臣,国之栋梁。范仲淹、欧阳修或许命运相近,两人成为真正的朋友。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都是欧阳修培养扶植起来的文化大家。苏轼又培养了著名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辛弃疾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的交往聚会组成了文化沙龙、文学俱乐部。宋朝民间涌现了许多的文学社体,总之宋朝是文化人的天堂。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代涌现许多著名画家主要有范宽、郭熙、赵佶、李唐、马远、夏圭、张择端等。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艺术水平的就是宋代山水画的博大与意境!宋代山水画家人才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与刘松年共称南宋四家。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各个方面的知识财富。但这个宝库,我们认知开发的极少。宋朝的诗歌是唐朝诗歌的延续、再发展与突破。宋朝的诗人更广泛、诗篇更丰富。诗歌的种类、形式在宋朝达到丰富。宋诗创作数量空前丰盛。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

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但现在只留存的一小部分。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留下的诗篇就更少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写了那么多首诗歌,我们更多的人只能有机会读到他们几首诗,可以说连皮毛都没接触,别说体会他们的精骨了。宋诗反映社会视野较前有所拓展,切入生活力度有所深化。宋与唐的时代气象与氛围不同,诗家又勇于创新,因而形成与“唐音”殊异的“宋调”。宋词作为新兴的合乐诗体,既可传诵于文士案头,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强化了它的性和传播力,拥有众多接受群体。

清朝学者辜鸿铭认为,如果唐朝人是正统的中国人的话,那今天日本人更是中国人,因为日本人更像唐朝人。从文化的角度讲,日本人更多继承的是中国唐朝及其以前的文化。也就是说今天的日本人比今天的中国人更多、更好的继承了中国唐朝及其以前的文化。严复说:“究人心政术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为揪心。中国所以成今日现象者,为恶为善姑且不论,宋人所造什八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因为什么?因为宋朝是文化艺术的殿堂……

元实行六十不死活埋,初夜权。

地理学习方法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和地热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怎么学好地里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和地热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通,活学活用。

地理,该怎样学?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和地热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通,活学活用。

如何学习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和地热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通,活学活用。

春节习俗简短介绍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和地热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通,活学活用。

1、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2、扫尘,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3、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团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

4、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5、拜年,拜年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6、压岁钱,每年除夕夜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将钱装入红包里给小孩压岁。

7、贴年红(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8、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9、拜岁,岁首祭祖拜神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最悠久的传统风俗。在辞旧迎新之际,都要感德神灵,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所以人们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祖先神灵保佑。

10、年例,是最古老的习俗之一,由上古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其主要礼俗内容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主旨是酬谢神恩,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

11、燃爆竹,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2、办年货,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成一派。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

扩展资料:

民族特色:

1、壮族,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

2、藏族,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

3、蒙古族,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

4、白族,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5、布依族,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